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儿童励志 > 励志故事 >

简短有趣的正能量励志故事

2020-10-23 08:34:33
|思恩

正能量正是磨练自己,完善自己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促使自己快乐的根本。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简短有趣的正能量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

正能量励志故事1

一米高,两米高

那时候,他还 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一天,他在马路上走得好好的,却无缘无故被人撞了一下,还 差点摔倒。本以为那人会停下来跟他打声招呼,可对方头也没回,就急急地跑过去了。于是,他生气了,他要讨个说法。结果,他没怎么使劲,50米,就给他追上了。那人只得蹲下告饶了……他很纳闷,不就要你道个歉吗,干嘛要蹲下告饶?原来,那人竟是个小偷。事后,追上来的警察向他竖起大拇指,说,小伙子,跑的好快啊!好好练,将来一定能拿百米世界冠军。

世界冠军?他知道自己跑步快,但没有想过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不过警察一句话倒是提醒了他,其实,他更适合体育竞技。

第二天上学,他就向学校提出了练百米短跑的申请。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他的潜力就被挖掘了出来。2002年,年仅15岁的他就获得过世界青年锦标赛的200米冠军。于是,他的信心就更足了,他发誓,他要在即将到来的07年大阪世锦赛上拿下他人生的第一个成人世界冠军。然而,那天的200米决赛中,他尽管跑也出了19秒91的好成绩,但还 是以落后美国人盖伊0.15秒屈居亚军。

第一次出征世锦赛,就以失败告终,他很伤心。痛定思痛,他决定放弃200米,改练自己擅长的100米。可一段时间下来,也就是时候在2008年之前,他的百米最好成绩仅仅只有10秒03。这个结果是他没有想到的,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就找到教练,想请教练给他把把脉。教练没说话,只是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把尺子来。他很惊讶,问教练拿尺子干什么?教练答非所问,你是什么时候拿到世青赛冠军的?他说,您知道的,15岁的时候啊。于是教练就笑了,说,你看,这个办公桌是一米高,你在15岁时取得的成绩就是这个高度,而前不久盖伊拿到的世锦赛冠军则相当于两米的高度。教练顿了顿,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你给我记住了,从一米到两米,这中间虽然只有一米的距离,但你不可能一步跨越,盖伊也是。所以,你得和盖伊一样,必须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爬……

教练的一席话,顿时让他有了一种如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时,他才明白,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他深深地给教练鞠了一个躬,然后转身,再次投入到训练中,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将自己关在训练场苦练,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没间断过。数月后,也就是当年的5月份,一个月内的三场比赛让世人记住了他。第一场是在5月4日的牙买加国际田径邀请赛上,他第一次跑出了9秒76的佳绩,这是他个人历史上第一次跑进了10秒大关。半月后的汉普顿锦标赛上,他又跑出了9秒92的佳绩,这是他本赛季连续第二次跑出10秒以内的百米佳绩。北京时间6月1日,美国纽约田径赛上,他从起跑到惊人的途中跑和近乎完美的冲刺,在风速1米7的情况下,他又以9秒72的成绩率先到达了终点,并打破了鲍威尔在去年创造的9秒74男子100米世界纪录。

他,就是百米“飞人王”——牙买加的乌塞恩-博尔特。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博尔特激动地说:“能打破鲍威尔的世界纪录,特别要感谢我的教练,是他的‘一米高,两米高’理论,把我推上了世锦赛冠军的领奖台。”可见,一米是一个高度,而从一米到两米,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台阶,却要我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而不是靠一腔热情取得的。

正能量励志故事2

从一座山峰到另一座山峰

《艺术人生》有期采访倪萍,栏目编导给其评语是这样的:“倪萍不是第一个在屏幕上落泪的主持人,却是落泪最多的;倪萍也不是最能煽情的主持人,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她让所有人明白,主持人也可以感动,主持人也可以伤心,主持人也是人!如果没有倪萍真诚的热泪,中国电视不会具有这样温暖人心的力量!”

对于这样一位时代人物,我觉得此评语十分中肯。近20年前,中国电视发展步伐日趋加快,但比起现在的百花齐放仍是相差甚远,全国人民几乎只围着央视转!而在央视,当时能够挑大梁压场子的女主持屈指可数,用时下的话,倪萍绝对是当年的“央视一姐”!每到她在镜头前出现,她如沐春风的笑脸总会吹向千家万户,无可取代,直至有一年她几乎主持了央视全年所有的综艺节目。

但即便在自己最红的年份她也未让自己过一天奢侈的生活,她坦言:“从未像别人那样,先泡一缸玫瑰花浴,点上蜡烛,放上音乐……没有,没有那个事儿。即使在人民大会堂主持节目,我也不介意先在家里蒸上一大锅馒头,熬好稀饭,再随手抹把脸,提溜着裙子去人民大会堂。”

那时她家里十几口人,每天早上离开家里上班,走到楼下回头望去,从一层到三层的陽台都是笑脸——最下面是儿子,中间是母亲,最上面是姥姥。每一次看到,她的心里既盈满温暖,却也有着压力——那可是最形象的“上有老下有小”啊!

