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我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在被憨憨的Tom和聪明的Jerry深深吸引之余,不禁对创作这部动画片的制作者所拥有的离奇想象所折服。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一起来看看吧!
国外家庭教育中,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的。我曾看过报刊上登过一篇报道,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有一位母亲以幼儿园教孩子认识字母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由,将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最后还胜诉了。这给我们一些启示:孩子想象力的保护和培养,家庭的重视和教育非常重要。
一、善利用,巧组织,培养幼儿想象力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方面,它包含求同、求异的思维特点。善于想象,能使大脑越来越灵活,对智力发展必有深远的影响。在亲子小天地里,以亲情作为教育的润滑剂,对孩子的想象力进行保护和有意识的培养,必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1.巧用身边物,引发大联想。物体的联想是由一种物体的某一特征而引起的对相同特性的一类事物的联想,通过想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物体的这种特性,并促进孩子求同思维、归类能力的发展。
(1)对形状的联想。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都能以一种“形”的姿态呈现,许多东西有着形似的特点。当我们拿出一个圆形时,会有孩子说这是西瓜,这是太阳,这是饼干,这是中秋的月亮……图形具有广阔的涵盖范围。家长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设计这样的问题:“它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的?”激发幼儿回忆生活中所积累的观察印象,并促进孩子平时多注意观察,养成观察习惯,丰富经验。
(2)对色彩的联想。色彩和图形一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视觉的美因为有了思维的组合才显得变化无穷。鲜艳的红色能让人联想火红的太阳、甜甜的红苹果、可爱的红番茄、美丽的花朵;蓝色能让人联想起宽阔的大海、小姑娘头上的发夹,等等。我们要启发孩子说说:“你喜欢什么颜色?”“这种东西是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些东西是这种颜色的?”“哪些东西有相同的颜色?”让孩子对视觉捕捉到的事物进行描述和归类。
(3)对物品用途和属性的联想。世间万物,因为有了某种共性而被划分为一类,颜色、形状是外在的、直觉的东西,而更复杂的分类是根据物体的属性来分的。我们能由苹果联想到梨、香蕉,因为它们都是水果,会由花生联想到枣子、核桃,因为它们都是干果,会由铅笔而联想到卷笔刀、尺和毛笔、钢笔,因为它们都是文具。它们的共性不能靠单一的视觉效应决定,因而这类想象需要运用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在指导孩子进行这方面联想时,就要给孩子足够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物体间联系的经验,这样思维就会更广。
2.续编小故事,培养想象力。《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的那一句“宝玉,你好,你好……”正因为话未尽,所以使人浮想联翩,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揣测她想说的话。在听说书人说书时,那一句“欲知后情,请听下回分解”,总是吊得人心里痒痒,就会不断猜测下文如何。我们平时给孩子讲故事时,也可采用这种策略,给孩子留下一个想象的余地,鼓励他们自己编完故事,按自己的思维整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这既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又使讲故事变得更有趣味。
3.添画小训练,促进奇思维。续编故事突出的是想象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表述能力,而添画练习中体现的则是想象的广泛性和绘画的技能性。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幽默的Flash:老师请小朋友进行连画练习,为了使作品不“出格”,老师请班里最古灵精怪的小新最后一个画。第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房子外形,第二个小朋友添上了窗和门,第三个小朋友添了个太阳。老师见画面内容大局已定,料想不会出现意外,于是让小新出场。只见他从从容容,一挥而就。老师一看,大跌眼镜,最后的画竟成了一个人的屁股。这样一个让人意想不到,有点离谱的添画结果,不正体现了想象力的神奇吗?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发挥余地,让他们画,虽然稚嫩的笔触有时会让成人看不懂,但成人不用妄下断言,最好能耐心倾听,只要孩子讲得出想法,添画就达到了促进想象力发展的作用。
