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近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而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雨持续,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已经近在眼前、难以忽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7月4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网站发布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最新通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预计此次事件至少为中等强度。WMO的这份最新通报结合了世界各地的预测结果和专家指导意见。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说:“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温度记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和海洋中也可能会引发更多极端高温。”
他指出:“WMO宣布厄尔尼诺出现,是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信号,动员各国提前准备,遏制对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对与这一重大气候现象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进行预警并预见性行动对于拯救生命和生计至关重要。”
厄尔尼诺平均每二至七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型态,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但也是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
在预期厄尔尼诺事件到来的同时,WMO于5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还预测,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以及整个五年期,有98%的可能性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并将打破有异常强厄尔尼诺的2016年创造的记录。
五月发布的这份WMO报告是由英国气象局牵头并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一起编写的,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7年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至少有一年暂时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可能性为66%。
“这并不是说在未来五年我们会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C水平,因为该协定指的是多年长期升温。然而,这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或者说是一个预警,因为我们还没有走上正确的方向,以将升温限制在2015年巴黎设定的旨在大幅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目标之内,”WMO气候服务分司司长Chris Hewitt说。
根据《WMO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受到了非常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和人为温室气体引发的变暖的“双重打击”。厄尔尼诺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通常在其形成的第二年展现出来,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
由于三峰拉尼娜的冷却作用,2022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了约1.15°C。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看主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中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中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1997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中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2]
2023年7月4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声明,宣布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3]该现象的出现,导致7月3日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气温在当日达到62.62华氏度或17.01摄氏度。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来看,厄尔尼诺会对大气层、气温、海洋、生物和冰川产生重大影响。大气层中温度升高,海洋中的温度也会升高,冰川加速融化,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具体来讲,我国东部还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南方城市内涝现象凸显,出现“暖冬”概率增大;北方降水偏少,容易发生干旱。江南、华南等地强降水时,容易造成支流的污染物随着洪水下泄,形成污水团,对大江大河造成污染 ,还会造成山体滑坡等生态破坏。北方干旱时,容易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异常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虽然短期内无法避免,但人类也并非束手无策,而是要积极采取力所能及的应对举措。从形成机理上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室效应,防治厄尔尼诺就要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等方面采取行动。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向实现“双碳”目标迈进,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绿色电能正在取代传统的燃煤发电。我国每年都在进行植树造林,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每个人的每一个减碳行动都不可忽视,只有未雨绸缪、共同应对,才能将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