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科普 > 历史知识 >

8个历史故事告诉你什么是谶言

2019-10-09 17:25:31
|鸿丹

  导语:历史就是过去的事,读历史要有思考有质疑,知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视历史,才能真正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

  1、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月亮将高升,太阳将浸没;那卖桑弓、箕箭袋的人,就是使周国灭亡的人啊。 檿yǎn 〔檿桑〕,一种桑树。落叶乔木,叶互生,内皮可做纸,木材坚韧,可做弓、车辕。 弧hú ⒈木弓。

  先秦时期史学经典之一的《国语·郑语》中,记录了西周时代周宣王在位时期的一则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宣王大惊立即派人捕杀卖桑弓、箕箭袋人。一对卖弓箭夫妇逃避杀戮逃离京城奔向褒国。此时正好宫中一个宫女不夫而育,害怕之下将女婴丢弃,正好被逃亡夫妇捡到。这个女婴就是褒姒。

  接下来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啦。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正应了“檿弧箕服,实亡周国。”这句谶言。

  2、亡秦者,胡也

  《史記》記載: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巡北邊",到秦國的北方邊境巡視.當時燕地有一很有名的方士盧生,受始皇之命,入海求仙回來,碰到秦始皇.他向秦始皇帝獻出一冊神秘的圖書,圖書上:"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看到這則讖,心中大恐他當時的理解是:大秦王國,會亡于北方之胡人.秦始皇一統中國後,特迷信神仙之.他自個兒也認為:六國已滅,在中國境內,大秦王朝沒有對手,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胡人,是秦國潛在的,最大的威脅!

  所以始皇下令:"蒙恬統兵三十萬,北擊于胡,略河南地!"

  秦始皇三十七年,他巡"至平原津"時,生了重病.但他很怕死,君臣左右,沒有人敢说陛下要死了.所以如何按排後事,皇帝不提,誰也不敢提.確實病得不行,始皇才命人寫"璽書",賜給太子扶蘇.目的十分明確,是要讓扶蘇回來接他的班.但如意算盤卻給一個叫趙高的家伙打翻了.

  趙高是秦始皇皇宮里一太監,據曾經做過始皇的二子胡亥的老師.他居然服了丞相李斯,扣留了始皇給扶蘇的"璽書".改了詔書,賜令扶蘇自盡,另立始皇二子胡亥為帝.最後,曆史上最強大的秦國,就被胡亥和趙高給葬送了!

  盧生于始皇三十二年,給秦始皇帶來不知從什麼地方弄來的圖讖:"亡秦者胡也."只十多年時間,秦就真的亡了.但秦始皇理解錯誤,不是亡于北"胡".而是亡于"家胡"(亥)!《史記》注述記載,唐代人鄭玄認為:"胡者,胡亥,二世之名也.秦(始皇)見圖書,不知此人名,反備北胡!"

  有偉人,強大的堡壘都是從內部開始破,原來這話在秦朝就是是真理了!

  亡秦者,胡也,就成了中國曆史上一個弄假成真的讖.

  3、始皇死而地分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天上掉下一块大陨石,落在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石头上赫然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人认为这是人为刻上去的,秦始皇当时也这么想,这不是破坏“和谐社会”嘛,于是,把这块石头周围住的人都抓来审问,最终也没问出个所以然。结果,按照秦朝的苛法,石头周围的居民都被杀了。但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变不了上天的安排,没多久,秦始皇死了,天下诸侯并起,果然是“始皇帝死而地分”。

  4、病已當立(漢)

  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正月,有一天,泰山某处突然有很大的噪音,当地居民出门一看,有块巨石自己晃晃悠悠的“站”起来了——“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汉书.眭弘传》)。这可真是块巨石,高一丈五尺(约五米左右),“大四十八围”(《汉书.眭弘传》)——四十八个人才能合抱,而且“入地深八尺”(《汉书.眭弘传》),在起重机还没出生的时代,即使有人想作弊,也没办法在瞬息间把这么大一块石头立起来呀。

  几乎在同时,皇家花园——上林苑里有棵大柳树,本来已经折断在地,可是突然又活了,而且还长了枝叶,更神奇的是,树叶被虫子啃出文字的形状,显示的是一句话“公孙病已立”——“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亦自立生,有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汉书.眭弘传》)。

