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伏天是人们进行夏季养生的重要时期,人们可以适当锻炼身体、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伏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伏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今天入伏,今年的三伏大幕也正式开启。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中央气象台今早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今日白天,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江汉、江淮中西部、江南、华南大部以及四川盆地、陕西中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关中、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和西部、湖南中东部、江西大部、浙江大部、福建中北部、四川东部、重庆中西部和东北部及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浙江中部、四川东南部、云南东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三伏天的9项具体禁忌事项
一忌不开窗通风:三伏天不少人怕热,躲在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二忌只吃果蔬: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天再热,饮食搭配也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三忌冷风对着吹: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四忌冷饮不离手: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冷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五忌直接冲冷水: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六忌整天不出汗: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傍晚出门走一走,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七忌饮料代替水:夏天饮料是不能代替水的。因为此时人体的排汗量和水分蒸发量都大大增加,如果只喝饮料不喝水,尿液中的代谢物质不能很好稀释,晶体沉积,很容易会形成结石。而且长期摄入含糖饮料,容易变胖。建议:每天喝够1200ml以上水,饮料适度。
八忌中午不休息: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九忌情绪激动: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
入伏天气变热的原因
一旦入伏后,地表的湿度会越来越大,吸收的热量自然会变多,而散发的热量又比较少,所以地表的热量会逐渐累积,天气就会越来越热。在初伏、中伏和三伏之中,最热的时候自然就是中伏。另外夏天比较爱下雨,相对于干空气来说,水的热容量会更大,所以天气会显得更加闷热。
2023入伏是公伏还是母伏
三伏天
母伏。根据古人的计算方式,入伏的时间决定了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公伏代表炎热,母伏则意味着相对凉爽。今年的入伏时间为7月11日,对应农历的5月24日,正好是双数。因此,我们可以确定2023年是母伏。
三伏天除了有30天和40天之分外,民间还有“母伏”和“公伏”之分。人们按照入伏当天阴历的时间,如果是单数,当年就是“公伏”,相反,如果是双数,当年就是“母伏”。
至于“母伏”和“公伏”哪个更热,一般来说,公伏没有母伏热。因为公伏雨水较少,虽然也很热可湿度相对较少,属于干热干热的那种,体感还不会有“生无可恋”的那种滋味。
而母伏与公伏恰恰相反,不仅高温且雨水频繁,导致天气呈现出高温、高湿、气压低的闷热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一天到晚身上汗涔涔的。
今年入伏是哪一天一共多少天
2023年7月11日入伏。具体时间为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一共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