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夏天的小暑有什么习俗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小暑节气的习俗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1夏天的小暑有什么习俗,供大家参考。
1.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2.吃藕
在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3.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
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
4.小暑游伏
我国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时有“游伏”的习俗。在每年夏天农历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扶老携幼,出门游玩,欣赏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为“伏”字和“福”字同音,“游伏”,也就是“游福”,就是“有福”的寓意。
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各地气温会越来越高,在大量出汗的同时,大家同时也要做好自身的养生管理,保持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
小暑天热雨水多,人们能量消耗大,出汗多,暑湿之邪往往侵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再加上食物易变质腐烂,人们贪凉喜冷,往往会出现胃口不佳,脘腹饱胀等症状胃肠功能受损症状。因此在饮食上既要清暑祛湿,又要注意健脾益胃。口味上宜清淡,少煎炒炙煿,少辛辣肥腻,多蔬果;宜多吃粥、汤,少吃冷、硬等难消化之物;在解暑热的同时,注意不要寒凉削伐过度,勿过饮凉茶和过食生冷之物;在祛湿的同时,也要留意暑热易伤阴,以阴津受损。
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夏季在五行中属火,暑热之邪最能耗气伤阴,所以夏季进补应选择药性偏于寒凉的益气滋阴类中药,如生晒参、西洋参、百合、麦冬、女贞子、沙参、石斛等。
起居养生
少动多静 睡子午觉
小暑节气昼长夜短,天热炎热,动则汗流浃背,人们常感到精力不济,疲倦乏力。故在这个暑热逼人的季节里,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避免剧烈的运动使人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太过而伤阳。夏季在五脏中应心,汗出太过可使心阳暴脱,故三伏天是全年中发生运动猝死最高的季节。
1、“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2、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3、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4、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