事业如日中天的她在90年代末选择了急流勇退,因为她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进步,而原地踏步在她看来就是倒退。接着她又发现,身边师妹级的周涛、董卿已经迅速成长——她完全可以放心将任务交接了。

于是,年逾40岁的倪萍从一座山峰渐渐下来,而选择攀登另一座山峰——影视业。

人到中年的她从主持界的名宿转战影视天地,虽从总体上说仍属于文艺范畴,但在她看来一定要把自己沉淀下来才会把路走得坚定。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她为了体验乡村教师张美丽的生活,她比其他演员早报到一个月。在黄土高坡明晃晃的日光底下从早坐到晚,有时跟乡村教师去上课,一上就是一天。一样吃土豆拌酱油,喝不够卫生的水,睡特别脏的住所,一个星期不洗澡,头发乱成一团……而她的辛苦没有白费,凭借此片她斩获了中国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在倪萍的生命里,姥姥是个至关重要的人。倪萍为她写了回忆录——《姥姥语录》,其中有一句话:“能人干啥都成,废物干啥啥不成。”倪萍不认为自己多了不起,她只是喜欢寻常而真实的生活,不用“绳子”把自己五花大绑:没有车就打车;想吃饺子就提着菜篮子买把韭菜;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即便离婚、孩子生病,生活的磨砺一道道刻在脸上,可仍不化妆、不粉饰、不整容,更不会去主动逢迎那些乌烟瘴气的生活。

在《艺术人生》中,董卿最后问她:“台上的万众瞩目,台下的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终有落幕的一天,如何平衡和面对?”

她说:“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一直被领导派去打最重要的战役,就算日后多孤独,多么没有爱情,多么没有家,多么没有温暖……都特别值。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央视综艺舞台上的核心、最耀眼的那个焦点。”

正能量励志故事3

不能放弃梦想,但可以改变方向

1982年,尼克·胡哲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同时是一名会计,母亲是一名护士。尼克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但他的出生并未给他的父母带来丝毫喜悦——他患有医学上罕见的“海豹肢症”: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他的父亲吓了一跳,忍不住跑到医院产房外呕吐;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直到尼克4个月大时才敢抱他。但悲伤过后,父母最终接受了这个孩子,并把所有的爱倾注到了他的身上。

他们像所有父母那样细心地培养尼克,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学习。在他18个月大时,他们就将他放到水里,让他有勇气去学习游泳。在他6岁时,父亲开始教他用两个脚趾头打字。在尼克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父母把他送进当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尼克行动得靠电动轮椅,还 有护理人员负责照顾他。母亲还 发明了一个特殊塑料装置,可以帮助他拿起笔。

没有父母陪在身边,尼克难免受到同学的欺凌。他惊奇又悲哀地发现:这个世界都是为有手有脚的人设计的!他的房间摆满了各种玩具,看起来触手可及,他却永远无法伸手去拿。他消沉沮丧,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根本就是个错误。他曾冲着母亲大喊,告诉她想死。10岁时的一天,他试图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没能成功。

这期间,双亲始终耐心地呵护他,鼓励他战胜困难,他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在七年级的时候,成为了学生领袖。

度过了自卑而又敏感的童年后,尼克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未来在何方?

直到13岁那年,尼克偶然看到一篇登在报纸上的文章:介绍一名残疾人自强不息,给自己设定完成一系列伟大目标的故事,他受到启发,决定把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目标。

而他选择的方式是演讲。他向父母说:“演讲既可以环游世界,又能给人金钱买不到的希望,这是多么酷的工作啊!”父母听后,都觉得儿子有些疯狂。他们问他:“你准备向别人讲些什么?有谁愿意听你演讲?你怎么去那些地方?……”这些现实的问题,尼克想都没想过,“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想当一个演说家。”

