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

立博20分享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的内涵、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成就、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马丁o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发展和结果、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认识到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代表人物思想及作品、《九十五条论纲》的全面分析,明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进一步全面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法指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26-29,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A(1):14、15世纪,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兴起于意大利(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经济:各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更关注社会现实;

思想: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为冲破教会的-提供了思想源头;意大利独特的人才结构。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文艺复兴”

A:(1)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主要成就(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

领域国别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文学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人类平等;

意大利但丁《神曲》:抨击教会

意大利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

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艺术

(美术)意大利达o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拉斐尔圣母像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大卫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1】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各主要作品的分析,谈谈对文艺复兴核心思想的理解。

【1组学生板演预测】肯定人,注重人性,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提倡科学,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结合材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这个学说的提出与-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即“日心说”的要点: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后来,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定程度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

【6组学生板演预测】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2】什么是文艺复兴(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其实质是什么?

【5组学生板演预测】十四五世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发起,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并加以新的创造和发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16世纪以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史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开展的一场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宗教改革”

A(1):16世纪,宗教改革最早兴起于德国的原因、标志、结果。

【4组学生板演预测】

原因: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导火线:出售赎罪券。

标志:马丁o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

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形成一系列新的宗教:德国的路德教、英国国教、加尔文教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简要概述马丁o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请注意阅读“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1.只要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否定罗马教皇-(“因信称义”)。

2.-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

4.国家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3):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1组学生板演预测】否定罗马教会的-,打破了天主教会神学的垄断;解放了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但马丁o路德等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否定天主教等宗教,并确立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最终于人文主义运动形成对抗,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3】什么是宗教改革?其实质是什么?

【3组学生板演预测】16世纪,德意志马丁o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并迅速席卷西欧各国的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其目的在于否定天主教的-,实现宗教信仰的自由与自主;

实质:一场由早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的-。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条件:经济上,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文化上,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人才上,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2.概况:

(1)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2)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4)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时期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内容

最早文学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早期文学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人学”对抗“神学”,人文主义之父

文学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4.意义:

(1)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文学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4)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宗教改革

1.背景:从历看,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从政治上看,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从诱因上看,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

2.开始标志:马丁o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o路德的主要思想: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每个-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4.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新教教派出现形成。(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

5.新教特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6.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和罗马神权统治的-。

7.影响: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上: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上: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检测反馈】

1.14—16世纪,欧洲哪些历史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的新发展,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组学生板演预测】文艺复兴: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红坡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封建传统观念,从而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地圆学说,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和实验科学的进步;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他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促进人文主义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A.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

B.摆脱封建神学-的要求

C.建立新的宗教教派的要求

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解析:中世纪西欧的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要求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B

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下列对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把人从宗教的-下解放出来是它的基本主张

B.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的观点

C.为适应资本原始积累需要它主张实行禁欲主义

D.对它的过分推崇容易导致出现社会混乱

解析:人文主义者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3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掌声和赞誉,每当他到达一座城市,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蜂拥迎接他,就像欢迎一位征服世界后凯旋的英雄。这表明当时()

①意大利人非常崇尚人文主义②彼特拉克因倡导人文主义而受到了尊重③意大利已彻底摆脱了神学世界观的-④意大利是当时欧洲最-的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③的叙述错在“彻底”上,文艺复兴运动仅仅是摆脱封建神学-的开始;④的叙述错在“-”上,当时的欧洲还没有摆脱封建统治,更没有实现-。

答案:A

4(2013o安徽蚌埠检测)15世纪的名画《圣母与掌玺官罗兰》中掌玺官脸容强悍,目光尖利,画中倔强的线条反映出他顽强的个性。他不像是在景仰圣母,更像是在盯着圣母的脸看。圣母显得贤淑优雅,仍然是哥特式绘画里的人物,但掌玺官已完全走进肖像画的现实世界了。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B.禁欲主义

C.蒙昧主义D.神秘主义

解析:性格倔强的掌玺官、贤淑优雅的圣母描述的都是普通民众爱恨情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答案:A

5(2013o山东烟台一模)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的-中解放出来

B.教会-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自由思想的发展

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而文艺复兴倡导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A

板书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有为”的具体表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分析从汉初“无为”到汉武帝“有为”的时代背景;依据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理解汉武帝尊儒措施的影响;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材,识记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有为”的具体表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分析从汉初“无为”到汉武帝“有为”的时代背景;依据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理解汉武帝尊儒措施的影响;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请问:春秋战国到秦朝,统治者最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汉朝统治者又喜欢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

引导:春秋战国到秦朝,统治者喜欢法家思想;汉初统治者推崇的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8-1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注意“前言”、历史纵横等部分)

A(1):简述汉初统治者“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表现。

【2组学生板演预测】历史背景: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急需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休养生息,如减轻田租、减免赋税和徭役、士兵还农等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如何理解“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采取不干涉主义或少干涉主义,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则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呢?

