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中秋节饮食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那么在美食很多的潮汕地区,中秋节的饮食习俗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也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用其制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
“雪白鹅黄花半浮,冰清玉润软香柔。纤匀巧手殷勤制,侬家糕仔占上游。 ”在潮汕地区,过去每逢中秋佳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些糕点供奉月娘,当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绿豆粉为原料,以糯米粉为原料的叫米糕,以绿豆粉为原料的叫绿豆糕。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适量的水及猪油煮至粘稠放凉,将糯米粉或绿豆粉配上准备好的糖浆拌匀,再用制作糕点的模具将糕粉挤压成形。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视个人喜好添加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馅料。制作完成的潮汕糕仔个头不大,用模具压制出來的图案精美可爱。糕仔入口清甜,是潮汕人喜爱的特色糕点。现在的中秋节,潮汕地区市场往往有人专门制作糕仔出售,家里自己制作的相对少了一点,但用糕仔供奉月娘的风俗及人们对糕仔的喜爱没有改变。
中秋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吃芋头的含义不尽相同。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银河,潮汕人称为河溪,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于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广泛的传说:公元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人”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而成风。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剖开之后,满屋弥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块,和吃月饼一样,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时,“柚”与“佑”谐音,有希望月亮护佑的意思。
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潮式月饼,也称潮汕朥饼,是早已扬誉中外的潮汕名饼食。194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上海参加潮州人在旧上海开的饼店——源盛饼食店的店庆,他欣然写下了“潮食泰斗”的题词。朥字,潮汕方言指猪油。顾名思义,用猪油掺面粉作皮包甜馅烤焙熟的饼便是朥饼。朥饼以其馅料不同,而分为绿豆沙朥饼、双烹朥饼、乌豆沙朥饼和水晶朥饼等。其特色是皮薄而脆,馅厚而清,香甜软润。朥饼皮是酥皮多层的,制作颇费功夫,馅料要精料精制,上等的乌豆沙、绿豆沙,窑藏隔年最好。有这种馅料的朥饼,吃后凉喉清爽。水晶朥饼以瓜册、白膘肉丁、芝麻、香葱为主料,故较为香甜油腻,甚有特色。
老字号的潮汕朥饼有意溪大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等品种。每年中秋节之前,朥饼作坊的生意最好。这时的月饼常被当作节日礼物赠送,也常被捎出门送给远方的亲友。潮汕月饼还曾是大宗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南洋各地,海外潮籍乡亲如能在中秋节晚上拜月遥祀祖先之后,享用到来自家乡的月饼,当即唤起“月是故乡明”,“千里共蝉娟”的共鸣,也使他们更加激发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怀。
每逢圆月升起时,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公园等空旷的地方对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摆出备齐的应节食品,准备“贡月亮”活动。听老人们说,中秋节的吃食要在月下“贡”过后才能享用,吃了“沾”上月光的食品是有福气的,吃了会大吉大利。潮汕的中秋节,民间习俗除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月饼外,还有烧塔、观神等内容。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