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文本快速阅读教学心得
快速阅读是利用人脑对图像的超强记忆能力来整体记忆摄入的文字;另一方面,它运用经训练后所具备优良的超宽视觉能力,大量和快速地摄取文字信息,使得它提供信息的速度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更接近,更容易协调和匹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文本类文本快速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波动速读
普通快速阅读,一般涉及领域较少,基本上以语言学的研究为主,然而七田真等人所提倡的波动速度,与普通快速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波动速读法不是普通的速读法,它以迅速激活右脑为目的,通过想象训练、视觉训练、高速度视读训练等强化训练,全面提升信息转换成图像的能力,让你数十倍地提高阅读速度与质量!
也就是说,在进行普通的快速阅读时,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过程是在潜意识中进行,我们能感觉到、想像到,但却无法真正像看电影那样看到图像的联系过程,这个理解的过程是无影的,就像我们的默读其实是无声的一样。
而在波动速读的状态中,大脑的这个图像化功能却被激活了,使得我们能够真正像看电影那样看到图像在我们眼前展开。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大脑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调动,阅读速度、理解率、记忆力都比普通的速读有更大的提高,当然阅读的效率也就比普通速读要高了,可以达到每分钟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甚至可以过目不忘,一本厚厚几十万字的书用不了几分钟就能看完,不但能够毫无困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还能够清晰地记得书上的内容。这种状态也被称为照相式记忆。
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来说,直接跳过“读”这个步骤而去进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或者说速度是比较慢的,甚至可能会比普通阅读的速度还要慢得多。
然而,只要经过简单、轻松的训练,我们的大脑就能够逐渐适应这种阅读方式,直接由看到的文字而条件反射出理解的图像,从而大大地加快阅读的速度。
事实上,如果说“看—读—理解”是旧的阅读条件反射过程的话,那么,“看—理解”就是一个新的条件反射过程,主要就是训练我们运用这个新的阅读条件反射,同时尽量地提高这个新阅读条件反射的速度,从而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原来的普通阅读是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以速度慢,而快速阅读则可以几个字、一句话、甚至几行文字、一页文字地看,看一眼就能理解整页的内容,所以阅读速度能够大幅度地提高。
当然,刚开始提高阅读速度的时候,会出现文字看不清、理解跟不上等情况,这无关紧要,当训练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大脑自然就会完全适应这种快速阅读的状态,即使文字闪现的速度很快,我们也能看得很清楚、理解得很透彻。因为这时,我们的大脑已经通过反复的训练而形成了新的阅读条件反射,完全能够胜任快速阅读的任务了。
关于快速阅读训练中的视幅扩展的一些想法
这里是我在快速阅读训练几天后的一些想法。速读的掌握在我看来分两个大方面,第一,扩大视幅并看清视幅内的文字字符,第二,在视幅扩大快速阅读后能快速理解并记忆文章的内容。从精英特软件出发,第一个大项是视幅训练,相信很多人在训练中像我一样在训练途中感到困扰和迷茫,下面说说我总结的视幅部分的一些经验,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扩大视野的训练其核心在于两点
1、眼睛有生理的视幅限制
我认为是因为与视幅相关的细胞(肌肉)群处于一定的发达阶段,就是说若更发达一些。那么视幅将扩大,落后一些那么视幅相应的也就缩小一点, 由此可见,要想获得更大的视幅,其条件就是让这些与视幅相关的细胞(肌肉)群得到锻炼变得更发达,这个是生理条件。(这里就不纠结为什么是肌肉群,只是说明一个概念代表生理条件)
2、在当前生理限制下的调整
相信大家都有因为身体或者突然改变状态导致视野出现一片模糊,片刻休息后又变得清晰的一些经历,这个就是人为的被动调整视野的清晰度,当然也有人可以主动的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视野内的清晰度,控制模糊或者清晰,我姑且理解为眼光“聚”和“散”的人为控制,这里扩大视幅的核心讲究在扩大视幅的同时要看清视幅内的所有文字字符, 因而针对这里人为控制方面,需要个人进行“聚”“散”操作,从而达到看清整个视幅中的文字字符。
总结上面的一和二,那么得出结论,想要扩大视幅,其核心问题在于:①锻炼“眼肌肉”以达到满足条件;②熟练操控“聚”“散”以达到看清视幅内所有文字字符。
所以想增快掌握的进度要针对这两方面做出研究和努力
针对①,比较内在,很难做出衡量,这里建议就是不断的进行单项锻炼,以求形成突破,这里要有心态,既然相信速读和速读训练,那么就毫不犹豫的去执行,不能一朝明悟的话那么就以量变达到质变,成就自己,同时要注意营养和休息,保证细胞“肌肉”群在一个优秀的环境下快速增强,从而加快进度。
针对②,个人觉得,这个是人为训练和控制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快速掌握并增快进度,很大一部分在这里,因为这是在训练视幅扩展中唯一能主动控制的一项,针对这个要点,前期要注意的是:
首先调整好心态和身体状态,进入一个比较好的整体状态进行训练,这种状态的准备有益于在后面训练中人为操控“聚”“散”时的精度和速读,
其次训练前期要多做“聚”“散”操作来培养自己灵活的“清晰度”控制能力,在基本能熟练控制后,进行“清晰度分配”,分配到视幅的每个文字字符上,不清楚就再分配一些,进行这种主观意识上的分配操作,以求能力的提高达到质变,看清视幅内的所有问题。
知其所以然
最后要说的是,在训练中很多人并没有进行一些思考,为什么软件这样设置,或者只能简单的理解了软件的训练项目背后的含义,因此只能被动的跟着软件在做,这种被动的状态会影响练习者的信心和进度的拖慢(训练很久仍旧没有起色,根本不知道原因在哪里,从而盲目没有头绪,减少对训练的可信度,久而久之便会放弃),但是通过这样一种主观训练,能使你在训练的过程中成功掌握这种能力,掌握之后,在后面的更大视幅的提升中,更能轻松更加主动的完成!