  因为这几件异象,还惹出一桩公案。当时,有位“政府顾问”(议郎)眭弘(字孟),根据他老师董仲舒的学说推论认为:“石、柳都属阴,乃下民之象,泰山是改朝换代时,天子向上天报告的地方,现在巨石自己站起来,死了的柳树又复活了,非人力能及,这表示,有人应该从平民成为天子,汉皇室是帝尧的后代,有禅让帝位的传统,既然虫食树叶,咬成'公孙病已立’的文字,那么,汉天子应该按照传统的老规矩,从公孙家族里选出一个人,让位给他。”

  他把自己的推论写成“报告”,交给了汉昭帝。汉昭帝时年十六岁,年纪还小,由大将军霍光辅政。老霍一看,嘿,好小子,你这是利用“高科技”玩政变啊,妖言惑众,砍了。

  未曾想,此事最后的结局却令大家大吃一惊。汉昭帝早死无子,众大臣一番折腾,最终找到一位汉武帝流落在民间的曾孙——刘病已,继承皇位,是为汉宣帝。此时,人们才明白当年的虫食文字——“公孙病已立”的符命,到底是什么含义。正如眭弘所说,汉皇室刘家是帝尧的后人,而帝尧是黄帝的后人,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史记.五帝本纪》),所以,把这句“公孙病已立”翻译一下,就是“刘病已立”,而刘病已当初流落民间,确实是从平民成为天子,符合了老眭对巨石自立的分析。

  5、桃李子,得天下

  《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称帝之初,有方士安伽拖言:“李氏当为天子。”他劝文帝“诛尽海内凡李姓者。”

  隋文帝这个人,不是太迷信,但关于江山社稷的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此以后,他把李姓之人,都当作替在的政治对手。

  但没有冒天下之不违。诛尽天下李姓之人。他把李姓贵族、大臣们,在大脑里筛选了多遍,列出几个重点防范的对象。其中一名叫李浑的大臣嫌疑最大,杨坚认为,李浑就是“李氏当为天子” 的“应谶”之人。杨坚到也实在,他开诚公布地和李浑谈了话,对李浑实话实说,希望李浑能解决自已。《资治通鉴》说:“帝疑其名应谶,幸而告之,冀其引决。”李浑却装聋作哑,没有自决.文帝宠臣宇文述伺知上意。诱李浑的儿媳文氏上书,诬告她的老公公谋反。隋文帝诛杀了李浑全家.事后,他感动地对宇文述说:“我宗社几倾,赖公获全耳。”

  李浑死后,李氏得天下的谶言,并没有消失。民谣《桃李章》说:“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一个叫李玄英的文化人,在研读了《桃李章》之后,预言了三件事。一,桃与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会得天下。二,皇帝与皇后,迷转于扬州,不得返都。三,“勿浪语,谁道许”,是"密"的意思。他最后得出结论:当今皇帝与皇后,回不来了,会死于扬州;蒲山公李密会得天下。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从东都洛阳逃出来,投靠李密。

  当时许多人,象李玄英一样,认为李密就是这个神秘谶言里的桃李子,能得天下。

  后来,半路上杀出了一个李世民,统一中国,扫清群雄。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李密也认为天下之大,舍我而谁?老子天下第一!但看到李世民之后。“不觉惊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李氏当为天子",随得验证。这一谶言,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神秘的政治谶言.

  6、女主昌

  李世民继位之后,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定人李君羡,在玄武门值班时,常碰到一件奇怪的事儿,“太白屡昼见。”太白星常常出现白天。

  李君羡把这事汇报李世民。李世民问太史令李淳风,李淳风为此事卜了一掛。结果:“女主昌。”女人会作皇帝。李世民当时没太在意,因为当时,“女人称帝”话题,如同“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可笑。

  过了不久,李世民读一本叫〈〈秘史〉〉的小册子,〈〈秘史〉〉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所谓三人市虎,同样的预言李世民听了两次,不能不在意。所以〈〈资治通鉴〉〉记载:“上恶之。”

  一次宫内大宴群臣,行酒令,要求群臣以乳名相称呼。到李君羡,李君羡小名五娘,李世民大笑,他说:“有你这样强健的姑娘吗?”群臣也哄堂大笑。

  笑过之后,李世民突然想起,李淳风掛言“女主昌”,李世民理解,应是一个名字里有“女”的男人。李君羡小名五娘,此一验也;“唐三之后,武氏有天下。” 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封地武连县,是唐武定人,而且他的工作岗位又是在玄武门。谁能比他更武?

