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渊有什么故事
李渊你认识吗?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 ,唐朝开国皇帝。那么关于李渊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李渊的传奇故事
唐高李渊祖(566-635年)恐怕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依靠比武招亲找到好媳妇的皇帝。窦皇后(约569年-613年),又称太穆皇后,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原配、皇后。但严格说起来她并没有真正担任过皇后,因为她在李渊起兵反隋的前三年就去世了。其逝世的地点史书上记载是涿州,具体地点就是现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窦店,当时归属于涿郡管辖,两地相距很近。
她的出生地是京兆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其家族显赫无比。她的父亲窦毅是北周大司马,入隋后,官居上柱国、定州总管、爵封神武公。窦家是鲜卑贵族,许多人认为窦家是东汉窦武之后,实则不然,应该就是鲜卑纥豆陵式改姓过来的。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宇文氏,封为襄阳长公主,窦家可是名符其实皇亲贵戚。
窦家小姐一出生,就一头长发垂肩,长到三岁的时候,头发就长到拖地,人人称奇。四、五岁的时候就善书习文,知书达理,才智过人。这个小姑娘不仅聪明美丽,而且记忆力还特别强,读《女诫》、《列女》等传,都是过目不忘。她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听说后,就将她接到宫中抚养,并且常常随侍左右。她小小年纪,就对政治十分关心,而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备受舅舅皇帝的宠爱,并曾因劝谏舅舅皇帝亲近和亲的柔然公主而得到舅舅皇帝的称赞。
大概在她13岁的时候,随国公杨坚篡夺了北周宇文氏的帝位,建立了隋朝。窦家小姐听说此事后嚎啕大哭,当时因为舅舅早逝而早已搬回家中。她手蹬脚刨地从床上摔倒了地上,并说道:“真恨我不是男儿身,我要是男子,就去救舅家的大难。”吓得窦毅和襄阳长公主赶紧捂住女儿的嘴,说道:“好闺女,你可别胡说,这话如果传到当今皇上那里,岂不害全家早灭族之祸?”
隋文帝当年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岳父,他从7岁小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的手中夺得了政权。而同样作为原来宇文家的姻亲窦毅,因为谨慎自守,对隋文帝小心侍候,官拜定州总管,并保持着爵位。话说到了隋朝开皇初年,窦家小姐已经长成出落有致、待字闺中的少女,窦毅为此在京城长安公开为女儿招女婿,消息一传开,城里城外的贵胄王孙、豪门子弟可都希望能相到窦府小姐做老婆。
可是,窦毅选女婿的方式很是奇特。他一不问家世财产,因为窦家有的是金银珠宝,贵为当朝宠臣和旧贵勋臣要啥有啥,不差钱。二不挑剔容貌气度。招亲的方式也很特别,是在园子中放置一个门屏,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有上门求婚的,不管老幼美丑,每人必须在百步之外张弓射箭,谁能射中孔雀,谁就将成为窦小姐的乘龙快婿的希望。《旧唐书本纪》中记载:“射者阅数十,皆不合。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
话说窦家这个招亲方式一公布,四方英杰纷纷上门试箭进行角逐。过去说,家有好女,媒人踏破门槛,这段时间到窦家求亲的男子也快把门槛踏破,有的人射中了孔雀,但是,窦毅看了摇摇头。于是,一个个王公贵族子弟败兴而去。几天下来,窦府的门前渐渐冷落了。要说这件事似乎有些蹊跷,就在于窦毅只发给参赛者每人两只箭,只说是要射孔雀,可没有说射孔雀身上什么位置,才算是符合要求。想来数十人来比武,中间恐怕还有神射手以孔雀翎、冠为目标而命中的呢。隋唐时期神射手委实不少,李渊后来的儿女亲家,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便是能一箭射双雕的英雄。”然而,这前面的“射者阅数十”都成为“陪标”的。甚至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夫人襄阳长公主已经开始埋怨之时,这时的窦毅也心里没底,但他还是强作镇定,手捋三绺长须,笑着安慰公主:“夫人何必多虑,我们的女儿生有奇相,智慧不凡,必有奇人相配。夫人难道忘了先帝当年的那些话吗?”这里是指当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对窦毅说的话:“此女才貌非凡,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
直到几天之后,又有人求见要求参加比武。这是一位大概十七八岁的少年,他潇洒倜傥,姿貌雄伟,天庭饱满,英武之中有透出豁达之气。窦毅一看就很喜欢的那种。施过礼,少年自报家门:姓李名渊,字叔德,陕西成纪人氏,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父李昞,乃唐国公、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但李昞在李渊7岁时即离世。窦毅一听,李渊也出身将门,又增加了三分满意。宾主寒暄过后,窦毅将李渊带到后花园,给他两支箭。李渊张开满弓,对准屏上孔雀“嗖,嗖”连发两箭,竟是不偏不倚,一中左目,一中右目。窦毅大喜过望,称赞不已,连连说道:“老夫今日得佳婿也!”于是,这桩婚姻就定了下来,不仅是门当户对,而且才貌相当。长安城中人人羡慕不已。这也是成语“雀屏中选”和词语“目的”的由来。
后人认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尚武朝代或民族,比武招亲创造了一个让大家便于接受的女方主动选择男方的场合。或许是当时窦家小姐已经看中了李渊,这场比武招亲活动是经过窦氏父女策划导演的,借助比武仪式而在一定风险下将女方有限的自由选择合法化。但不管怎么着,窦家作为旧朝的皇亲国戚,因为选中了李渊这位乘龙快婿,又成为了当朝的皇亲国戚,这样自然对窦毅的官衔爵位、对窦家显赫家世更有保障。因为李渊和杨坚有着比较亲密的亲属关系。李渊的母亲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四女儿,是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最小的七女儿,谥号文献皇后)的姐姐。我们都知道,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历史上出了名的“妻管严”,对于宫内或者亲戚关系的处理上,独孤皇后往往大事小情都是她说了算,有着绝对的发言权。顺便说一下,隋文帝杨广乃是唐高祖李渊的姨家表弟哟!