和多数人一样,尼克最初的梦想之旅并不顺利。他每天给别人打电话,四处联系演讲,却屡屡碰壁。在接连被拒绝了52次之后,他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登台的机会。虽然紧张得额头冒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他却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只要能成功,就值得再做一次,值得再失败一次。”他总是用这句话鼓励自己。每到一处,尼克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不要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次,他去一个学校演讲,当演讲结束时,一个17岁男孩哭着告诉他:“你错了!你说一切都有可能,但是我的梦想永远不能实现。我得了一种病,因此长得非常高。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尼克说:“你不能放弃梦想,但是可以改变方向,因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处会遇到什么。”一年后,当他再来到那所学校时,那个男孩果然更高了。但他欣喜地告诉尼克:“自从上次跟你交流后,我就拿起了心爱的吉他,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乐队,都快出专辑了。谢谢你,是你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的话,同样鼓舞了尼克继续前进,并让他认清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随着梦想的一步步实现,尼克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曾经令他苦恼自卑的身体也变得可爱起来,经过长期训练,他的“左脚”成了他的好帮手,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 可以踢球、打字、滑板、冲浪。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趾头夹着笔或其它物体。面对观众时,显得相当有气场。甚至会令人不自觉地忘记他是个残疾人。就连他身边的助手偶尔也会忘记,有时直接把一杯水递到尼克面前,直到尼克一脸无奈状时他才醒悟:哦!他没有手!

但没有手脚的尼克已经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足迹”遍布全球34个国家,举办演讲1500余场。在2005年荣膺“澳大利亚年度青年”称号。而他演讲之余,还 演电影、唱歌、写书,鼓舞激励了无数人。

正能量励志故事4

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森林里不能没有飞鸟,飞鸟是森林的翅膀;天空不能没有白云,白云是天空的翅膀;一个人可以没有四肢,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人飞翔的翅膀……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如果他的父母提早知道他的到来是一个没有四肢的“海豚人”,也许就不会让他来到这个世上。

1982年12月4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医院,一声嘹亮地哭声,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震惊!他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

这是一个“外星人”吗?他的父亲吓坏了,甚至跑到产房外不停呕吐,他的母亲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在他四个月前都拒绝抱他。

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多么不公平啊。当他懂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经常忍受被围观的耻辱。为什么别人有手有脚,而自己没有呢?他非常消沉,以至于想要在浴缸里淹死自己。他常常想,自己以后将要怎样生活呢?希望在哪里呢?他常常望着天空,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翅膀的鸟儿,怎能去飞翔?

父亲看到他消沉的样子非常痛心,于是在他六岁的时候教他电脑打字。当电脑前一串串精美的字在他眼前出现时,他终于找得到了自信心。他望着自己那个曾痛恨的丑陋的小小脚趾,他惊喜地发现:这就是我的翅膀,我也能够飞翔!

磨难就是个试金石。他开始慢慢挑战自己。在家人的帮助和训练下,他残缺的左“脚”成了他的好帮手,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 让他学会了游泳。他那个难看的“小鸡腿”,就像一个小小的翅膀,带领着他在水中飞翔。他不满足只学会游泳,在夏威夷又学会了冲浪,他掌握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高难度动作,这个首创动作的照片还 被《冲浪》杂志刊登在封面!之后,他更是学会了滑板、踢球和打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通过学习,他还 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

这些对于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出色的成绩。然而他并没有在这些成绩面前停留,19岁那年,他正式向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他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要用这种方式去鼓励和帮助和他一样身残的人。然而,学校并没有轻易给他机会。一次次打电话,一次次被拒绝以,在他被拒绝52次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只有短短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第一次面对300个观众演讲,他紧张得浑身是汗。可他那富有磁性嗓音,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与别人分享,给所有人坚持下去的力量,引起了台下听众的共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从此,他的演讲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全球34个国家,成功举办个人演讲报告会1500次,他与超过300万人交流过心得。

在一次演讲中,一位母亲带着她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双臂的10岁的儿子走上讲台。他听完男孩的介绍,由衷地表示:“是你和你的妈妈激励了我,因为你曾经有过双臂,尽管现在失去了,但仍然没有放弃。而我是从来没有双臂的感觉。”之后,没有双臂的两人,紧紧靠在一起“拥抱”他们脸贴着脸的画面,定格在几千人的注视下,全场掌声雷动。这一幕,让许多人为之动容,泪流满面。就这样,他尽管没有双手,却快乐的与37万人“拥抱”过。

他就是澳大利著名的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生命”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他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更值得庆幸的是,尼克也获得了甜美爱情。在一次演讲中他邂逅了日裔美女宫原佳苗,与之一见倾心,一见钟情。

在美丽的夏威夷海滩上,美娇娘宫原佳苗穿着比基尼,在柔软的沙滩上摆出各种姿势,一脸幸福地望着他。他快乐围着新婚妻子,娴熟地为她拍照。日暮的黄昏时分,两人一起在微风轻吹的海滩上,品着鸡尾酒……

人生不设限。纵使没有双臂,也可以拥抱;纵使没有双脚,也可以奔跑;纵使没有鸟儿的翅膀,只要永不放弃,梦想也会长出翅膀,在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正能量励志故事5

