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儿童故事 > 历史故事 >

屈原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的人物故事

2019-10-15 14:12:56
|海愈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关于屈原的故事吧。

  屈原的传说

  读书洞

  在屈原的故乡,每当皎洁的月夜 ,后山小溪边的岩洞里,便会传来微妙的声音,仿佛是男低音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这歌声,有时轻柔委婉,悠扬动听;有时凄恻幽怨,如诉如泣;有时又高亢激越,气势昂扬。人们不知道这种奇特的溶洞,每当山风吹来就会发出这种声音,却流传开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屈原少年时候,在山下的乐平里读书。每天总是牛羊下山鸡上笼的时候他才回到家里。家里人和乡邻们都为他担心:路上遇着野人婆怎么办?掉到溪涧里去怎么办?因此,屈原的妈妈常要姐姐女去书屋接他。

  一天,天快黑了,女唤着弟弟的名字,奔向林莽错落的乐平里,一问塾师,才知道屈原背完晚书,第一个离开了书房。她又回到家里,屈原还 没回来。妈妈可急坏了,便和几个乡邻去溪涧和后山寻找屈原。

  鸟雀儿归了巢,天完全黑下来了。妈妈和乡邻们惶惶不安地回到家里,却见屈原端端正正地坐在屋里,就着烛光读书。大家又喜又惊,便问他放学后上哪儿去了。屈原抿着嘴巴只是笑,不肯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第二天下午,女怀着好奇心,在放学前就到了乐平里书房,等屈原背完晚书,背着小藤包回家时,悄悄跟在他后边吊着线儿。小路曲折,出了林子,便是一条小溪。只见屈原的身影在溪边一闪,立刻就不见了。女隔着树丛没看清楚,以为弟弟过了小溪回家去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家中,听妈妈说屈原并没回来。女异常惊奇,只得回头去找屈原……

  屈原到哪儿去了呢?原来他背着小藤包,钻进了小溪边的一个天然石洞里。石洞虽然不大,但洞中另有天地,景象挺别致。洞壁像是刻满了浮雕图案,花鸟草虫,千姿百态。从洞顶悬下的钟乳石,如同朵朵白莲倒挂,晶莹玉洁,煞是好看。岩浆水就像朝露在顺着白莲花瓣一滴滴地落下,叮咚叮咚,比珠落玉盘还 好听。小洞里幽静清凉 ,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屈原来到这里,支好石桌石凳,就把塾师不准在书房里读的“野书”,什么《巫风》、《丧歌》、《断尾虎》、《小脚神》之类从小藤包中取出来,低声地吟咏。他哼着哼着,渐渐地情不由己放声朗读起来。他觉得这些野书比塾师教的古经陈文生动有趣得多了;不但内容丰富多采,耐人寻味,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优美动听。他读得津津有味。洞中那滴水的声音:叮咚叮咚,像琴声一样有节奏地和着他的读书声,在洞中回荡着。读着读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屈原双手托住腮帮子,双眼疲倦地闭上了……

  恍惚间,屈原听到一个轻微的脚步声。一抬头,看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洞壁石缝中走了出来。她提着彩裙,飘飘悠悠地来到屈原的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出一叠厚厚的简策,跪着献给他。

  屈原细细一看,来的竟是一位仙姑,献给他的是一部天书。他知道自己的学问还 很粗浅,如果得到天仙的点拨,能通晓天地间的学识,那真是求之不得。他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野书:又残又破,少篇缺页,再看看仙姑捧献的书:银缕金箔,光彩夺目。他急忙拜谢神女,接过天书一看,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楚声》。什么《渔夫歌》、《樵郎谣》、《蚕花曲》、《五谷调》、《二南》、《越人歌》等,尽是楚国各地的民歌俚曲。屈原暗自惊疑:“怎么这种人间烟火的事上天都知道了,而且刻了书简?”他分外激动,再次参拜仙女,恭敬地问道:“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赐教!”说完,就低头静候仙女的指点。过了一会儿,还 是悄无声息,他抬头一看,眼前的天仙已不知去向,自己手中的天书也无踪无影了,却听得从空中传来了仙子的声音:“真诗在民间!”