窦氏嫁给李渊后,夫妻两人倒是恩爱无比,窦小姐从小长在皇宫,熟悉政治,喜欢读史书,也擅长书法。夫妻俩经常在书房舞文弄墨,窦小姐模仿丈夫的字迹,几乎可以乱真。不但夫妇间,就是婆媳间,感情也很融洽。李昞早年亡故,家里的大小事情全由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一人操持,她一生辛辛苦苦,晚年却患病卧床,窦小姐侍奉的尽心尽责。有一次,独孤氏病情很严重,家中几个年长的妯娌都嫌弃独孤氏脾气暴躁,不愿意侍奉她,只有窦小姐不辞辛苦日夜陪伴在左右。独孤氏对这个儿媳妇可没的说,非常喜爱。再说,独孤氏的大姐是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谥号为明敬皇后),是窦小姐的舅母,有了这层关系,婆媳之间更为亲热。呵呵,这独孤信何等了得,三个女儿分别是三朝皇帝的皇后哟(笔者注:李渊称帝后追封生母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窦氏共为李渊连续生了四子一女,即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女儿平阳公主。最关键的是,她还成为了李渊政治上的高参,为李渊力量的重大和唐朝的建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隋大业年间,窦氏去世。三年后,李渊代隋建唐,追封窦氏为皇后。唐高宗上元元年,又上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关于李渊的为政举措
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初具规模。
政治
政治体制方面,李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发展。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礼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不合适的驳回修改。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县,考核官员政绩,还负责举荐人才。县令要负责一县的各种事务,官很小,却是最繁忙的官员。
军事
制度
唐朝军事制度为府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这种制度创始于西魏的宇文泰时期,经过北周、隋朝,沿用至唐朝。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的途中,李渊就逐步将手下军队纳入了府兵制度中。府兵制将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时在家生产,战时出征。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提高战斗力。在隋文帝时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府兵的重要职责是轮流到京师或者边塞服役,叫做"番上",战时则出征御敌。在服役期间,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调,但不论"番上"还是出征,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粮食等都要由自己负责筹备。府兵制从根本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它不但能扩大兵源,也能保证战斗力。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其骑兵来源和府兵制相似,但都是牧民组成,平时没有什么军事训练,所以,在和训练有素的内地军队的较量中,虽然他们总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战斗力却很弱,经常打败仗。
对外战争
唐朝开国后,许多地方还在分裂之中,农民起义军和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地。李渊在长安安定之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统一战争。
经济
唐朝赋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丁男授田一顷,包括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对于贵族田地也有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从一百顷到五顷不等。在职的官员从一品到九品,授田数从三十顷到二顷不等。此外,各级的官员还有职分田,用地租补充,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买卖,百姓在贫穷无法办理丧事时可以卖永业田,从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迁时也可以出卖永业田。
唐高祖李渊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租庸调制: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这是租;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20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这是庸。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加够15天则免调,加30天免租调。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唐朝的租庸调制与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条件放宽了很多,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文化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渊推崇儒学,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
在文化贡献方面,李渊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这是一部类编图书,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李渊还下诏开始修订各朝历史。
宗教
李渊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在唐朝初年,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邺人傅奕。李渊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时和傅奕结识,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他为太史令。武德七年(624年),傅奕请求灭佛,认为佛教宣传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迷惑百姓。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而佛教却与此背道而驰。但李渊最后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傅奕的灭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