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潜能开发 > 脑力开发 > 灵感 >

如何激发儿童的绘画灵感-幼儿创作技巧

2018-05-17 10:15:21
|梓荣

  灵感是一种艺术用语。意思是在艺术的创作构思环节,某一个事物的启发,而产生豁然开朗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激发儿童的绘画灵感-幼儿创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其最基本特征包括两方面,一是忘记自我的想象:是理性思维的暂时退却。让感性思维和潜意识活跃起来;二是痴狂的想象:只要遇到外界事物或脑海中回忆和意识闪现的某种意象的启发激发出的想象。中小学生拥有丰富的天真的想象力,很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包含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幻想。这种心理特征,在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上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灵感是美术教育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绘画;灵感;激发

  一、先培养兴趣,再激发灵感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是推动他们的学习的一种最活跃、最有力的内部动因。儿童天生喜欢画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是不容质疑的。但是,随着学生的成长,部分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会逐渐减弱,最后就对画画没有兴趣了。因此,我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维持加强学生的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如:

  1.对于中低年级学生对听故事、猜谜语、玩游戏感兴趣的现象上故事性美术课,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形式鼓励、激发、引导他们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故事谜语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诱发学习的兴趣。所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对他们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还富有感情色彩刺激他们的感官,诱发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创作幻想,使他们进入设定的情节中。

  2.常言道:“见多识广”,因而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作品,使之边看边学边掌握。以美为先导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基础。艺术创造过程本身是审美情操的培养过程。于是,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大胆稚拙地反映儿童观察生活,了解自然、想象丰富的作品,特别注重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让儿童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辨别外界事物的真善美、假丑恶。其次,让儿童欣赏同年龄的孩子的画比欣赏名家作品更容易使他们兴奋激动。而且评价作品的好坏,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一双具有审美能力的眼睛和创造美的手。

  3.为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常常让他们在黑板上、教室的地板上、篮球场上用粉笔作画,调动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想象力、创造力。产生兴趣以后,孩子们就会时不时地把他们的看见的听见的感觉的描绘下来,可是这种描绘很难在画纸上较好的表现出来,等到把这些浅陋的绘画累积起来以后,肯定会有质的飞跃。比如,初学者进行意愿画的练习非常困难,只能把教师教过的东西一遍遍重复(没有加工或再造),但成长阶段的变化年级的不断增长,学生们的作品一幅接一幅,个性迥异。这个充分表现了,为激发诱导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第一步必须从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开始。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绘画题材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仔细品味孩子们的创作,大多数是表现他们的生活、自然景物、小动物玩游戏等场面,而且很多作品中都有他们自身的学习生活体验,这种感受才是他们绘画的动机和表现题材,是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引导他们的创作灵感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日积月累出大量的绘画题材。可是怎样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和积累绘画题材呢?我采用了日记漫画的形式。日记连环画是用画笔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形式,经常画连环画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观察能力、记述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日记画是大家积蓄绘画素材的好方法。可以画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还可以表现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可以画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可以画看书、看电视的印象,还可以用画来发泄情绪,使自己心理得到舒展平衡。日记连环主要是留心观察平时的生活,注意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在脑海中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画面,画出来就生动具体了。画日记要养成习惯,要持之以衡。学生的生活十分丰富,让他们每天抽一点时间,把一天中最值得记录的事情画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留下生活中许多宝贵的印象,为自己的绘画创作积累下珍贵的资料。例如:在国际和国家级获奖的《捉龙虾》《午睡》《我们学校的舞龙队》《烤红薯》等学生作品都是学生生活中得画面,都是学生的生活经历的反映,可见经历越多,感受越多,题材就越多,体裁也就更加新颖、多姿。例如俄国著名画家列宾说的:“灵感是由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三、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产生绘画灵感的摇篮

  所谓正确引导的前提是提起兴趣后,再由表及里,一步一步地传授给学生绘画原理知识,接着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往往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具有的创造力和绘画技法,让他们的作品有滋有味,百看不厌。如:圆的教学,我以《圆的魔力》为课题展开教学。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许多东西都可以用圆来表现呢。而简单的圆又能延伸出各种各样繁杂的形象。可是,并不是比较学生所画的圆是否规范,而是让他们用圆来发挥想象,激发他们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愿望。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许多尺寸大小不同、形状不规范的圆,接着激发学生去联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当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大太阳、灯笼、菠萝、猪八戒等等。我迅速地在黑板上画出来。这个时候,一个单调的圆变成了孩子们眼中无所不能的魔术环。画这些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临摹,而是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联想力创造力。这些又多又块的变化,都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灵感。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学生的灵感得到喷发,看到老师的神来之笔也难免想跃跃欲试。由此可以看到,所谓灵感可能是有主观意识的,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一瞬即发的,也有可能二者都有,不管灵感怎样产生我们都要及时捕捉起来,并保护。在孩子们有高度的创作积极性、活跃的灵感想象力的时候,立刻把灵感挥洒到画面上,无论是否完美,只要学生富有感情地去创作。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597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