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介绍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说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而流传至今,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习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端午习俗的庆祝方式主要围绕祭祀屈原和驱避来传承和发展。
1. 包食粽子
晋代正式把粽子认定为端午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会添加一些中药成分。 南北朝时,粽子的原料得以丰富,糯米中被加入了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在祭祀屈原成为端午节主要内容后,因屈原忠诚为国、志行高洁,忧国忧民而自沉泪罗江,后人哀其志悯其情,以粽投江来对其进行追悼。
2. 挂艾草
在端午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悬挂艾草、菖蒲一来可以驱邪,二来有医药功用。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端午挂艾草的记载:“五月五日,荆楚人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 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亦有类似的记载:“端午时节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可见,由于艾草特有的医药功能以及人们普遍认同的祛邪避灾的功效,端午挂艾草的习俗早已内化为端午节俗的独特记忆。
3.喝雄黄酒
每逢端午佳节,人们还会泡雄黄酒预防“五毒”。端午被认为是五毒出没之时,民间会用许多特定的方法来预防五毒之害,其中喝雄黄酒是人们最推崇的方式。端午前夕,人们会在药铺买来雄黄,并在端午当天将购得的雄黄研成粉末倒入白酒中,每三斤白酒只能倒一钱雄黄。雄黄有毒,而酒可解五毒,雄黄兑酒则讲求以毒解毒之效。席间,大家要互敬几杯雄黄酒,一来烘托节日的氛围,二来可以避五毒之侵。 饭后通常还要将雄黄酒涂于额头及手脚处,以防蚊虫的叮咬。 饭毕,家中长辈还要拿着雄黄酒在房前屋后及门窗之上喷洒,用以防止五毒的侵扰。
4. 划龙舟
驾舟行驶本与端午习俗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当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为缅怀屈原的传统节日后,龙舟竞渡则逐渐发展为祭祀屈原的重要方式。据宗懔 《荆楚岁时记》所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说明此时的龙舟竞渡已成为人们缅怀屈原的重要方式。清乾隆时期的《石首县志》亦有类似场景的描述:“五月五日……河滨具舴艋舟,渡水夺标,取其轻利,谓之‘飞凫’。”这里的飞凫即为便利之舟。秭归的划龙舟活动除了上述共性的特征之外, 还融合当地的民歌和号子创作出了雄浑壮美的龙船词曲。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曲调,伴随着鼓手的鼓点,划手的呐喊和船桨击打水面的节拍紧紧扣住民众的心弦, 成为端午节俗难以忘却的一幕。
中国的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使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端午节亦是如此。端午节发源地在中国,同时又在周边国家流传,被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身体力行,在传承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江陵端午祭这个是韩国的巫俗祭祀活动,前些年误传为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导致中国无法申遗,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国端午节早在2009年就已经成功申遗,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
端午节起源——屈原
屈原是个好同志,楚怀王时期,屈原主张联齐抗秦,可是由于朝中奸臣当道加上楚怀王昏庸,导致屈原被驱逐,流放到沅、湘流域,在秦国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把饭团、鸡蛋扔到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后不在咬屈原的身体,有位老药师把雄黄酒倒进江中,称可以药晕蛟龙,这样蛟龙就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楝树叶和彩线包住饭团,后来就发展成了粽子。
端午节起源——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当时在位的是楚平王,楚平王想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结果儿媳妇太漂亮,没忍住就自己娶了。这件事被当时很多人反对,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也是其中一个,受奸臣陷害,楚平王就让伍奢把儿子都召回来,准备一起处死,伍子胥得到消息就没有回来,然后除了伍子胥剩下的伍家人都被处死了。伍子胥发誓报仇,后来联合吴王阖闾、兵圣孙武以三万人攻陷楚国国都,伍子胥把楚王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吴越.战争中,伍子胥主张彻底灭掉越国,但是吴国大宰被越国买通,挑拨伍子胥与夫差的关系,夫差赐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尽,伍子胥说自己死后让人把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上,看着越国军队进城,夫差听后就把夫差的尸体于五月初五扔到江中。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
端午食粽子
在中国,无论节日大小,吃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题,在端午节,粽子是最流行的食物和礼物,在北方可能过节吃饺子比较流行,但是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全国人民占有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粽子的包法和食材的选择有所不同,糯米是必不可少的,甜的红豆粽,咸的肉粽,江浙一带还流行蛋黄粽,也有些白米粽,红枣粽,果脯粽等等,很多年纪大一些的长辈们最擅长老式粽子了,也是口味最纯正的,有很多年轻人过节回到家里返程的时候,总要带上一些家人亲手包的粽子回去,或与人分享,或慢慢享用。
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里面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一种装有香料、色彩鲜明或美观的丝织物或粗布类缝制而成,佩香囊虽然是一种民俗,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是预防瘟疫的方法,古人为了确保孩子和家人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随身佩戴,给孩子佩戴以求健康等。香囊的形状也有扎口袋的形状、菱形、圆形、花型等等样式,在现代,香囊的装饰功能占据了大部分的佩戴原因,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上自己喜欢的香料,除了自己喜欢嗅其味之外,也可以遮盖一些环境中的异味。
栓五色丝线
端午日,天气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饰以五色丝线,符合五行之观念,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延申,民俗中,人们在端午节给小孩儿手腕上带上五色丝线,在端午过后的第一场雨时,将丝线扔到雨里,就会扔掉不好的事情,带来一年的好运,并且五毒不侵。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因此,民间有些地方也有避五毒的习俗。
除了这些大部分人还在参与的活动之外,还有一些少部分人参与的活动,如放风筝、佩豆娘、花额、饮雄黄酒等等。每个地方都有一些细微的、独特的活动和民俗来纪念和庆祝节日,有什么有趣的是你独有的记忆呢,一起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