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对上快速阅读课的心得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作者在写作时如何组织安排句子和段落,反映了他的思维过程。如果在阅读时能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大班孩子对如何上快速阅读课的心得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想借助快速阅读成为读书达人
最近《朗读者》的读书节目在霸屏,收视率越来越好,而我,被主持人董卿的才华深深迷住了。以前只是模糊地知道读书可以影响人甚至可以改变人,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董卿,我才算是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力量:它可以让一个人在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魅力,一颦一笑间都透露着优雅。
阅读,改变的不仅是好看的皮囊,更是把人的灵魂变得有趣。于是,有了这个偶像的力量,我便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通过阅读把自己成为读书达人,寻找“诗与远方”。
虽然觉悟的时候较晚,但罗曼•罗兰说过,种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感觉为时以晚时,往往是最早起的时候。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更要比别人注重方法,在百度里搜索了多条信息后,总结发现大部分读书达人都必不可少地经历这5个阶段。于是我便把自己对号入座,设定了达人进阶流程。
确定自己阅读的领域
从每天睁开眼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逼着不停地做选择——浏览哪个网站、打开哪个APP、阅读哪条信息在这个知识焦虑、信息火爆的“玻璃屏幕”的时代里,迷失只是一瞬间沉沦的事而已。所以务必要确定一个方向,一个自己想要发展提高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我们阅读的领域。而我觉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第一步,我确定的方向是有关阅读的书籍。
开始挑选书籍
读了小半辈子的书,我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的读物都是“信手拈来”。看似随心,其实随意,以至于阅读的知识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架框,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在阅读前先要进行挑书,建立书单,每一份书单最好都是一次主题阅读。根据关注的主题,可以到知名的书籍销售平台,通过热销榜进行参考,又或是打开豆瓣读书,按评价高低,先浏览书籍的评价再进行挑选,最简便的就是直接借用别人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单。齐备了书,下一步就进入阅读模式了。
练习快速阅读的技能
一旦提到读书,我们都会浮现那个认真一字一句阅读的画面。大部分人所关注的阅读方式都仅停留在儿时,但阅读已经走过了那个一封书信要送一年的慢节奏年代,到了现在,“快”才是一项技能的主流。
过去我一直参不透为什么同样的24岁,别人早已满腹轻纶,自己却依然为才疏学浅,其实这当中的差距全在于阅读速度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方式,储备自己的笔记知识库
阅读书籍后,并不代表就完成了读书的使命,应该先把书读厚,再读薄,而这个过程离不开笔记。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会读书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做笔记的人,而一个会做笔记的人肯定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尝试不同的记录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聚集在一起,从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库。
倒逼输出进行消化
如果仅仅把阅读的作用性局限在自我吸收这个小范围内,这就严重扼杀了我们阅读的成就感。强制自己对学到的知识分享点什么,发表点什么,运用点什么,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学到的有多少,体会得有多深,理解得有正确。
阅读,事实上离我们很近,它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我们对阅读又理解多少?对快速阅读又知道多少?为了成为像董卿一样飘着书香的女子,我会沿着这个流程,借助快速阅读让自己早日成为读书达人。
快速阅读模式开启!仅用1小时搞懂高深复盘技能
最近我一直在坚持快速阅读,每天早上给自己定两个番茄钟的时间,强迫自己一边快速阅读一边做笔记,持续大概有两周时间了吧。在阅读书籍的同时,期间还会通过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进行练习,这种刻意练习与刻意阅读的方式,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一方面是在心理上,减少了以往总是自责的感觉;另一方面我开始感觉快速阅读变得越来越轻松,不再像刚开始时有一种焦急的感觉。
而今天所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我感受到快速阅读的魔力,让我深深地庆幸当初选择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事情是这样的。
早上领导突然召开会议,通知我们每人在上午下班前都要上交一份周度工作复盘报告,下午上级要突击检查。这对我们而言真的犹如定时炸弹啊!且不论要回顾一周的工作内容,更何况我们压根不知道“复盘”是什么。正当我们想以此为理由吐苦水时,领导便发给每个人一本《复盘》,扬了扬眉头:“为了配合公司最近的文化宣扬活动,大家得立马学立马用了。”
大家手里拿着书,都懵了一地。
散会后,办公室一时间仿佛成了学堂,只听见“唰唰唰”的翻书声,还能隐约听到某些人传来的轻细阅读声,更有些人边咬笔头边发牢骚。而我啊,其实也有一些紧张,看看书页,总共有300页,要在短短的时间里阅读完毕还能应用,这我还真没挑战过呢。平时早上我都是一个番茄钟的时间只能快速阅读几章的速度,内心不禁有点小担心。