从小报记者到出版龙头

1978年,他进入台湾《工商时报》工作——记者是他渴望已久的梦想。他十分珍视这个机会,所以他兴致高昂,全力以赴。第一天出去采访,他8点就出门,骑着摩托车,一天就拜访了8个单位,除了中午在路边摊位吃碗面,压根没有休息。他不喜欢穿雨衣,他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采访对象见此惊诧不已,纷纷说:“没见过这么认真的记者。”

凭着这股奋斗劲儿,不到两年时间,他便成长为报社的高级记者。

1986年10月,台湾宣布开放“党禁”和“报禁”;第二年5月,台湾宣布外汇管制开放,每个人一年可以汇出500万美元。他意识到,财经、商业的巨变即将从资金的流动开始,用月刊诠释这种变动已经不够,商业周刊的时代到来了。当年6月底,他下决心创办台湾《商业周刊》,一共筹集了1200万新台币资金。

像所有的创业一样,初期的感觉苦不堪言,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他经常清晨提着早点回家,吃了才睡觉。可一年下来,所有投资赔光,只好增资。

第二次增资很容易,所有人都看到团队的努力,股东们都继续增资。他拿到了第二个1200万新台币。增资的同时他认为,之前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编辑部缺乏有能力的好手,他自己训练的新记者没办法提供足够精彩的内容,于是他招兵买马,组成强大的团队。可事与愿违,周刊质量和内容并没有提升,内部团结反而成了问题——几个副总编互不买账,明争暗斗,过多的精力花费在业务之外;由于缺乏人才保护机制,创刊时加入的菜鸟记者在攒够经验值之后,陆续被其他媒体挖走。

一年过去,第二个1200万又亏光了。第三次增资,他和他的团队学乖了,决定加一倍增资,以免一下子又赔光了。但大部分股东都决定放弃,他只好引入新股东!谁愿意投资,都举双手欢迎。

这时候杂志已经很难留住员工,老人走光了,新人进入马上发现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团队,很快就离开。虽然他非常拼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但第三年底,2400万新台币又告罄。这是《商业周刊》的最低谷。再度增资是必然的,但无疑是难度极大。

极度绝望之时,他把反思的目光投到自己身上。过去遇到困难,他觉得要用增资以改变营运结果。现在增资无门,一定要用别的方法才能自救,改变是《商业周刊》的唯一出路。

这时候他偶然遇到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负责人石宣博士,聊天时石博士说:“什么是笨?就是老用同样的方法做事,却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语惊醒梦中人。过去4年,他经营《商业周刊》失败,正是对这句话的注解,每次他都积极地从外在因素找原因,或者消极地认为状况不可改变,必须要尽快增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这时他蓦然发现最有问题的是自己。

他开始闭门思过,决心自我改变,不能再期待投资,要立即从内部改善找答案。他决定彻底瘦身、彻底检视所有成果,把开支降到最低,最好立即能收支平衡,不能的话也要让亏损降低,勒紧裤腰带生存。

至于他自己,检讨的地方就更多了,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能力等等,没有一项够格,每一项都得重新学习。他尝试快速改变,改变的速度抵不上营运的快速沉没。市场上不断传言《商业周刊》随时可能倒闭,广告客户不断反悔临时抽退,销售人员每天辟谣都来不及。

态度转变之后的他,决定正面应对。他要求业务人员面对客户坦诚《商业周刊》的困难,但也要同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存活了五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撑下去,决不放弃。”

终于,在他的率领下,他的团队“紧密配合,真诚服务”,打动了新老客户。而随着《一九九五闰八月》的出版畅销,他的公司终于走出了困境。这本《商业周刊》出版的书,4个月内卖了30万册,赚了近3000万新台币。

借助这本畅销书的东风,《商业周刊》发展迅猛起来。紧接着,他融资成功,城邦出版公司新鲜出炉——这是由3家小出版社合并而成的,后来陆续创立了20多家出版社,成为台湾第一大出版集团。

而他就是该集团创始人、现任CEO——何飞鹏。现在,他为大陆《第一财经周刊》等媒体撰写专栏,是风行大陆职场畅销书《自慢》系列的作者,享誉海内外出版界。从一个报社的小记者,到台湾出版业的龙头老大,一路风光,一路坎坷。


简短有趣的正能量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简短的正能量励志故事

20个正能量励志小故事

最新经典正能量励志故事

简短有趣的励志名人故事

简短有趣的励志心灵鸡汤故事

简短有趣的名人励志故事

正能量简短励志小故事

经典的正能量励志故事

正能量励志故事精选

正能量励志心灵鸡汤故事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65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