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科普 > 节日知识 >

端午节戴香包的习俗

2018-07-17 16:55:54
|福萍

  据传,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驱瘟避疫,强身健体的作用。那么端午节戴香包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端午节戴香包的来历传说,希望能帮到你。

  戴香包与民间“驱五毒”

  戴香包与民间“驱五毒”的风俗有关。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在我国华北部.分地一区,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纸分别剪成五毒形状,贴在门、窗、墙壁,、炕头上、为避诸毒,有的用丝线穿住五毒模型的头,并在每个毒卑的头上刺上一根针或钉子,挂在小孩的手臂上,表示把这些毒虫都刺死和吊死‘有的用黄布做成葫芦形的袋子,把用彩纸剪成的五毒装在葫芦袋子里,表示五毒永远不能外出害人,也表示用葫芦这种古代被当作镇邪的宝物把五毒镇住。还有的地方把五毒串成长串,在上端系、上艾篙、营蒲之类,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组成的藕形。营蒲、艾蓄表示刀和剑要把五毒斩除,大蒜代表锁,将它们锁住杀死。

  把五毒及图像挂在门前显眼的地方,人们叫悬端午景。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注意防害防病,是我国人民讲究卫生的一种好习惯。同样,香包戴在身上,能除蚊虫,散浊气,驱毒保洁,保持身体健康。

  端午节戴香包的来历传说

  相传,古时汉中盆地是一片汪洋的“龙潭”。自从夏禹治水、凿开黄金峡、一大水退入东海之后,汉中盆地变成了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温湿润、物产丰富的地方。人民生活虽然很富裕,但每.年夏季,这里都要发生一场可怕的传染病。病情来势凶猛,死人很多,人们对此心惊胆颇很,不安宁。所以,每年在夏收完毕,秋种下地之后,人们便扶老携幼,带上足够的粮食到山林里去躲避这场可怕的灾难。一直等到了立秋,天气变凉,才从山里出来回家。

  有一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到汉中上空,看见地上有一个年轻的妇人,背上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大孩子,手里还牵着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子,艰难地涉水过河,前往山中避难。突然,上游河水咆哮而下,转眼之间,河水涨满,母子三人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了。这时,只见那妇人甩开手里拉着的小孩,背着大孩子直冲向岸边。一铁拐李觉得这妇人太不讲情理,急忙用铁拐将那小孩挑到岸上。铁拐李落下云头,来到河边问明过河的原因后,斥责那妇人道;“你背着大孩子,扔开小一孩子,难道这小的不是你亲生的吗?”那妇人指着大孩子说:他是我收养的邻居家的孤儿。他父母去年都被瘟疫带走了。这小的虽是我的亲生儿子,但.我不能让人家断了根呀!”铁拐李听了,感动地叹道:“好心人呀!”说完便从葫芦里倒出一包药递给妇人说:“你将这药囊戴在身上,可保你一家不受瘟疫所害。”言罢就不见了。

  妇人见状,惊喜万分,知道遇见了仙人.她急忙回家,将药分装成数包,除自己戴一个药包外,其余都分送给邻里乡亲。这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还真灵,凡戴药包在身的人,不但本人没病,而且闻到药气的人也没有被瘟疫传染。

  后来,汉中这地方便没有瘟疫发生了,人们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定了,但人们没有忘记给他们带来安定的药包,每年一到端午节还要送“药包”以示纪念。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由送药包变成送“香包”,端午节戴香包的风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634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