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怎样的演变呢?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演变进程。
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我们知道,历代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都是来自北方草原。隋唐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兴起一个强盛民族——突厥人(他们的后裔后来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突厥人号称带有匈奴人血液的民族。
突厥人真正发源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鄂尔浑河和叶尼塞河一带,史称突厥。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史册。史料记载,突厥是铁勒的分部。铁勒诸族,大者分三部:曰突厥,曰薛延陀,曰回纥。突厥盛于南北朝之末;薛延陀,回纥盛于唐。突厥在南北朝时屡屡南侵。直到唐朝初期,突厥仍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刚刚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了皇位,突厥已经不请自来,颉利可汗亲自率领20万军队南下,直逼渭水兵临长安,唐太宗几乎使用了整个长安城的财富,才暂时稳住了突厥人。三年后唐军北伐,一战生擒突厥可汗。在李唐一朝,经历太宗、高宗直到武则天、唐玄宗四代帝王的努力,突厥人最终消失在了中国北方草原。
突厥在漠北从雄起到消失,史书上是这样写的:公元550年,突厥破铁勒。公元553年,灭柔然。公元554年,统一铁勒以及整个漠北地区。唐初,东西突厥灭亡于唐,高宗末东突厥复国。公元743年,回纥人起兵反抗突厥,于745年灭后突厥,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投靠唐朝。
但在中国北方消失的突厥人因强盛时期对中亚的国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主要受影响的大多为古突厥后裔民族,像土耳其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阿塞拜疆人,吉尔吉斯人。尤其是土耳其,是古突厥影响最深的国家。
“土耳其”一词由“突厥”演变而来。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很久以前,奥斯曼土耳其人原属中亚阿姆河一带西突厥乌古斯人的卡伊部落,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
13世纪初,蒙古人大举进军中亚,卡伊部落首领埃尔图格鲁尔率部400多帐被迫西迁,进入安纳托利亚,归顺塞尔柱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此后,埃尔图格鲁尔从毗邻拜占庭手中夺取瑟于特、多马尼奇等地,这成为奥斯曼国家的发祥地。
1281年,奥斯曼继其父埃尔图格鲁尔担任部落首领后,继续兼并拜占庭领土卡拉贾希萨尔、比莱吉克、亚尔希萨尔等地,定都耶尼谢希尔。1289年罗姆苏丹国被迫承认他夺取的领土为其封地。1299年,奥斯曼趁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苏丹”。
1324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继位后,迁都布尔萨,正式宣布使用“苏丹”称号,他继续向外扩张,其势力达于马尔马拉海南岸地区及加利波里半岛。他开始建立常备军队,组建近卫军团(即童子军团),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即国务会议),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遣贝伊(即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即教法官),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
1360年,苏丹穆拉德一世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维利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
1453年,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钜战53天,终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东罗马帝国灭亡。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同时亦稳固了帝国作为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东部地区霸主的地位,接下来帝国进入了漫长的征服扩张期,将疆域扩至欧洲及北非。
奥斯曼帝国的陆上扩张主要倚靠其军事革新及军纪,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亦对其征服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城邦及葡萄牙人手里争夺及保障了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及印度洋的远航路线。由于奥斯曼帝国握有欧亚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路线,帝国的经济因而蓬勃发展。
15世纪,奥斯曼苏丹强行对巴尔干国家实行直接统治,并征服君士坦丁堡(1453),将东至幼发拉底河(1468),西至匈牙利的领土都划归其统治范围之内。16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处于鼎盛时期,其版图包括大多数巴尔干国家、中欧的匈牙利大部分领土和中东及北非的大部分地区。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原因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帝国现代化的时期。帝国在前线失去不少领土,中央政府的衰弱导致管治不稳,帝国在坦志麦特时期试图对帝国进行改革及重组。在坦志麦特时期,土耳其须应对外国的入侵,帝国独力难支,于是开始与欧洲国家结盟,如法国、荷兰、英国等。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土耳其联合英国、法国等国抵抗俄国。
坦志麦特时期一系列的宪政改革包括建立现代化军队、改革银行系统,以现代工厂取代同业公会。1856年,哈特-艾·于马云法令保证所有奥斯曼帝国的公民,不论种族及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地位,把1839年哈特-艾·沙里夫法令的内容进一步扩充。__米利特享有特权,如1863年的亚美尼亚国民宪法是底万批准的法规,包括150条条文,由亚美尼亚知识份子及新成立的亚美尼亚国民议会草拟。一部称为坎宁-厄·埃沙西(奥斯曼土耳其语解作“基本法”)的宪法使改革时期达到顶峰,该宪法由新奥斯曼人的成员编写,于1876年11月23日发布,为国民建立了自由及平等的概念。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一次立宪”。
一次立宪时期维期甚短,但其意念(奥斯曼化)对改革派新土耳其人具有影响,新土耳其人在西方大学接受过教育,他们相信君主立宪制能解决帝国社会不稳的问题。1876年的一次军事政变废黜了土耳其君主阿布杜勒阿齐兹,穆拉德五世继位,因精神问题,穆拉德五世在上任短短数个月内再遭废黜。1876年12月23日,一如人们所期待,继位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宪政下的议会运行了仅仅两年就被君主封禁,但没有被废除,其后迫于压力,议会再度召开,然而坎宁-厄·埃沙西的有效性被降至最低。
在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横扫许多国家,奥斯曼帝国亦不能幸免。民族意识与公民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令西方的国家主义思想引入奥斯曼帝国,使帝国须应付国内外的民族主义。国内滋生了不少革命政党。民族主义兴起对19世纪的帝国影响深远,还影响着二十世纪初帝国的国策。许多奥斯曼土耳其人质疑当时的国家政策,一些人认为种族冲突源自外部,与行政无关。帝国在那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应付民族主义的能力也备受质疑。
1829年,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希腊在19世纪30年代的希腊独立战争后宣布独立。改革未能抑制多瑙河大公国及大塞尔维亚主义兴起,两地已处于半独立状态。1875年,塞尔维亚、黑山、瓦拉几亚及摩尔多瓦宣布脱离帝国独立。
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正式确立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的独立。波斯尼亚被奥匈帝国占据,巴尔干其他地区仍旧置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在这反殖民化的浪潮里,塞尔维亚裔犹太人居达·阿勒卡莱鼓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国度。土耳其人在俄土战争失败,奥斯曼帝国以塞浦路斯换取英国在柏林会议上的支持。
在1798年被拿破仑一世占领的埃及在1801年由奥斯曼及英国联军夺还,1882年,英军以整顿治安为借口占据埃及,在法律上,埃及和苏丹仍是奥斯曼帝国在北非地区的省份,直到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英国随即吞并埃及和苏丹。在1830年至1912年间,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省份尽失,即阿尔及利亚(1830年被法国占领)、突尼斯(1881年被法国占领)及利比亚(1912年被意大利占领)。
帝国因未能向欧洲银行偿还国债,导致奥斯曼国债机构---奥斯曼公共债务管理的成立。19世纪末,帝国没有被西方势力完全占领是由于权力平衡的概念,奥地利及俄罗斯都希望藉土耳其的衰落提高影响力及扩张领土,但英国竭力抑制他们,担忧俄国会支配地中海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