后来我告诉自己要镇静下来,毕竟自己对快速阅读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然后再想想平时书籍中介绍的阅读方法,心想:就当这是一次测试好了。于是便开始为自己设置番茄钟,让自己进入快速阅读模式。
第一个番茄钟,我给自己定的是快速粗读。
分别把书的封面、封底、序言、书的推介语以及目录快速过了一遍,然后再阅读正文内容。在阅读正文内容的时候,并非采用一字一句地浏览,而是只读小标题以及每段话或者每部分的中心内容。
利用眼睛寻找“复盘”的关键词,若出现则稍减慢一下速度,但整体上不会停留太长时间,以一种不要停的心态把全书阅读完毕。虽然跳过了书中很多案例内容,但这样通读一遍之后,我对书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于是进入第二个番茄钟模式。
这个番茄钟的阅读,我重新回到目录,全书共有9章,然后我把认为最重要的内容作记号,分别是第一章:《认知复盘》、第2章《复盘之型》和第3章《个人复盘》。为什么我能这么快确定这3章是最重要呢?这多亏了我之前阅读过有关思想模型的书型,利用2W1H的思维定律从而判定:要学会一项新技能,可以从它是什么(what)、它存在的原因(why),怎么做(how)入手。所以这3章已经可以让我对“复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
接着,是进入第三个番茄钟模式,再次进入快速阅读模式。
与第一个番茄钟不同的是,这次就不再只读中心句了,而是细读当中每个句子。但由于我的阅读速度已经到达一定的水平,所以即使是这种模式,阅读起来所需的时间还是足够有余的。并且在快速阅读的同时,我利用九宫格笔记提取了文章中的最主要“内容”,关于九宫格的使用可以参读我的另一篇文章《适合快速阅读的3种笔记法,总有一种合你意》,然后对着笔记,便做出了复盘的大概模板。
就这样我只是花了约1个小时便把《复盘》这本书的内容get到手,于是便马不停手地套入自己的工作内容,最后大约2小时便把周复盘完成了。当我上交资料时,我的领导吃了一惊,再看看其它人,有些同事压根连书的一半都还没看完呢。
速读没有效果?不,你弄错了速读的目的
快速阅读有用吗?或者说,我们的速读训练取得成果了吗?怎样验证我们的速读训练是否取得了效果呢?大概没有太多人能真的回答得上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1
曾经,我以为速读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阅读速度本身,那段每天花在软件里训练2~3个小时的岁月里,眼睛是真的不够用,无论看任何种类的训练素材都不够;最重要的是,训练相当长一段时间,却觉得自己并没能真正提高阅读速度,就会很挫败。
后来终于想通了,训练素材里的文章也并不全是很浅显易懂的,被具有专业性质的文章拦下来一点也不丢脸,反倒是自己本末倒置,一味求多求全,只追求快的速度而不追求理解率,才是真的差点入了歧路。
所以速读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保证较高的理解率吗?不,不是。
2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或者工作,你做的第一件事是吃饭,你选择吃了一碗面或者一份快餐。那么你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吗?不,你是为了填饱饥饿的肚腹,至于吃的是什么并不是很重要。“饥不择食”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晚上睡前,你躺在床上玩手机,刷微信,玩手游,看影视剧,你能说你睡前看手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刷微信,玩手游,看影视剧吗?不,不是,你是为了获得片刻的睡前休闲,打发那一段短暂的睡不着的时间。至于刷微信,还是玩手游,还是看影视剧,或者其他的什么休闲活动,不重要,休闲愉悦才重要。
所以,想想你参加快速阅读的初衷:
作为一名学生,你参加速读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在功课里取得好成绩;
作为一名职业者,你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是加快对工作材料的感知、阅读和理解速度,从而在职场里获得薪资和职位的提升。
快速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大概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绝不是快速阅读本身。即使有人是真的只因为喜欢阅读才参加速读训练,他训练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文字,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速读有没有收获?有没有效果?不仅仅只由阅读速度的快慢与否决定,也要看训练者本人的训练初衷有没有达到。
3
如此看来,速读是否是可有可无了呢?如果有其他可以代替速读的方式存在,可以达到速读训练的初衷,速读是不是可以搁置掉了呢?
或许从实际状况上说,我们很难真正离开速读。求知是我们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身边的人都在进步,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后退。
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即是财富,是我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依仗。无论是纸质的阅读,还是电子媒体的阅读,都是我们求知的来源。尤其随着大数据与“去中心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知识,可以说是上不封顶的。所以我们多数人,都没有资格去拒绝知识,拒绝速读。
于是,我们仍然离不开速读。
那就无需把时间简单粗放地花在速读训练上,因为它一定不会是我们获得自己提升的唯一方式。但是它一定是我们获得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因为它可以加快我们获得知识财富的速度,缩短我们与他人竞争的时间。至于速读到底有没有效果,怎样才能有效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人饮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