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暑的特点和风俗

诗诗0分享

2023小暑的特点和风俗大家知道吗?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正式开始,天气越来越热,也是农民们开始忙着收割庄稼的时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小暑的特点和风俗(一览),希望大家喜欢!

2023小暑的特点和风俗

2023小暑的特点和风俗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节气的特点是高温潮湿多雨,天气炎热,阳光猛烈,雷暴频繁,万物狂长。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小暑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时间是每年公历的7月6-8日,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指天气开始炎热,小暑的到来,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

晒书画衣物是小暑的习俗之一。小暑适逢六月初六日“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去潮,去湿,防霉防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君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

小暑三候

“初候温风至”,其实这时节刮来的已是热风了(温风有可能是古人对温度感觉的形容词),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暖,还经常出现“干热风”。所以,从现代气候学观点看,此候已入伏,应该是“热风至”才’符合实际情况。

“二候蟋蟀居壁”,这么热的天,地表面的温度也是很高的,蟋蟀在地面上也觉得闷热,跑到屋檐下或树阴处乘凉了。

“三候鹰如鸷”,“鸷”指凶猛,这时节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开始飞出巢穴,开始捕食了。

小暑节气的由来

小暑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58米,同夏至相 比,这时的白天已开始见短了。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栖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

小暑时节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已开始逐口缩短,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为什么却仍然继续升高呢?

这是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虽然已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而不会随日照时间的缩短而马上改变。

小暑习俗

1、“食新”习俗

在过去,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2、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小暑农事活动

从小暑节气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自此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



    73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