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文章日志-撼动人心的一些母爱片章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学以母爱为题,其文章便滋润蕴藉;音乐以母爱为题,其曲调便轻柔优美,余韵绵绵。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母爱日志心情随笔,一起来看看吧。
撼动人心的一些母爱片章
一
1952年,为了挽回朝鲜战争败局,“联合国”军增援了一批士兵,韦尔森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人民军强大的攻势下,“联合国”军开始撤退。途中,韦尔森由于伤势脱离了大部队。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几声凄厉的婴儿哭声,他循声找去,哭声是从一个雪洞里传出来的。韦尔森本能地扒开积雪,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在一个母亲的怀里,婴儿大声地哭着。更令人吃惊的是母亲一丝不挂。原来,当时天气酷冷,这位母亲背着孩子避难的时候,又被困在了这个山沟里,天下起了大雪。母亲毅然把自己穿得很单薄的所有衣服都裹在孩子身上,然后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赤裸的母亲已经死去了,但她怀里的孩子却活了下来。韦尔森被眼前的这个情景深深感动了。他用野战工具在冰冻三尺的雪地上挖了个坑,把这位母亲埋葬了,然后抱着大哭的婴儿追赶大部队去了。
战争结束后,他领养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美国。孩子慢慢长大,韦尔森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并带着他来到这个当年烽火连天的山沟里,寻找并前来祭奠妈妈。
二
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次日,当救援人员赶来寻找幸存者时,一阵哭声把他们引到了一座倒塌的泥屋旁。他们挖开泥土,掀开屋顶,发现一个光着身子蜷缩在屋梁下的两三岁小女孩竟然活着。救援人员赶紧将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不肯离开,她用小手指指身旁哭喊起来:“妈——!”救援人员沿着隐约露出的一双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个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双手高举小女孩,小女孩这才没有被泥石流吞没,她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三
塔蜜莎维先后生下两个孩子,可是他们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从小就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到处访医寻药,天南地北地奔波,结果却只有一个结论:除非有人捐献眼角膜,否则他们将永远生活在漆黑的世界里。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连嫁妆也搭了进去。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每天准时接送,还为他们照料大小便。孩子们经常在学校受到别的小孩的歧视欺侮。这使她极为伤心。当大儿子13岁,小儿子12岁时她毅然将两个连小学都没能念完的孩子接回了家,亲自教授起了他们的学业。
一晃五年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她查遍了所有的医学资料,证实了医生的话没有错,要见光明唯一出路就是进行视网膜移植。两个孩子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学习都非常优秀,并以骄人的成绩考取了高中。就在儿子们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她第一时间就去了医院,她想了解一下什么时候有合适的眼角膜可以移植,但是医生的回答还是让她彻底绝望了。
她回到家里,看到孩子们正在谈论着新学校的美好话题,憧憬着对高中生活的渴望与企盼,甚至还谈起了大学生活的灿烂美景。看得出两个孩子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乐观与信念。
次日一早,两个孩子哭喊着叫醒他们的父亲。就在两个小时前,年仅37岁的塔蜜莎维——两个失明孩子的母亲,用一条绸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桌子上除了两张入学通知书外,还有一封遗书,上面是几个墨迹未干的在大字:我死后,请把我的眼角膜分别移植给两个孩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时间是2006年3月18日。
四
5月13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一处坍塌的民宅里,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朴朴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医生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态看,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临死前,她将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供营养,延长孩子的生命。
母爱是凝望
母爱是一颗橄榄,初尝虽苦又硬,但久后甘甜又留香;母爱是一把伞,虽粗糙老旧,但能为我遮阳又避雨;母爱是一次无声的凝望,虽无言,却惊心动魄。
——题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它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但母爱也是一种凝望,凝望在古老的街头。
母爱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它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装饰。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妇女。但却有一个坚强伟大的心。她跨越了生死的鸿沟,却独咽苦水,从不在我们面前叨念过半句。
人世间最怕的就是离别。而我最怕离别时母亲的相送。
高考时候,考场是设置在区那里,坐车要一个多钟。那时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统一提前一天到到那边。离开家时,是母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那是六月天的大中午,赤日炎炎,母亲没有打伞,头顶烈日,穿过一条有一条街巷,帮我找车拦车,几乎忘记了此时的自己还是一个病人。最后,当我坐上车时,跟母亲挥手再见,任凭我怎么劝说她赶快回家,她都总是笑笑说:“没事的,到那里,别紧张,要放松,不要有压力啊。好了,我会回去的。”车驶出了好远,我才颤颤巍巍的回头看看母亲站的地方,这时,我仿佛还看到一个娇弱的影子站在树荫下,在向前方凝望。天啊,莫非母亲还没走么?我拼命的睁大眼睛,努力朝后看。潜意识告诉我:是的,没错,没错,那就是母亲,她还在那儿!
