三伏天身体最怕的6件事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警惕!三伏天身体最怕的6件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伏天身体最怕的6件事
一、颈椎最怕吹
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二、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三、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四、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
五、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
六、肠胃最怕凉
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三伏天,六大禁忌
三伏天,既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也是疾病易侵的时刻,所以,在这炎热漫长的40天里,一定要牢记这六大忌,就能避寒邪,远疾病,才不会有损健康,落下病根。
1、忌不开窗通风三伏天气温高升,很多人因为怕热,便一直开着空调,把门窗紧闭。由于长时间的开着空调,室内空气不流通,潮湿闷热,空气质量变得很差,从而更容易引起疾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最佳开窗时间为早上八点后或者晚上睡觉前,每次通风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
2、忌对着冷风吹夏季炎热,很多人外出回来一身汗,为了快速散热降温,就会直接对着空调吹冷风。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打开的毛孔关闭,体内的热量没办法散出去,损害五脏六腑。而且若是颈椎对着空调直吹,也会让背部肌肉受寒,引起后背酸痛,颈部痉挛。
建议:无论外出回来还是居家,都要避免空调冷风对着吹,室内空调温度26度最适宜。颈部背部不好的人,披上薄披肩,谨防寒气入侵,加重颈背部的病症。
3、忌大口急喝水三伏天,由于气温高,身体的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引起口干舌燥,这时候很多人习惯性的大口急喝水。这样的做法会让水分快速进入血液中,让血液变稀,血量增加,若是心脏不好,或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夏季要少量多次饮水,千万别等口渴再喝水。最好是喝温开水,每次喝水量别超过200毫升,小口慢饮为宜。
4、忌直接冲冷水澡三伏天,人体汗腺毛孔大开,天气越热越不能用冷水洗澡,反而是天气越热越要用热水洗澡。若是直接冲冷水澡,会让寒气顺着张开的毛孔进入体内,让身体埋下风寒疾病的隐患。
建议:天气再热,也别直接冲冷水澡,坚持用温水洗澡。每天洗澡的次数三次足够,不宜频繁洗澡,否则洗澡过多,阳气丧失更多,有损身体健康。
5、忌整天不出汗“伏天不流汗,病来急白头”。伏天经常出汗是维持人体内阳气通畅的方法之一,因为天热后身体毛孔处于舒张状态,利于排汗,补充阳气,维持水液平衡,减轻肾脏的负担。若是夏季整天待在空调房,违背了身体的代谢规律,导致体内的湿气和毒素排不出去,损害身体器官内脏。
建议:每日清晨傍晚气温不高的时候,做一些适量的运动,散散步走一走,让身体微微出汗。但是千万别过量运动,以免引起中暑。
6、忌中午不午睡三伏时节,天气炎热,阳光毒辣,所以很多人选择在晚饭后出门,因此睡眠时间也会比平常稍晚。三伏天应晚睡早起,所谓的晚睡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而不是熬夜。因为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缩短,所以最好在午后补个觉,补充睡眠,缓解压力,帮助大脑和身体适当的休息,让你下午更有精神。
建议:三伏天午睡时间应当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最佳,腹部盖个薄毯,防止着凉。午睡醒来后轻微活动,喝杯温水,从而达到稀释血液黏稠度的效果。
三伏天,由于天气炎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情,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大家牢记以上六大忌,注重身体健康。切勿生气动怒,保持心情愉悦。祝大家舒服凉爽的过伏天,健健康康每一天!
三伏天怎么运动养生
三伏天,我们应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贪凉久居空调室内,要常走出家门,做适当的运动。比如练太极拳、游泳等,都能使机体在盛夏维持健康状态。“动而中和”是运动养身的原则,所谓“中和”就是要适中,要平和,过度和不足都无益于养身。言之“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什么是三伏?
中国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7月13日交“头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谓庚日,是指农历天干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种,依次每十天轮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三伏天要特别注意要少吃冰饮、雪糕
三伏天都不让吃雪糕,太残忍了点!不是我绝情,是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三伏要喝三豆汤,祛火、解乏、消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