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二十四节气立夏的农事活动及来历
俗话说得好: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在我们的生活中,立夏节斗蛋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除了斗蛋之外还有其他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夏的农事活动及来历,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夏时节的农事活动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古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爆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正苗壮。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农作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
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要吃豌豆糯米饭称人习俗传说
我国中原各地流传着立夏要吃糯米豌豆饭和称人的习俗,据说与阿斗有关。
三国蜀汉鼎盛时,辖区远至滇中,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头领中,有些人并不十分心悦诚服,建宁(今云南曲靖一带)彝族头领孟获便是其中的突出人物之一。等到刘备白帝城病逝之后,诸葛亮受命托孤,辅佐幼主,多次出奇制胜,七擒七纵,制服了这位桀骜不驯的孟获,使他不得不对蜀汉幼帝和诸葛先生拜服。
后来,诸葛亮病重,临终时特地召来孟获,当面嘱咐他说:“我死后,你每年今日要去看望幼主阿斗一次。”这天正是立夏时节,孟获是个直性爽快人,一经答应,就要做到,从此,每年立夏日都要往成都拜见蜀主刘禅。
数年后,晋武帝司马炎灭了蜀国,把阿斗掳到洛阳,孟获不忘诸葛亮所嘱,每年立夏日仍然带了亲兵护卫前往洛阳看望阿斗。此人粗中有细,唯恐阿斗被亏待,每次都要亲自用大秤称量阿斗体重,一再告诉晋武帝,如有丝毫差池,他是绝不答应的。
武帝见他如此认真,便想出一个主意,知道阿斗喜欢甜的黏食,每届立夏,便命人早早煮了豌豆糯米饭给他吃,此时新豌豆上市,又甜又香,做成饭,糯香可口,阿斗至少要吃两大碗,等孟获来称人,都比上年重上几斤。难怪阿斗要“此间乐不思蜀”了。
从此,立夏点食豌豆糯米饭和称人便在民间传开,相沿成俗。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农事活动及来历相关文章:
★ 立夏节气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