影响我快速阅读速度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阅读速度是相对的,不管是在实际阅读中,还是在快速阅读训练中,影响阅读速度的原因有很多,一些直接影响我们阅读速度的,如注意力、阅读对象、阅读目标等,一些是间接影响的的,比如阅读时的外部环境,包括阅读时的天气、阅读时周围是否安静可以影响阅读心情,转而影响注意力,最终影响阅读速度。又比如书本的排版,包括字距,字号,字体,是否有插图等,也可以影响阅读速度。
一、注意力
纵观历史名人,几乎都有专心致志的相关小故事被广为流传,如陈毅元帅小时候看书浑然忘我,错把桌上的墨当糖醮饼,吃得满嘴是墨;又如发现镭元素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从小喜欢看书,有一次在看书时,调皮的表弟表妹在她身上用椅子空架了一座“小塔”,而她沉浸在书中毫不知情,直到看完这本书她才直起腰,“小塔”才轰然倒塌……类似的故事有很多,正是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让他们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取得不俗的成绩。
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如此,注意力是阅读的大门,如果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口袋,我们不停地往里边装入知识,那么注意力就是口袋口的大小,注意力集中,那可能二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一本书,相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比较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心情、还可以是饭前饭后等等细节的影响。不过有些影响我们不能掌控,如吃过饭后身体会把重点放在消化,思考会相对迟缓,这是人之本性;有些影响我们却能通过一些努力减弱它,达到注意力较好集中的目的。
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精英特的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前特别设置了一个“静心调息”的项目,里边有一些呼吸方法的调整,还有类似催眠的静心语音引导,配上悠悠的α脑波音乐,我每次训练前都会习惯性地做做这个训练项目,做实际阅读前则喜欢收拾下书桌,浇浇花什么的进行调整,因为一般我的软件练习和实际练习之间会休息一下,算是劳逸结合吧。
但每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方法都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很重要。
二、阅读对象
在参加精英特的训练前我参加过一次快速阅读的面授,当时面授的老师选用的素材大多是比较简单的,当时感觉非常棒,甚至有种“练习速读本来只为了收获一缕春风,但它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的感觉。但面授结束后慢慢发现问题很大,那段时间很纠结,当时我刚刚毕业进了公司,公司要求看一些职位相关书籍,感觉却用不上快速阅读的方法非常着急,才知道面授的老师在课堂结束后提醒我们要多练习意味着什么。
因为实际阅读速度的困扰,那段时间非常灰心,一度想放弃,却又不甘心,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精英特,然后开始在软件练习。在软件训练一段时间后,我的速读重生了。说实话我觉得每个速读面授都应该配一套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来练习,因为面授上老师演示得很精彩,却仅仅是比较概念性的一些东西,又因为我们都有的惰性和传统阅读习惯本身的惯性,在面授课程结束后很难去真正练习这些快速阅读的理论。如果有软件帮助,那么效率会很好。现在回想,那次面授仅仅是给了我一个启蒙,接下来的实实在在的软件练习才是重头戏。
阅读对象呢,选择比较简单的入手,比如面授的老师、软件都是选择这类的文章。在简单的文章进行训练,有了一定的速读经验后,再扩展到更难些的文章、书籍中。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学员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这个很重要,就像之前我对速读只进行了几天的简单认识,就想去看那些比较专业的文章,就受了不小的打击,呵呵,用精英特指导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口吃不成胖子。
三、阅读目标
快速阅读中的阅读目标和前面的阅读对象紧密相关,简单的阅读对象目标相对简单,反之亦然。在阅读前都应该有一个阅读目标,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提的一样,做阅读理解,需要先看问题,再看文章,这样效率最高。有了阅读目标后,找关键词有的放矢比较好找,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和注意力不集中没大多区别。
阅读目标的设定也是一种惯性,有了阅读目标后,在快速阅读的过程我们潜意识里就会去搜索相关的信息,过滤其它繁杂的内容。那怎么设定这个目标呢?我的方法是看题目、首段、各段首,段尾。内容中又可以多注意时间、数字、转折词以后的内容等等。
快速阅读中阅读目标的设定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一样,需要自己多加练习,多揣摩,找然找到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