此后,离家的次数也增多了。可每次总是尽力挑选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走。因为我不忍心看着母亲久久凝望在街头孤单的影子。
母爱是凝望,在我童年时期,凝望我的成长;在我求学时期,凝望我夜晚放学回家。母爱是凝望,是一种无声的默默地注视。它无法用语言形容,却可以用心感受,用行动表达。母爱是凝望,她用她的爱,激励了我沉睡的梦想与斗志,她的凝望,是我勇敢翱翔的翅膀。
母爱如雪
作者:杨富安
天空如铅一样沉重,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已过小雪大雪的节令,没落一片雪花。空气很是干燥,许多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盼望一场雨雪早日到来。
没有雪的冬天,就不像个冬天。天气预报说,6号有雪。真的,早晨上班,风中夹着雪霰慢慢地飘落,晶莹剔透的颗粒在摇撼的枝叶上,随风舞蹈严寒的气息。一会儿,大片的雪花从高空倾泻而下,肆虐整个苍穹,大地银装素褁,铺垫白皑皑的一片,透着清雅的光芒。
看着这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清清洁洁,我不禁伸出双手,捧起几朵飘逸的银色花辨,细细的银花浸透了手掌的温暖,钻入我澎湃的心房。此时,我虽然默默不语,却想表达心中多日的情丝,是梦想、是眷恋、是思念、更是希望,感触中,雪花仿佛是那么的亲近和蔼,犹如母亲的怀抱,用整个身心焚烧自已的所有,化作甘露浸润掌心,激荡柔软的心弦,唤醒心底的涟漪,那一圈一圈波动的涟漪,诉说着思念的情感。此情,此景,勾起我难以忘却的记忆,想起仙逝的母亲。
那年,我小学五年级,放学回家的路上,空中的雪花飘舞着整个山村,处处银装,处处素裹。然而孩童的玩性,忘了回家的时间,本来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脚上的鞋子全部湿透了,渐渐地感到全身哆嗦发冷,可雪越下越大,浓密的雪花封住了人们行动的脚步,我无法迈出回家的脚步,只好站在人家屋檐下孤苦的等待,眼睛里满含泪水。
很久,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在这漫天雪地里呼喊着我的名字,听得出来,那是母亲的声音,那是母亲的呼唤,是母亲来接我了。欣喜中,依稀看见母亲的身影由远而近,我不顾一切地冲到仿佛是一个雪人的怀里,哇哇地大哭起来,母亲心痛地流出泪水,劝说我不要哭,要坚强忍耐一点。看到母亲本就有病虚弱的身体,全身的雪和冰块布满全身,我的心在颤抖,诅咒那厚厚的无情的雪,重重地压着母亲的心坎,母亲就像我刚才在操场上堆的雪人似的,只有一双慈祥的眼睛放射出温润的光芒。此时此刻,我默默无语,再也无法表达一个孩童对母亲的爱恋和情感。
在这大雪中,母亲和我都哭了,声音很凄凉,像是要撕碎阴霾的天空,唤醒温暖的阳光,抚慰山川的一草一木。母亲一边咳嗽一边用那冻得发红的手,扑打我身上的雪,母亲立即脱下身上的外套盖在我的头上,背起我迈着艰难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母亲慢步在冰天雪地里,脚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声音虽然单调却很和谐。望着母亲身后一串串清雅的鞋印,弯弯曲曲,清清雅雅,坦坦然然,我的心田似乎飘荡着春意盎然的芬芳,孕育着夏荷的娇嫩,描摹着秋色的斑斓,绽放着寒梅的气息。
此时的我靠在母亲的背上,一边感受母亲的温暖,体会母亲对我的关爱,一边想着母亲带病的身体冒雪背我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雪,雪花,它毫不吝啬的洒向人间,滋润久旱的大地,它是多么的无私、多么地崇高,这飞舞的雪花难道不就是母亲的爱吗?
看着这漫天飞舞的朵朵雪花,静静地飘落,我的思绪狂奔不羁,那片片的婀娜多姿装扮粉妆玉砌的世界,那片片的图案记录来年的含苞欲放,那洁净的韶华印染梅花的奔放,那轻轻的拂袖唤醒绿色的希望,这不正是雪花的本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