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服饰的变化历程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好好的来接一下汉族的服饰是怎样变化的。
汉族服饰
五种正色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神秘的中国术
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由抽像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拓展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这就意味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已走向世界的舞台在。
然而要注意的是,当今社会,中国人所穿的服装款式,无一不是西方服饰文化的照搬。尽管有中山装以及一批所谓的改良版民族服装,但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母体中脱变出来的现代服饰文化形态了。如果说硬要强调今天服装的“中国特征”,只是在西式服装中塞入一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罢了。
虽然,我们常以唐装、旗袍、中山装作为民族服装得到承认时而感到自豪,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在着装市场上它们已退居到点缀的地位,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西服、夹克、T恤衫、超短衣、牛仔服等纯西式服装。站在中华民族的立点上,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不存在与国际性的相对地位问题,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多姿多彩,并在不断地丰富着现实生活,唯独汉族的服饰文化消失了。
纵观中国三千年的服饰文化,服装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实现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与服装时尚的契合,首先要摆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重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传统汉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形式美法则。要运用其原理和方法,结合汉服文化元素的特征,并与西方服饰文化相互融合,创导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