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模板
化学研究涉及物质的结构、反应和组成,为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中的化学过程提供了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将以上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高中学习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六、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ppt]展示P45图2—17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在我们亲自动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之前先看段视频来概括一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视频]播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性质实验视频
(分析)抽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
3、集气瓶装满水
4、加热试管
5、收集气体
6、停止加热,移导管
[归纳总结]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这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要求]收集两瓶氧气,且其中一瓶底部要有少许水。请同学们合理分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生:分工,动手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填写实验报告。
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1、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答案]
1、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3、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所以实验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5、氧气不纯的原因,有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九、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十、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十一、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篇2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 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
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
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
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
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参考:
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3、装置不能漏气。
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杂质0.03%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
小结:略
第二课时:
空气的作用;
讨论: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课本第24页
1、氧气:
讨论:为什么叫做“养气”?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课本第24页
2、氮气
讨论:氮气有哪些用途?
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
3).液氮冷冻麻醉。
4).超导性
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会;能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能
小结:
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请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稀有气体
定义:由于有空气中含量比较少
成员: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性质:无色、无味。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叫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放映影像资料)
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出示蓝天白云与空气污染对比图片。
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粉尘
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 SO2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
空气污染的途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矿石燃料的燃烧等。
如何防治:阅读课文第26页 放映影像资料
总结:略
作业: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课后反思: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X。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4.B5.C6.D7.B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篇5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
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生答]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反仪器装置
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
[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电解水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光合作用
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反应原理
探究内容
能否产生气体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试验探究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的探究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老师提问]上述三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探究试验可知: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氧气产生;当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时,有少量气泡产生,火星更加明亮,说明产生的氧气少;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适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小结]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凡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投影]形形色色的催化剂
在化工生产、科学试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可谓无处不在。汽车尾气里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酶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师生共同分析]简单回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得出氧气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如何收集一瓶自己呼出的气体。
验探究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探究
老师提供大试管、锥形瓶、烧杯、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水槽、长玻璃导管等仪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讨论
……
并尝试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作品展示]
[试
学生甲:我们小组用的是大试管、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水槽等组装的
学生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等组装的。
学生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长玻璃导管等组装的[学生交流分析]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有的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有的既适于制取大[梳理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
、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自己认为组装的最好的仪器装置,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体验交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
[方法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多媒体情景]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让学生体会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
[交流应用]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
四、课外活动设计:
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氧立得”是一种轻便、快捷的制氧装置,请同学们课下找找它的说明书或通过上网查询,来了解它的原理。你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
教后反思:
该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三个方面学习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本节课活动较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