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的饮食习俗及气候特点

金凤20分享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时节的饮食习俗及气候特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夏至时节的饮食习俗及气候特点

夏至的各地饮食习俗

1、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2、山东:冬至饺子,夏至面。

3、广东:夏至狗,没啶走(没有地方藏身的意思)。

4、建德:立夏日,吃补食,红枣鸡蛋、黄芪鸡。

5、杭州:为了纪念庞涓吃乌饭。

6、江苏:夏令三鲜不可少,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水三鲜是鲋鱼、海丝和咸鸭蛋,树三鲜是梅子、香椿和樱桃。

7、陕西:夏至吃粽子,并用菊花的灰烬防止小麦受到虫害。

8、南方:农家擀面做成博饼,烤熟之后,把青菜、豆类和豆腐以及腊肉夹在饼里面,祭祖后自己食用或是送给亲朋好友。

9、无锡:夏至早餐吃麦粥,午餐吃馄炖,意思是混沌合之。吃过馄炖后,给孩子称体重,希望孩子的体重能增加,身体更加健康。

夏至天气特点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静心有什么方法

1、游泳

除了钓鱼,游泳也是有益于祛暑消夏、锻炼身体的一项活动。与其他运动相比,游泳可以说是夏季里最清爽的一种运动了。因为游泳是在水中进行,而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大15倍。人有天生的“亲水性”,游泳往往会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因此在炎炎夏日游泳不失为一个健身舒心的好办法。

2、练习瑜伽

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

3、看书、赏花、与好友叙旧

在夏日的午后,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倒上一杯清茶,轻轻地翻开几页书, 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畅谈生活乐事,也是在夏季舒心静气的一种方式。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


夏至时节的饮食习俗及气候特点相关文章:

24节气夏至的饮食习俗

24节气夏至的饮食习俗有什么

2021夏至节的饮食习俗

2021小满节气的来历介绍及习俗

2021立夏节气的习俗

2021夏至节气的来历

24节气立夏的习俗

2021夏至活动

2021夏至节气的来历和各地习俗

    11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