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什么
在清朝的咸丰到同治期间,中国是发生过一次农民起义的战争,而这起战争就是太平天国的统领洪秀全等几个领导组成的集团来对抗清朝的统治,但是在最后也是在现南京而陷落失败,而这起农民起义为何会失败的呢?而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吧。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总结起来就以下几点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宗教思想的禁锢
三、领导层治国无方
四、政治上的腐败
五、军事上的失误
六、领导层争权夺利
七、清军与外国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从太平天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太平天国本身的诸多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与中国传统社会和历史相异质的群众运动。太平天国的异质性是我们认识它的一切特征的基础。其次,在《圣经》诠释学、__神学、基督__学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发现太平天国或者洪秀全受《圣经》以及福音派新教的教义影响巨大,这一观点是可以肯定的。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诸多原因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原因,那就是人才的极度缺乏。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人才构成不合理,缺乏真正的经邦济世之才,在政策上又不能够充分重视选拔利用人才。 太平天国以宗教立国,但关于它的完整定性却并不十分明确。以往我们或将其视为一场具有某些近代特征的传统农民运动,并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或者将其定义为一场民族革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最终目的;又或认为它是一场宗教革命运动,以建立一个神权国家为理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坚决地破坏。另外,洪秀全在宗教思想上所形成的圣徒属性和他自身在心理上的某些特征,构成了他成为宗教领袖的心理条件;而洪仁玕改造天国的试验之所以会失败,也和他自身在心理上以及宗教上的某些缺陷而难以重建权威地位是有关系的。最终,由于上帝教的变质和现实政治、军事情势的恶化,太平天国在宗教信仰上的退化和信徒心理上的弱化加剧了太平天国的堕落,成为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小编认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不足就是它没有自己的人才,没有很好的形成自己管理体系,没有制定相应的并且符合当时国情的规章制度。而且,在那样的一个混乱的时代下面,最主要的已近不是中国古代时候的农民起义,而是应该有一个顺应时代的改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必然的,最后还由于孤军深彻底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了上进心,认为我就是最厉害的。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丧失了进取心,实行无为而治。他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一说饥饿病死),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都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相当排场的。小编曾经在看过《天京游记》,里面记录着天王府的情景,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宫前调查时,忽然间声音杂起,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交作,原来是天王进膳的时间,直至膳毕,这些声音才停止。此时:“圣门半开,好些软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子及其它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种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练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钮。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
其一,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日趋解体和日益贫困的时代,有数亿人卷人危机的时代。这一形势激发了超越过去的愿望,并助长了从头开始建设一个新文化体系的梦想。这种时代和态度并不喜欢稳健。由于满清统治了200年,保守的精英士大夫都满足于现状,反对派则几乎完全以平民为基础,使得这种感情变得特别强烈。19世纪中叶的这种情况,意味着太平军具有长远的和眼前的理由对现存制度以及既得利益者采取狂热的敌对态度。
运动的狂热精神还由于太平天国所处的历史时期前所未有。因为19世纪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特殊王朝的晚期,而且也是郡县时代的终结。在历史上,可能只有古代中国第一次从封建向郡县过渡时代,以及在较低意义上的唐宋之际的郡县制最后胜利时代堪与这一时代比较。此外,太平军还承担着建立大同社会的义务。这一目标长期以来都是郡县反对派的特征,但那些明确承担大同义务的人却几乎未掌握过权力。结果,太平军活动于史无前例的历史时刻,并致力于创建一个新的、未尝有过的社会制度。这一情形很容易产生极端主义。
除了太平天国的狂热精神之外,这一运动的最鲜明特征就是这次起义成为中国革命借助于西方思想的第一个重大事例。将来这种借鉴还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形式,而且西方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后还要以范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国吸收这些因素并非偶然,而是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只是吸收西方文化中那些能够支持他们在中国实现其基本要求与目标的方面。如果人们在心中记住西方拥有崭新的和前所未有的、有效的生产形式,正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变,对于超常进步的概念具有热切的信仰,那么他们的借鉴就是可理解的。
总的来说,在19、20世纪,中国之所以对西方的新兴工业和科技感兴趣,是因为它们为解决国家重大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些途径。西方社会中仍然强大的封建力量(在某些情况下与中国相比仍相对活跃的甚至是氏族特征)通过用过去的力量调整郡县制并为在中国早已失去的传统提供例证,能够支持大同理想。最后,西方对进步的信仰,对能够超越过去建立新制度的热切信仰,会让那些困惑和绝望于他们自己的社会及其价值观,并希望重建社会及其价值观的中国革命者产生极大吸引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