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考试资料 > 中考 >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解答技巧

2019-11-06 15:27:53
|小洁2

  近年语文中考中,选择题仍以词义辨析为主,具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是重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吧。

  一、题型梳理

  从近年出题形势看,多以选择、翻译、简答等形势呈现。

  1、选择题:基本还是围绕字词基础知识展开,文言实词、虚词均有所涉及,特别对一些具有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情有独钟",一般以"选择与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下面哪一(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等方式加以提问。

  2、翻译题:即将文言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一般选择文中包含重点实词含义,具有特殊句式,或在文本中处于重要位置的语句。

  3、简答题多进入文本内里,关乎课文整体的把握,包括对语段内容的理解、的分析,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评论、艺术手法的剖析以及选文间的比较辨析及延伸拓展。

  二、应对技巧

  针对不同的题型,复习和应考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近年语文中考中,选择题仍以词义辨析为主,具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等文言现象的字词是重点。这类题一方面仍倚赖同学平日积累,反复训练,触类旁通,以至对一些重点字词"刻骨铭心",另一方面做此类题特别要注意审题,到底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另外,做选择题除了扎实的认知基础外,还可讲究方法,用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用排除确定项的方法将自己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用对照选项的方法对选项词语进行意义、用法、语法位置的分析与判断。

  翻译题今年将出现在课外文言文考查中,因此基本字词义的掌握程度及翻译技巧的把握将成为关键。文言翻译不是个体字词简单的拼凑,它既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及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考察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只是有时呈现出来的译句语言不够通顺,导致文意晦涩难懂。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变化,句式也会适当发生改变。在实际考查中,一般要求学生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希望达到信(真实)、达(流畅)、雅(优美)的目标。就其具体操作而言,大体有增补、删略、调整、保留、扩展、整体、替换七种方法,需要同学们在实际运用中反复操练,方能真正掌握。

  句式是文句翻译中的又一大重点,因为它牵涉到词句翻译顺序、语气表达等要素,特别是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它们大体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它们一般都有鲜明的语言标志,结合上下文,可以轻易地识别出来。

  文言文简答题一般从文脉梳理开始。这需要学生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理清文意;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词,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表达。再上一台阶,则开始关注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写作技法。阅读文本时,首先需明确写作对象,写人还是写景?写人则重性格分析,写景则重情感表达。性格提炼、情感把握可从选材剪裁角度、结构安排角度、表达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语言运用角度等切入,精炼分析。另外答题不能过于空泛,问题中往往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这就需要学生忠于原文,有理有据,思维缜密的进行演绎与归纳。

  课外文言文进入考察范围后,有可能采用比较阅读方式,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组合,综合甲乙选文,就人物性格、情感特质、写作技巧等,进行异同点的概括分析。

  三、答题策略

  由上观之,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虽在课外,但工夫牢牢的渗透于课内的每个角落。潜心积累、反复实践、注重思考、总结规律,是应对好文言文考查的不二法门。

  1、强化记忆,增加积累。

  注重日常积累,特别是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结构的记忆。考场上,随时从记忆仓库中选调,迅捷而又准确。

  2、牢记方法,掌握技巧。

  熟悉文言文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中增补、删略、调整、保留、扩充、整体、替换等七种方法,多多操练,学以致用。

  3、通读文本,把握整体。

  赏析文言文,莫拘泥于生冷字词、不熟悉的文句表达,应关注文本"主角",从主流上抓脉络,明确写作者的态度,把握思想情感的流露。

  4、抓关键词,明确主旨。

  善抓关键词句,如段落的起始句、作者评述性的语句等,这些语句往往包含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整体把握文意的重要切入点。

  5、立足原文,分析主题。

  答题必须忠于原文,分析人物品性情感等,必环顾"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即上下文),从原文环境出发,分析推导。

  6、善抓"把手",赏词析句。

  赏词析句,善抓切入角度,如修辞,对比、衬托写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等。学会运用专业术语,精准答题。

  7、头脑冷静,理性阐述。

  答题时必须审清题干,明确问题,层次清晰的进行表述。评析某一人物或事迹时应考虑周全,辨证式答题,切莫不着边际。

  依照新课标,中考文言文以浅易为主,因此完全不必因时空的久远而产生隔阂感、恐惧感,坚信只要下功夫、重积累、多思考、勤操练,必能在中考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内容理解题、拓展延伸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结合语境推断法--词语解释题

  此法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词义的目的。如2007浙江湖州中考题: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能言善辩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熟悉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见识浅薄

  我们只要将每一句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答案就浮出水面了。A是蔺相如官居廉颇之上后廉颇的抱怨,说相如只会说嘴却当了高官。“口舌”的解释是对的;B是针对相如的退让手下人的埋怨。“去”的解释也可知道是正确的;C出自“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的语境,可以看到并推断出句意:相如问:你看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厉害)?手下人说:“廉将军没有秦王厉害。”孰与,译为“跟……比较,哪一

  遵循原则连接法--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题,在翻译时可遵循严复提出的外文翻译的三个原则,即“信、达、雅”,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最后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使之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还是2007浙江湖州中考题:21.翻译句子。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句中的难点“急”和“私仇”应译为“急事、要务”和“私人恩怨”。但如果忽略了串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就有欠缺了,若少了最后的润色,单纯直译业不行了。综上所述,全句要译为:“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整体审读概括法--分析材料题(内容理解题)

  在答这一类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目要求、尾注三者均不可偏废。阅读时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在初步了解、整体把握文意后再细读题目,充分分析题目中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后细读材料,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如2007浙江温州中考卷: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唐太宗论弓矢上 谓太子少师 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 ,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弓工:造弓的工匠。 邪:不正。 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材料内核的能力。依方抓药,知其大意后细加梳理,再化零为整就不难得出答案: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细腻解读洞察法--拓展延伸题

  此类题设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之分析、评价,能够认同和吸纳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内化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洞悉这一出发点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如2007浙江湖州中考题:22.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那段讲述将相和的文字里,蔺相如的宽容豁达,处处以国家大事为先的风范令人钦佩,而廉颇知错就改的光明磊落也使人叹服。所以抓住了这二人身上的闪光点来答就可以了。如:我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我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五、断句题答题技巧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001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