  更况且君羡有勇有谋,深得群臣拥戴。所以宴会之后,〈〈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深恶之。”

  没多长时间,李世民找了一个理由,贬李君羡为华州刺史。到华州后,李君羡与一个叫道信的布衣,交上了朋友。道信这个人,好佛,练习过气功,会气功里的辟谷术。《资治通鉴》记载:“有布衣道信,自言能绝粒,好佛法,君羡深敬之。”御史说李君羡与妖人通,想谋反。李世民查都没有细查,就诛灭了李君羡和他全家。李君羡到死都没有明白什么回事儿。

  李君羡死后,李世民问李淳风:“《秘史》所云,信有之乎?”

  李淳风说:“臣观星象,据臣推测,代唐之后,已经陛下宫中,三十年后,当代李自立。李姓子孙,可能要受大难了。”

  李世民听了李淳风话后,大恐。他说:“联杀尽所有疑似者,如何?”

  李淳风说:“天之所命,王者不死,陛下强施杀戮,只能搭进一些无辜者!而三十年后,其人已老,或许多了几份慈悲心怀,为祸或浅。如陛下幸能杀之,老天再生一更加怨毒之人,届时李姓子孙,无遗类也!”

  李世民只能叹息作罢。后,武则天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女皇,应验了:“女主昌。”“唐三代之后,武氏代有天下。”之 谶言

  7、石碑预言张献忠之死

  大家知道明末反王张献忠是被清朝肃武亲王豪格一箭射死的,《清史稿》卷二一九、列传第六、太宗诸子中也都记载了“豪格亲射献忠”之事。

  然而又有谁知道,世间万事皆有定数,张献忠命丧豪格之手是早就注定了的。据《清稗类钞》记载:张献忠在行军打仗中,曾拆过一个塔,塔中出现一块碑,碑上刻着:

  造者余化龙,拆者张献忠;

  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

  张献忠看了这碑文后,很不高兴。清军入关后,被封为“靖远大将军”的大清和硕肃武亲王豪格在平定了陕西后,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战斗失利的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东北部的西充地区,然而清军依然紧追不舍。后来张献忠在逃跑时,被豪格当胸一箭射下马来,中箭后在被部下抬回营地的途中丧命。

  这时人们才悟出,“吹箫不用竹”,是指“箫”字去掉竹字头,就是射死张献忠的肃武亲王豪格的“肃”字。

  看了这则记载,真是令人感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张献忠要死于豪格之手,塔中的石碑预言了张献忠的灭亡。

  8、大清王朝灭

  老南京人可能都知道,过去南京城北有一个金川门,是明代所建的十三城门之一。

  1907年,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上奏清廷,建议兴建铁路连接沪宁铁路和南京市区,获得批准,这条"宁省铁路"(俗称"小火车道")就是从下关至金川门入城的。当年修铁路的工人在金川门外挖沟渠时,发现了一块长约六尺,宽四尺的石碑。工人们把碑上的淤泥剥掉、洗净,发现那石碑其实是上下对合的两块石头。把两块石头分开后,围观的众人惊讶的看到,里面的石面上用隶书刻着十个字:"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总督端方耳朵里,他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命人把石碑抬到了南京的两江总督府,秘而不宣。据说这块石碑后来被悄悄砸碎,丢進了金川河里。虽然石碑被毁掉,但它上面刻下的预言却在民间悄悄的流传开来。

  果然,1909年宁省铁路建成通车,1911年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大清王朝灭”很快成为了现实,石碑上的预言应验了。这一奇事,至今依然为老南京们津津乐道。


历史谶言相关文章:

1.晋朝的历史故事-王马共天下 

2.《顾城的诗》读书笔记范文2000字左右 

3.短篇小说《倾城之恋》读后感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80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