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据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主要为甲骨、钟鼎,以镂刻行文;后来发展成竹简,以笔墨行文;再后来发展成一种极薄的丝织品,名“帛”,不仅便于书写,还便于绘画等等。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约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一位最早的天才人物叫伏曦氏(又叫包牺氏或庖牺氏),根据天象地理变化规律,制出八卦,造书契,并教导人民进行佃作、畜牧、渔狩,且有“味百药而制九针”传说,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1.约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一位炎帝神农氏,是农耕、医药、乐器及市场交易的创始者,且有“遍尝百草”美德誉传后世。当今常习惯将其与后来的黄帝并称为中华文化始祖。
12.大约2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轩辕氏是北方部落中一位聪明勇敢的首领,因为深得人心,取得了最后胜利,取代“炎帝”帝位,称为“黄帝”。
13.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4.继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几位杰出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禅位:即传让自己的帝位)。
15.尧舜禹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代替父亲鲧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服了洪水。
16.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7.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8.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9.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20.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21.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2.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3.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骄奢淫逸,残暴无道。约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4.周朝建立后,施行“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政策,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被称作诸侯。
25.公元前841年,周朝出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认为中国最准确的历史纪年时间。
26.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7.至公元前771年,宣王之子周幽王被犬戎人谋杀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即周平王,将都城由东迁于洛邑,史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8.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相互征讨,胜者成为霸主,出现“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9.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30.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31.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
32.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有句明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说: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并提醒人们“物极必反”,注意“道”“德”相长。这是典型的传统辨证思想。
33.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4.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5.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他整理编订的《易》《诗》《礼》《乐》《尚书》《春秋》六部古代经典,被称作“六经”。
36.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7.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中许多著名章句仍被现代人使用着。
38.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军事家,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传世,是举世公认的现存最早的战略学著作。
39.《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军事思想和原则。并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军事制胜的最高境界。
40.《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圣典”,对后世影响极大,并享誉海内外。其精辟战略战术思想,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各个领域之中。
41.《孙膑兵法》是古代战国时期另一位杰出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2.战国时期开始后,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出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4.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
45.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46.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年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等,史称“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讲学,且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此为“百家争鸣”。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答题术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答题术语]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答题术语]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高频考点6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答题术语]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高频考点7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答题术语]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频考点8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高频考点9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
[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领土主权进 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频考点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答题术语]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 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l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频考点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 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3)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高频考点1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术语]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6)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l”号。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高频考点1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答题术语]
(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高频考点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答题术语]
(1)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l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
(4)1997年中共“__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人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5)“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高频考点1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答题术语]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高频考点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题术语]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频考点17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题术语]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一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思想萌芽于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日战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标志思想的成熟。
高频考点18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科技:“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银河亿万次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2)“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科技文艺工作的迅速发展,“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频考点19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答题术语]
(1)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2)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3)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4)《十一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5)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6)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高频考点20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答题术语]
(1)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2)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神学。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高频考点21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答题术语]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 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 7 8 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 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 ,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高频考点2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答题术语]
(1)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 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
(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巴黎公社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
(4)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5)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高频考点23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答题术语]
(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荷兰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 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 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高频考点24 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题术语]
(1)1 7 6 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 革命的序幕。
(2)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近代城市兴起,自然环境遭到 定程度的破坏;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 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高频考点25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
[答题术语]
(1)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解了生命的起源问题,否定了宗教的创世说。
(3)技术革命:经过二次科技革命,人类由“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高频考点26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高频考点27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题术语]
(1)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由自由主义到凯思斯主义的转变。
(2)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一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高频考点28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题术语]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中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3)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方向性错误而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高频考点29 当今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题术语]
(1) 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极相互对峙,“冷战"局面出现。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高频考点3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答题术语]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欧盟——一体制化,没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北美自由贸易区——半体制化,无协调性组织机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