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儿童励志 > 励志演讲 >

2019中学生关于读书日的演讲稿范文

2019-04-22 09:47:03
|小妹

  书是万花筒,书是大观园,书里的生活五彩缤纷,书里的世界色彩斑澜。四月二十三,世界读书日,来吧,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2019中学生关于读书日的演讲稿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2019中学生关于读书日的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而且是创建学习型社会、优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大量阅读书籍,能开阔我们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们知道4.23是什么节日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这个节日,是希望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肤色各异的人种之间,在操着不同语言的国度里,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读书。这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

  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伟人都是勤奋读书的楷模。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鲁迅少年时,冬天晚上读书冷,就把辣椒放在口中嚼,用辣椒驱寒,坚持读书。毛泽东一生爱读书,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一有闲暇时间他就读书。而且他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时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有时还把书中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的心得体会,并把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中国革命。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是他们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又善于思考的结果。

  在今天,我们也一定要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大事来做。在“读书节”里,我们写下这样的誓言:“与经典同行,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今天我们应该选择哪些书来读,利用哪种方式读书呢?我觉除了读好课堂上的书,更要泛读课外书。从文学类到科技类,从中国作品到外国作品,从学校图书馆到校外书店,从古诗诵读到经典阅读……只要有图书的地方,就要有我们的身影。

  最后,我向大家倡议如下:

  在4.23这一天,大家互赠一本最喜爱的书,传递美好的感受和新的启迪;

  在这一天,全家关闭电视一小时,在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共享阅读快乐;让我们记住:4.23——世界读书日——我们的节日!

  让我们记住:读书是成长的基石,读书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同学们,读书吧,读书、学习使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梦想,充满诗意与浪漫,缺乏诗意的生活是无聊的,不读书的日子是不可思议的,让我们一起读书,一直读下去,使自己的生命之花常开,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

  2019中学生关于读书日的3分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字凝练的光彩,给人以最好的修饰。人生在世,读书已不是单纯考取功名之用,而是一个人的爱好与修行。阅读时平和淡然,与作者情感的交流,或喜或悲,或领悟或释然,这便是读书精妙的地方。

  同学们,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为“地球与我”。其主旨在于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以及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读书是平静而幸福的事,然而现在我们的阅读时间却是少之又少了,“没时间”好像成为了通用的借口。但静心思考,这不就是我们当下浮躁内心的缘由吗?相比起满足于网络的大量快餐式信息,我们是否应该意识到读书的不同意义呢?不管是怎么样的文学,散文,小说,评论,科普论文还是诗集,都未尝不是一个值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好对象。阅读从你所热爱的书开始,能带给你不一般的快乐与满足。之后你可以广泛涉猎,通过文字来探索世界上的不同,发现人性的多面,世界的多变,那些你所不曾想象到的世间的奇妙壮观,你也许无法亲临其境,但是通过阅读,你能够以梦为马。这也是所谓“地球与我”的主题一部分,通过读书,你与地球联系,通过读书,你深入地球的核心。

  读书并不该是沉重的负担,尝试着翻开书页,细细品尝,你必将领略它的万般趣味。尼采说:“不能听命于字迹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在阅读中读懂自己,从阅读里认识自己,在阅读中改变自己,你的人生会因为求知的积极态度而改变,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尝试,终有一天我们能发现自己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这就是阅读的威力。

  不要再以时间为借口,拾起无所事事的时光。与书籍作伴,青春饱蘸阳光,以梦为马,我们坚定前行。因为阅读,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我们永远在路上。

  2019中学生关于读书日的演讲稿800字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许认为“朋友”这个词是不靠谱的,是靠不住的,因为朋友是最容易发生背叛的。其实,最不准确的应该是“敌人”这个概念。

  前几年,上海市教育界在编写语文课本时,将那篇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删去了,弄出一场很大的风波,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比“狼牙山五壮士”早三年零三个月的“陕军八百壮士投河”的壮举。

  在武汉市汉口中山公园内至今还有一座受降碑,上面镌刻的孙蔚如将军亲自撰写的铭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二十一万人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

  孙蔚如是西北军领袖杨虎城的结拜兄弟。“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自我流放国外,临行前,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军交给了孙蔚如,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两个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孙蔚如向蒋介石请战,并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蒋介石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1939年6月6日凌晨3时许,日军兵分九路进攻孙蔚如所辖部队主力177师所在的陌南镇,很快就突破的第一道防线。177师只好退守镇内。驰援的38军途中遭到日军的封锁,战至下午4时许,陌南镇失守,177师全体官兵被日军逼到了黄河岸边。面对着日军愈来愈小的包围圈,突然40名机枪手排成一道墙,一声令下,40名机枪手端起机枪杀向敌阵。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177师会杀个回马枪,一时乱了阵脚……177师杀出重围,到中条山腹地休整数日,收拢散兵后再杀回陌南,粉碎日军的扫荡,成为史称“六六战役”中的一段“神话”。

