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小知识
嘿,你们知道三伏天养生小知识有哪些的吗?咱们一起来看看以及了解下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伏天养生小知识有哪些,希望您能喜欢!
三伏天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量减少,从而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补水汤茶饮料是个不错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而茶水可生津提神,减轻疲劳。不过,这些汤茶热着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为温热的茶饮能通过舒张汗腺将体表温度降低1~2℃,消暑效果远优于冷茶。
三伏天如何排湿气寒气
食疗
1、吃伏叫鸡
农村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的说法,在三伏天要吃伏叫鸡,也就是公鸡,古人认为刚刚会打鸣的小公鸡阳气最盛,有去湿去寒的作用,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通过吃伏叫鸡可以把体内的寒气、湿气都逼出来。
2、喝姜茶
生姜性温,味辛,有发汗、驱寒、除湿、活血的功效,在三伏天喝姜茶,有很好的排湿气、寒气的效果。
泡脚
脚底穴位非常之丰富,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舒缓压力、帮助体内排出体内湿寒,在三伏天泡脚效果尤佳。
三伏贴
三伏天时身体阳气大盛,毛孔打开,此时使用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鼓舞阳气功效的三伏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冬病夏治、驱除寒湿的功效。
晒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亦是如此,阳气外散外浮,气血聚集体表,毛孔张开,腠理开泄,日夜耗阳,同时暑季多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则必然内阳中虚(内寒),我们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督脉和膀胱经,两条经络恰恰又是容易发生淤堵、受寒的,阳气在督脉中受到围困,去不到该去的位置,人体就会出现“故障”,腰背疼痛,腿疼、腿凉、腿抽筋等。所以,三伏天用晒背来吸收太阳光的“元阳”,不仅可以提升阳气,升级体质,连陈年老寒气、湿气都可以排掉。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为什么说三伏天会很热
为什么说三伏天会很常说“热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
我们知道太阳是地球上热和光的来源,如果没有了太阳光的照射,地球上就没有了温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一切生物也就无法生长了。
夏季太阳高高挂在天顶上,每年的夏天那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阳光近似于直射地面。这时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最小,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就多,有利于地面的温度升高。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三伏天的时间不是很固定,一般来说,三伏天有30天或40天。每年年份不一样,三伏天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
三伏天的天数主要与中伏的时间有关。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只有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中伏时间是由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的。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