从历史经验来看,至少应把握以下五条:一是与民休息,宽容大度。二是顺乎自然,恪守天道。三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四是以正避邪,谨言慎行。

A(2):汉武帝为何要放弃汉初的“无为”,而追求“有为”呢?这能说明什么?

【3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因:一方面,汉武帝时汉朝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和增强,人民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因此统治者有实行“有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危机,如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等,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

说明:“无为”和“有为”的政策都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所指定的,依据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国思想,制定不同的治国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联系“学习之窗”和“资料回放”)。

A:简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些思想主张的?

【4组学生板演预测】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3)儒家道德观点:“三纲五常”

评价: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君权的需要,有利于为何封建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过分强调君权,对中国后代历史发展不利,其儒家道德中也有些腐朽的思想,如果过分强调父权和夫权等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B: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何特点?汉武帝为何接纳他的思想主张?

【5组学生板演预测】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五行家的思想、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众家。(2)引入“天人感应”说,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3)政治思想上,主张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同时又以神权限制君权。(4)以维护君权为最终目的,儒家思想渐沦为官方哲学,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3.阅读教材第三目“儒学成为正统”

A(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得以推广并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

【1组学生板演预测】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家学者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家学说。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B:自秦朝到汉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主要治国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儒家思想为何能成为正统思想?

【1组学生板演预测】变化:法家——道家——儒家。

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历史原因);汉初黄老思想到汉朝中期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现实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自身原因);汉武帝以皇帝意志尊儒倡儒(决定性因素)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历史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恢复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国力,但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汉初局势发展要求汉武帝“有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危机,以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行为规范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三、措施与影响

1.措施: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影响: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合作探究】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o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现在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请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组学生板演预测】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按照材料二之主张,汉武帝是怎样“专用儒术”?这一做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组学生板演预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考官“博士”,兴办太学。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材料三: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3)根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4组学生板演预测】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质: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受命于天,依照天意进行统治,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检测反馈】【5组学生板演预测】

1.《中国文化概论》认为,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春秋乱世,维护礼教纲常不被统治者所接受②“一手伸向过去”体现儒家学说的复古性、守旧性③“一手伸向未来”体现儒家学说维新、开明的特点④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因适应统治者需要而成为正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阐述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过程。涉及到一个“中心人物”——董仲舒,两个思想核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以及两个“隐性”知识点,即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西汉的选举制度“察举制”。

课后习题

1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创立了新儒学,赋予了儒家学说新的含义,表现在()

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D.以德治民

2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

A.圣人B.儒者

C.官吏D.帝王

3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4西汉某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大臣以谢天。该奏稿内容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主张()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

5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封禅泰山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

板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历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识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多角度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全面认识到科技进步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与问题(如下):

引入:本组图片反映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成果,这些科技发明,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瓦特改良蒸汽机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了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就是动力问题。这一时期的动力主要是水力。水力他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要用水力那工厂就得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山谷等地。还要受季节的限制。这些地区交通不方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动力问题就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的急迫问题。人们都希望找到便捷可用的的动力。所以工业革命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原因条件: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②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学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那在瓦特蒸汽机出现之前有什么蒸汽机?结合导言部分。主要用用来干什么的?矿山抽水。没能在各个生产部门都使用。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在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装冷凝器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大大减少热量的浪费。效率增长,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但是同纽可门蒸汽机一样,还是不能驱动工厂里的机器。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瓦特对蒸汽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2.蒸汽机的应用推广

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蓄力、风力、水力为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他研制的蒸汽机除了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接下来来看看它所产生的影响。

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合作探究]蒸汽机时代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教师总结:首先是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万能蒸汽机出来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第二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动力问题,使得大量的机器使用成为了可能。以前是手工作坊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很多人,但现在是大工厂了,会需要很多劳动力,人们就不仅仅在家种自己的那几亩地,有人就选择去工厂打工。蒸汽机出现以后,蒸汽轮船,蒸汽火车也相继出现,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而且以前手工作坊的时候,人们以前的工作环境是手工作坊,而现在变成了工厂。以前可能还要拿着活回家去干,但现在都在工厂里完成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改变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也逐渐形成。什么叫社会化大生产?比如现在做一件衣服。衣服需要什么?扣子,线、布料等等,这些东西每一样都是一个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大规模生产。都是各有各的流水线,这就叫社会化大生产。不再像以前,做一件衣服,可能要自己每一样都得去生产完后才做衣服。

第三点形成许多工业城市。现在的工厂不再受动力的限制,只要有煤的地方就可以建厂。什么地方有煤,建的场就会多,在这些地方就形成了工业城市。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就是工业城市。英法美等也变成了工业化国家。

