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和孩子展开良好有效的沟通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很难和孩子沟通,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沟通的诀窍
1、走进他的世界。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家长是否拥有一颗赤诚之心,非常重要。
2、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和孩子密切相处,从他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4、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要尽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让他觉得辛苦,压力大。
6、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您一起去买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7、注意沟通和语气。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8、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9、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亲子对话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
亲子沟通的技巧
(一)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我们常听父母抱怨“孩子什么事也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父母不了解我,不理解我们的需要,他想讲的就讲个没完,而我想说的他们却心不在焉!”。这种情况的确比较扑片。其实孩子有许多事情是想要和父母讲的,他们有欢乐,有苦恼,有看法,对家庭生活、父母的言行也有些意见。所以,亲子间没有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主要责任还在父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认真地或不善于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意见。如何听取孩子的意见或感受,实质是父母对孩子关怀、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态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这种现象:
1.孩子来到你的身边想说点什么,父母不以为然,或不屑一顾,或敷衍搪塞。
2.孩子和父母讲话,尚未说到正题父母却很冷淡,漫不经心,眼睛不离书报或电视、哼哼呀呀地搭着腔。
3.当孩子和父母讲话时,父母静不下心来,或者找借口“我正忙着呢!”“改日再说。”或者不耐烦地说“少叨咕你们学校那点破事儿,我正烦着呢!”
4.孩子真心坦城地向父母说明他犯了个错误,还没等他说明情况,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当头一棒。其实这等于告诉孩子,有了过错要向家长隐瞒。
父母不愿听孩子讲话,不同孩子谈心,父母怎么了解孩子?父母不了解孩子,也就没有办法帮助教育孩子。同时,作为父母也要敞开心怀,和孩子谈看法,讲见闻,说愿望,道欢乐,诉苦衷,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对话的家庭气氛。
怎么做才识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呢?
第一,父母要消除对孩子过去正负评价的心理定势。受孩子过去的表现、名声的影响,父母有时会误解孩子说话的意思,甚至可能歪曲了孩子的意思。同时,父母也要防止“晕轮效应”的作用,不要一好百好“爱屋及乌”,也不要一坏全坏,以偏概全。因为孩子是成长中的人,孩子是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辨证的。所以要做到排除一切主观偏见和倾听孩子意见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客观对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因为作为一个少年总是存在着上进、变好的内部倾向。
第二,父母一定要认真听取孩子讲话,表现出热新,有兴趣,高兴和孩子沟通。父母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并以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感觉到他被理解,被重视。
第三,父母要注意孩子内心的需要和感受,体会他的心声、动机、困扰和心理的矛盾和冲突,鼓励孩子坦率四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父母对孩子好的感受要用言语和动作表示出来,不好的感受一定要用言语说出来,不可加上动作。不赞许他的某些行为并不表示不了解他的感受,对孩子的感受要理解、尊重。
(二)沟通要清楚、具体
亲子沟通,就是传递和交换信息、思想见解和心愿,以便使孩子有所进步。沟通要成功有效,就要清楚、具体。家庭中亲子间产生的许多问题和矛盾,往往是由于言语不详,语义不清,摸棱两可的沟通造成的。父母讲话孩子要听到了。但听没听懂另当别论。特别是在孩子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下还能让他听懂你的话,就更需要把话说得一清二楚,直截了当,坚定不移,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只听到而没有听懂了。
运用该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亲子双方表达语义要清楚明确,避免模棱两可;例如父母说:“玩一会儿就回来做作业。”这“一会儿”是多久时间,他有他的理解,你有你的要求,不一致,结果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同样也不能接受双方语义不详的话,否则带来麻烦,如孩子说:“妈妈,这个双休日我们几个同学到盘山玩行不?”你不能马上明确表态。
第二,父母对自己的决定要说明原因。这是使孩子明白事理、分清是非和对错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孩子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增强自主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好方法。这样做,一是因为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不会有自觉性;二是因为你不说明原因,只是“你说我做“,避免不了有强迫命令之嫌,会认为你不讲道理,不公平,从而造成沟通的障碍。
第三,在出现问题时,父母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把属于自己的问题说清楚,父母不能把自己的缺点毛病用模糊的话来概括,敷衍地承认自己的不对,而又具体地指责孩子的不是,否则孩子会认为你虚伪,没有责任心,是位不可信赖的长者。
(三)言语要切合实际,合情合理
父母与孩子交流信息要实事求是,求真求实,无论是表扬或是批评,期望或目标,也无论是谈论社会问题、国家大事或家庭中的现实问题都要切合实际、合情合理。比如父母批评孩子惯用这样的话:“笨蛋,我已经说了一千次了,为什么还这样做。”这就是夸大其词,不符合实际。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得了“优”,父母总喜欢这样夸孩子:“你真聪明,为我们争了光。”这个时候千万别忘了肯定孩子的刻苦努力,不是聪明就能得优,得优更不是为家长争光的,这样就把孩子努力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引偏了轨道。
不少家长逼迫孩子一定要想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以为期望值越高,孩子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有的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目标,亲子双方的矛盾、痛苦就随之产生了,这是脱离孩子自身的能力、愿望和基础造成的后果。
父母经常运用切合实际、合情合理的言语沟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亲子间的亲密感,而且父母的公正、无私、可信赖、可依靠、可亲可敬的形象就会逐步树立起来。
(四)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关于父母何时与子女进行交流,亦即教育的时机,专家们已有回答。美国心理学博士提出如下五条:1.当孩子来同你讨论某种个人问题的时候;2.当孩子看上去很激动却没有告诉你为什么的时候;3。当孩子为某件事兴高采烈的时候;4。当孩子需要人帮助他做出决定的时候;5。当父母想让孩子解释某件事或同自己讨论某件事的时候。孩子吃饭时,上学前,就寝前,熟睡中,与同伴一起玩或亲友在场时,都不宜对孩子进行批评或惩罚,否则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后续的学习及活动受到干扰和影响,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身体过于疲劳,心情不好,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又必须尽快解决等情境下,不宜处理孩子的过失问题,以避免情绪过激,出现偏轨行为。
第二,家长要有一个理智的心理环境,环境安静,清爽整洁,心理冷静平和,对孩子过失的处理已有了思考成熟的策略与方法。
第三,对孩子一些较严重的过错,如偷窃、早恋等错误,家长处理这些问题要有一个时间跨度,有一个了解、考虑的时间。孩子也要有个认真反省、准备接受教育、惩罚的时间,有所心理准备,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一旦教育开始就不能拖拖拉拉,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把问题解决的完好一些,使效果更好些。
第四,“单兵教练”,教育孩子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时有母亲出面,有时父亲出面,有时父母一同出面,但都要避开其他亲属或客人,特别是他的同伴,这主要是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增强其改正错误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减少公众的舆论及非言语的心理压力,促其自身认识问题,自强不息。
(五)适宜地运用幽默
许多父母特别是父亲与子女沟通时候经常板着面孔,以权威的架势向孩子发号施令,进行说教,这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增加亲子隔阂。父母不妨运用些幽默,来改善亲子关系,增进沟通效果。
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具感染性、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马克思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孩子们总是乐于接受爸爸的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