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不在乎父兄之情
导读: 李世民即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其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勤政爱民,心胸豁达。统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大唐国力渐盛。史称贞观之治。但其夺取政权的方式一直被人所诟病!
生于贵族随父反隋
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7年,李渊砍掉太原副留守的脑袋,宣布起兵反隋。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长安,经历了多次惨烈的战役。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作为长子,李建成在唐王朝没成立之前所立下的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
李渊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于河东和晋阳密结各路英雄,收罗人才以备起兵。当时李世民不到20岁,阅历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渊就把宝押在河东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东独当一面,并参与了太原起兵密反。
兄弟矛盾渐起
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指挥了几次讨伐,武德三年到武德七年,李世民征伐外委,功名日盛,而李建成主内,在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事,李渊外出,李建成要居守监国。也正因为此,李世民收买大臣,在李渊耳边吹歪风,李建成实际上已经是准皇帝了,李世民收买的大臣只会吹李世民东征西讨之功。
李建成在辅佐李渊的同时也进行了几次行动。只不过李世民在台前,太子李建成在幕后。李渊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兄弟二人的矛盾。随后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
玄武政变弑兄逼父
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
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2个月后,李渊退位,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
李世民的政治智慧
李世民的唐军之所以能够在隋末乱局中一枝独秀,都是因为李世民“唯才是用”的用人方针。他将胜利果实与自己的手下分享。初期秦王府节节胜利,获得无数财货土地,都分给了秦王府的这些幕僚,譬如房玄龄杜如晦之类的。
将领的胁迫与自己的野心,促成政变
但是出身低的人得罪了出身高势力庞大的贵族是会死的—如果李建成一即位,李世民势必被撂在一边。那么李世民的幕僚们则不仅面临自己披肝沥胆得来的战利品没有了,性命也将不保。对于这一点,李世民本人是一再犹豫,他的幕僚们却等不得了,一再催促他想法子即位。
李世民的手下都是身经百战人世历练的大才,想整死李建成李元吉简直小菜一碟。但问题关键不在这两个人,而在李渊。怎么处置李渊,得到帝位才是问题的关键!杀,不合适;放着,也不合适。所以尉迟敬德冲进去先挟持了李渊。不管前面玄武门战斗结局如何,皇帝被控制了,来面见皇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照样是个死!
而李建成李元吉这一对难兄难弟没等到见尉迟敬德就先去见了阎王。然后是让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当时是用吸食父亲乳头的动作明确表示——只要他在位就一定不忘父亲的生养之恩而善待父亲。李渊大势已去,反抗却过于危险,也就在这样的优待条件下投降了。
贞观之治政绩卓越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实际上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出身贵族世家,又加上比较贴近农民的生活,关心民生,在位期间唐朝国富民强被后人成为“贞观之治”。虽然他弑兄逼父但因其政绩卓越,在历代的皇帝中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由于亲眼看到隋朝的灭亡,所以很有危机意识,不断地告诫自己。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唐朝达到空前的大一统。
但他夺取政权的方式为大唐做一个不好的榜样,之后大唐的皇帝对子嗣都是疑心颇重,屡次发生杀子夺权的悲剧。更有甚者唐玄宗李隆基连杀三子堪称杀子狂魔,连他后立的太子李享每天也是颤颤惊惊。在李享继位后不久便因长年惊吓过度烙下顽疾而驾崩!
玄武门之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