第四点,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美国人富尔顿蒸汽轮船,以及史帝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可能以前从伦敦来中国得花上几年的时间,但现在就需要半年就够了。如果没有车,大家从这到遵义得花多长时间?有车了就不一样了,三个小时就到了。正因为有了这些交通工具,我们就不觉得遵义离我们有多远了,什么时候想去想回就容易了许多。正因为有了交通工具,使得世界各个地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

教师讲述:(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依据)

(3)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蒸汽机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科学家对电的研究也在进行。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2.电力的广泛运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了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A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发电机的完善,可以发很多电)

B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这样,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人、更方便的动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蒸汽动力时是哪有煤就在哪建工厂,而现在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C电力的优势(电力本身也有自己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随后,电灯、电车、电话、-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我们也把它叫第二次工业革命。

3.影响:

【合作探究】“电气时代”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老师概括并解释:

(1)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

(3)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点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使国家强大了,就有能力去对其他国家侵略了。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点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点,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厂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让学生讲)当然电气时代也有它不良的影响。比如对环境的污染

【合作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

(1)相同点

①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③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④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2)不同点

①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②产业结构侧重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点,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③广度及深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德国、美国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那我们刚学习了电气时代和蒸汽时代,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叫什么时代?信息时代。

人类是怎么样进入信息时代的呢?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六十年代末,正处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呢?由学生讲。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互联网又对咱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积极:

B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D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消极:A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

B容易造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侵袭社会;

C-和虚假信息泛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本课小结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毛泽东思想诞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新三-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了解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总结,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认真搜集史料和整理史料,选取有效、典型的历史信息,学会正确运用说明和理解历史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勇气,充分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才能为中国人民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

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毛泽东诗词朗诵导入。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

2新知介绍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1、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到1927年)

①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②思想:提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③意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结合材料讨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哪些实际问题?

2、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教师选取有关的-资料片断,使学生加深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怎样一条新路?

①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治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③意义:开创中国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从攻打中心城市到走入农村,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过渡:虽然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但是真正取得革命胜利路还很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偏离了毛泽东思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长征初期,损失过半。残酷的现实使大家认识到毛泽东指挥的正确性。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红军长征实行了地理空间转移,引导学生进入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提出问题:促使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主观和客观条件分析,全面思考问题。

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面对国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如何分析国情进行革命探索的?

①著作:《论持久战》《新-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论持久战》:(1)抗战是持久战(2)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3)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新-主义论》:(1)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2)新-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及新-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②思想:“新-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的两步论——“新-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形成完整的新-主义革命理论

③意义: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七大1945年

思考:七大时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能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的意义有哪些?

(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从中共成立开始,毛泽东便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结合国情先后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分为二步走等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因此……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教材从解放战争时期、新-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十年建设时期三个历史时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程。

1、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抗战胜利结束后,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夕,毛泽东为全党提出了新的目标。阅读课文84页完成表格内容。

①著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专政》

《报告》:

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还提出促进革命取得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论人民-专政》:

1949年发表《论人民-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

②思想:建立“人民-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③意义:人民-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2、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

①著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思想: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阐述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③意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课后小结

胡-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的条件、人民的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3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5

教学目标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2、通过教师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经过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总历程,理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3、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尽管其间存在着曲折和反复,但是,历史前进的潮流不可逆转。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如果说人类社会从14、15世纪开始了向近代化迈进,那么17、18世纪的人类社会则是向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其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当时世界历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时,它有力地推动了欧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推动了欧洲一些封建国家的改革,推动了西方殖民扩张的进行,这一切在客观上为早期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均创造了条件。由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教法建议

1、让学生阅读前言,归纳17-18世纪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用图示(教学过程中的图1)的方法简要介绍本单元的阶段特征、知识结构,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处的地位。

2、如果时间允许,还可用“树状”结构简介历英国的建立及封建王朝的更替情况。

3、在教师讲述的同时,启发学生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经济、政治、宗教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出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革命的基本内涵。

4、“为什么英国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打着“宗教”旗号?”“为什么革命过程呈现出极其复杂、呈现了多次反复?”“为什么革命的结果,建立以新贵族为主的资产阶级专政?”利用上述问题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具有的特征。

5、利用课件或图示的方式围绕“资产阶级革命”的内涵,分阶段讲清革命的基本进程。并引导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克伦威尔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进入17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明显尖锐起来,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农业发展到相当水平之时,冲破这些封建性限制便成为当务之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便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即为日后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前提保证。另外,在它的影响下,欧美的一些国家或通过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或通过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这是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英国清教运动的不断发展,其抨击英国王权和国教会的专制统治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最终向英国的王权和国教会的专制统治发起了进攻。

教学设计示例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教学辅助课件

必修1高中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新版高一历史教案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教案范文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模板

2021人教版高一历史优质课教案范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案5篇

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必修二范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

    5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