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舒淇0分享

世界气象组织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7月4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网站发布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

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最新通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预计此次事件至少为中等强度。WMO的这份最新通报结合了世界各地的预测结果和专家指导意见。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说:“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温度记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方和海洋中也可能会引发更多极端高温。”

他指出:“WMO宣布厄尔尼诺出现,是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信号,动员各国提前准备,遏制对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影响。对与这一重大气候现象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进行预警并预见性行动对于拯救生命和生计至关重要。”

厄尔尼诺平均每二至七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型态,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但也是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

在预期厄尔尼诺事件到来的同时,WMO于5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还预测,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以及整个五年期,有98%的可能性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并将打破有异常强厄尔尼诺的2016年创造的记录。

五月发布的这份WMO报告是由英国气象局牵头并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一起编写的,报告指出2023年至2027年全球近地表年平均温度至少有一年暂时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可能性为66%。

“这并不是说在未来五年我们会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C水平,因为该协定指的是多年长期升温。然而,这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或者说是一个预警,因为我们还没有走上正确的方向,以将升温限制在2015年巴黎设定的旨在大幅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目标之内,”WMO气候服务分司司长Chris Hewitt说。

根据《WMO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受到了非常强大的厄尔尼诺事件和人为温室气体引发的变暖的“双重打击”。厄尔尼诺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通常在其形成的第二年展现出来,因此可能在2024年最为明显。

由于三峰拉尼娜的冷却作用,2022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了约1.15°C。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看主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中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中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1997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中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2]

2023年7月4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声明,宣布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3]该现象的出现,导致7月3日是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气温在当日达到62.62华氏度或17.01摄氏度。

厄尔尼诺现象是升温还是降温

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反常升高的现象。

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

1、东南信风减弱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2、地球自转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8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