  然而,177师杀出黄河滩时,有两支队伍没能跟上,他们是新兵团和工兵营。新兵团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小战士们在黄河滩上与日军舍命拼杀,在牺牲二百多名弟兄后,八百多人被逼到河岸边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上。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站在高高的悬崖上,齐刷刷地跪在悬崖上,向着家乡跪拜之后,一起跳进奔腾的黄河……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独自刎颈于乌江,感动了整个中国历史。狼牙山五壮士,同样感动了几代中国人。然而,黄河边上的八百壮士却少有人知道。

  我一直想不通,当下的电视屏幕上,哪来那么多的“敌人”!而且这些“敌人”,除了帽子和制服不同,说话时某些名词的不同,其余各个方面,再难找到明显的区分。

  二战后期的《波茨坦公告》约定,在亚洲,美国、苏联、中国等战胜国要对日本进行占领。1945年的3月,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部就拟定了一个占领日本名古屋、京都、大阪和神户的计划。46年初,经过战胜国之间的协商,决定由中国派一个陆军师去占领日本名古屋。46年的2月份,当时的国民政府军军令部,下令调派当时驻扎在云南蒙自的荣誉二师(这是一个缅甸远征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进军名古屋。5月份,当时国内媒体做了大幅度的报道,这个部队从越南的海防上船去往名古屋,在大海上航行的时候,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整体改变航向,前往苏北地区,在苏北起岸之后,直接投入到与陈毅统领的新四军的民族内战,短短十几天时间便全军覆灭。

  历史很吊诡,想想如果他们当初没有改变航线,而是直奔名古屋,在名古屋驻扎下来,荣誉二师作为当时国民政府军当中的王牌之师,不仅整个建制都可以保留下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某种象征,而对中国当代史的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八路军和新四军改编而成的华东野战军,正如“狼牙山五壮士”;而同属国民政府军的177师与荣誉二师,正如“陕军八百壮士”。本来你我同是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慷慨捐躯,一样的英雄,一样的壮士,到头来却“穿越”成两败俱伤的生死对手,这已经够我们这些后来者扼腕叹惜了,如果还要将他们描写成你死我活的“敌人”,这样的写作者,就算不是无耻,最少也是无良和无知。

  孟子曰:仁者无敌。这句极为简单的话,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主线。谁敢设想,如此重要的文化思想,如此常用的雅词敬语,竟然没有收入各种辞书。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第1065页,解释了从“仁爱”到“仁至义尽”等各种与“仁”相关的词语,却缺失了“仁者无敌”。200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对此也没有作任何变更。还有新版《辞海》、老版《辞海》、新版《辞源》、老版《辞源》,同样如此。不要说日常工具书,就是专业的《古汉语辞典》、《四书五经大词典》,一概没有收录。仁者之无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独霸天下孤独求败,不是杀人如麻,万马千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不是三十六种的阳谋与阴谋,样样使得出神入化,而是仁者根本没有敌人。

  《圣天门口》中有句话:用人的眼光去看,普天之下全是人。用畜生的眼光去看,普天之下全是畜生。

  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是有精神境界的,离开了精神境界,只为物质而活着,人最终会被自己所毁灭。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痴迷《红楼梦》,就因为《红楼梦》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最伟大的文化精神。《红楼梦》里面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描写,十分精彩,除了是艺术上的点睛之笔,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彩体现。

  香菱学诗,不就近找宝钗,非要求远拜黛玉为师。是因为宝钗一开始就不赞成女孩子学诗,她自己能写几笔也是为了娱乐,并不当真。所以才总是劝告黛玉,不要因为书本而移了性情。宝钗爱诗是为了娱乐,黛玉却是将诗与生命融为一体,她的《葬花词》,每个字都是在抒写自己。在宝钗那里,诗只是不同平仄分别组合的一种语言技巧,黛玉却说:“若是得了奇句子,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什么是奇句子?当然是一般时候感悟不到的东西,就像我们能将日常生活过得行云流水,却难于把握自身命运。黛玉是把诗当成能够挑战命运的另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

  一个民族的文字必须表现这个民族的灵魂力量,假如认为灵魂无益,总有一天灵魂将不再维护我们。文学的选择是不受任何利益驱使的。《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中最伟大的经典,哪怕把它读上一万遍,也休想让银行的取款机面对着你往外掉钞票;去超市去买东西,收银员照样该收多少还是收多少。但是,我们就会因此说《红楼梦》无意义么?!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882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