4.脑筋急转弯,怡情又益智。1+1=?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题目,而聪明的人们却有许许多多种解法,只要说得有道理,则每种都成立。这就是所谓的脑筋急转弯。适当地和孩子玩玩脑筋急转弯不仅能活跃家庭娱乐氛围,而且能使孩子的想象力在跳跃中提高,想问题就会从多方面考虑,脑子自然就“活”了。
5.接字小游戏,思维大迁移。女儿3岁半时刚认识了几个字,那天新买了一盒“小飞机”饼干,盒上的“飞”字是女儿认识的,她一眼就认出来了,还一本正经地说:这个有翅膀的是“飞”,“飞”典型肺炎的“飞”。我让她再说说还有什么词中有“飞”的,她使劲地想,一下说出了飞机、废纸、张菲(小朋友的名字)等好几个有“飞”这个音的词。这使我意识到,在刚刚接触文字时,孩子不容易受字形字意的影响,会把同音字混淆,但对文字的联想更丰富,组词的范围更大。以后我们也常玩这种接字游戏,有时是我提问,有时请她提问,不但能丰富词汇量,提高反应力,还能扩散思维。
二、勤思量,供保障,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许多家长在教育下一代时会在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小时候所受的教育影响灌输给孩子,却很少有家长用童年时的心体验孩子的心。以成人的标准看孩子,天真就成了幼稚,幻想就成了白日做梦。不妨多想想孩提时代,天真是孩子的本色,幻想是生活的一部分,缺少了这些,孩子和成人又有多大区别?在忙碌中家长要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陪一陪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会和孩子更亲近,更了解孩子。 1.做个有心人,循循善诱导。文前所提到的那位外国母亲对孩子的培养意识是非常强的,我们应意识到,培养下一代是一项艰辛的工程,家长和老师是儿童成长的把舵者,要为孩子的发展指明方向并积极支持。孩子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即教育,每时每处,要善于捕捉教育的素材:吃饼干时让幼儿咬一个月亮,变一条小船;在路上走时多和孩子说说观察到的景致,丰富见闻;玩玩具时提供不同的种类,让孩子尽情发挥;大人拣菜时让孩子一起参与,认认哪些是蔬菜,哪些是荤菜,触类旁通;多陪孩子画画图、聊聊天,让孩子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想。在生活和学习中幼儿积累、运用得越多,头脑中可利用、可开发的潜力越大,思维就会越活跃。
2.语言形象化,日常重熏陶。孩子的思维是形象的,在大人看来很夸张的言行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果家长本身就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平时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又善于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自然而然沾染更多的灵气。女儿以前在大理石的地面上经常会摔跤,自从有一次摔倒后我对她说:你这么爱溜冰,以后妈妈给你买双溜冰鞋吧。她一下就转哭为笑了,以后再摔倒也很乐观,总是说:“我又溜冰了。”又如刷牙时牙膏沫流下来,我就让她对着镜子看看,她便会乐呵呵地说:“妈妈,我长胡子了,变成老爷爷了。”我就接着问:“那妈妈变成什么了?”她看我嘴上没泡沫,会更得意地说:“你就做我的女儿。”
3.细心来呵护,善加以培养。孩子的想象时常会与现实生活混淆,而且年龄越小混淆现象越多。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说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他去动物园了,其他孩子虽然没去,但他们出于羡慕,就会觉得自己也是去过的,并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一些情节描绘得像真的一样,这时他们便会被认为是在说谎。家长要理解孩子容易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特点,引导孩子区分现实与想象,将想象力发挥在适当的地方。如深受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头儿子因为将想象与现实混淆了,遭到不理解的大人们的批评,因而伤心不已,幸亏对儿子十分了解的小头爸爸及时赶到,澄清了真相,并支持儿子参加想象画大赛,使儿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仿效,让孩子的想象有一个释放的平台。
每个人小时候头脑中都有一颗想象力的种子,家庭教育是影响它生长的重要因素。在包容、善诱、激励中它会顶石而出,在无视、压抑中再好的苗都有可能夭折。所以,家长们,请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创造充满养分的环境,让苗儿健康成长,让孩子的童年因为有了想象的根植而更加鲜活,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