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创作与灵感是什么-技巧
绘画创作活动是一种内在的认识活动和外在制作活动的统一体,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体验和感受在绘画作品中形象的反映。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绘画的创作与灵感,一起来看看吧!
试从以下几点寻觅这种绘画创作理论与灵感构思的联系:绘画创作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绘画的风格与创作个性;美术创作理论及其构思原理(灵感);艺术美学与绘画创作。
关键词:美术创作;绘画风格;创作个性
绘画创作即综合各种艺术手段融灵感、思维等精神价值为一体的独特体现。随着绘画成为一门艺术进入各阶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其精心构制的审美境界也随灵感和创作构思融入了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画创作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我们知道绘画是偏重于再现的,是一种再现性艺术,即对客观现实进行加工、改造和提炼,使它的主题意蕴常常包含在形象当中,并以静态形象描绘动态物体,以暗示的手法审视过去和未来。比如:在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中,主题意蕴在画家已选择好的形态,已留下了前一刻的痕迹,此时,画中的一切运动似乎都停顿了,凝固了,这使欣赏者在这停顿下来的瞬间形态中,能够迅速捕捉到对象,自由地进行观摩,并以形象的明确特征去把握主题内容,当内容还缺乏与它相适应的形式时,内容必然受到相对的局限,创作便无力了。
内容自身包含形式。雕塑家、画家把“形神论”当作观察、创作的最高标准;美学家把它作为衡量作品高低、成败的主要准则,画家则通过生活实践、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在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就要求这种创作意图得到适当的体现。当然,在美术创作中,物体的外部形式之“型”与创作现实的反映形式的“意”是和谐一致的。艺术创作要从生活的简单摹写转入“因情立形”的创作技法,仅仅是技法而非目的。生活感受中的情才能使形象具有生命的意趣。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一旦找到合适的艺术技法(形式语言),就能够使“意”得到充分表达,这就可能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创作才能处于一种成熟的阶段。
二、绘画的风格与创作个性
美术创作作为不同画家的不同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在主题筛选、形象塑造、情感传达、结构安排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这些艺术风格既多样又具有统一性,而美术风格与创作个性紧密相连,是一个绘画者区别于其他绘画者的疑惑所在,是一个画家所特有的思想、情感、个人气质的综合体现。例如《蒙娜丽莎》这幅作品在众多美术作品典集以及广告、图片、年历中都已经司空见惯,还有很多的美术评论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解析,以至于今天我们很难用崭新的眼光从以往的众多论述中解脱出来,把它重新看作现实中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女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经“长大”超出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欣赏,最先引起读者注意的是蒙娜丽莎那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她的眼睛好像正注视着我们,而且眼神中有了她的“心意”。有些艺术评论家说:“她似乎跟真人一样,在我们面前不断地变化,我们每次来到她面前时,她的样子都有些不同,如果站在巴黎卢浮宫中的原作面前,那几乎是神秘而不可思议的微笑,足以使人惊叹,以至于有时觉得她在嘲弄我们,而我们又好像在她的微笑之中看到一种悲哀之意。”这就要求美术创作中要有鲜明的个性,创作者必须保持对现实的、具体的把握和独特的表现方式以及技巧的准确合理运用,以感性的、具体的、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
其次,美术创作实践不可能不受创作者主体思维方面种种条件的制约,其表现形式中不可能不包含艺术家的自我认识。
三、艺术美学与绘画创作
在研究绘画创作时,还必须就艺术美学来作一个简单的剖析。我们单就绘画美学来看,它研究的是有关绘画的基本规律和审美认识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成果从实践来看是美术作品,是画家在艺术实践中通过艺术所表现出的一种美学观点。其实,艺术美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之间还存在相当的距离,但绘画创作又离不开形式美学这一特殊的审美对象。绘画作品的形式美不但是由不同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语言,而且是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语言。
所以,好的绘画创作即对绘画美学的真实体现,在复合型艺术不断成熟的今天,绘画工作者即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