  屈原揉揉眼睛,原来竟是一场美梦。可是仙女的话,“真诗在民间”!却深深地铭记在屈原的心中。

  “真诗在民间!”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传到屈原耳里,把他搞懵了:难道自己还 在做梦?难道仙女还 在身旁?他连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他姐姐女寻他来了。女见弟弟在乱石堆中睡着了,手上还 攥着一册竹简,口里在叽叽咕咕地说着梦话,她便学着,说了这么一句,这才使屈原从朦胧中完全清醒过来。

  女一边责备弟弟,一边帮他收拾好小藤包,拉他走出山洞。

  到了洞口,对面仙女山上传来了叮叮当当的伐木声和山歌声。屈原央求道:“好姐姐,我们在这儿听听吧!”女陪弟弟走到小河边,两人坐在一块岩石上,静静地听着:

  高高山上去砍柴,

  一砍砍上蟒蛇寨;

  蟒蛇不怕棍棒打嘞,

  樵哥不怕虎狼来!

  高高山上去砍柴,

  刀儿磨得溜溜快;

  要砍就要砍上顶嘞,

  莫在半坡把刀甩!

  高高山上去砍柴,

  杉树柳树我不爱;

  要砍就要砍檀木嘞,

  它是山中材中材!

  ……

  屈原听了这悠扬婉转、新颖动人的樵歌,心中像喝了一杯蜜糖,甜丝丝润滋滋的:“果然是‘真诗在民间’。”他恳求女说:“好姐姐,您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就回家。”女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屈原,可是一看他听歌的那个傻劲儿,似乎九牛二虎也拉他不动,再说女也十分喜欢弟弟这种傻劲儿,就叮嘱了几句,独自先回去了。屈原这才心满意足地坐在小河边,一面听着山上传来的樵歌,一面记录。记完了又回到石洞中去整理吟咏,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流不尽的水,唱不完的歌。就这样,屈原常常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庙祝,向他们采集民间歌谣,又在小溪畔的石洞里记录、整理、吟诵。汗水浇花艳,勤奋出天才。屈原吸收了大量民间文学的营养,就“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创造出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的騷体诗,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乡里人为了纪念屈原小时候苦读勤学的精神,便把小溪边的石洞取名“读书洞”。说也奇怪,千百年来,秭归三闾的乡人们都有这么一个感觉:每逢皎洁的月夜 ,就听见从读书洞里传出了读书声;这声音时隐时显,时高时低,比歌声还 动人,比琴声还 好听,传说这是屈原正在读书洞里刻苦夜 读呢。

  雷劈石

  左徒屈原,经常四出访查民情。

  有一次,屈原带上他的陆离长剑,和两个随从,由郢都出发,绕道汉北,来到夷陵。他一路察看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进入西陵峡后,碰上了两桩怪事。一件是他在归州城外访问三老时,听说他的老家出了蛟龙,发了特大洪水,乐平里被淹没了。屈原听了心中一震,问明详细情况,立刻决定回故里去看一看灾情。他正要和随从一起出发,又碰上了第二桩怪事:只听得从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金鼓唢呐声。在这涝灾年头,谁还 寻欢作乐呢?屈原停步一看,只见从归州府里走出一队人马,中间有一乘官轿。轿前是旗幡、乐队、武卒;轿后是马队、遗老、跟班。队列整齐壮观,热闹非凡。屈原派随从一打听,才知道是新州官上任,强令州人庆贺三天,这已是第四天了。这天新州官要到乐平里去观赏八景。

  屈原带着随从不动声色地跟在队列后边,踱着虎步,心中惦记着乐平里的灾情。他刚走到香溪口,就遇到从七里峡逃出的一群灾民。灾民们一见是地方官来了,赶忙向州官禀报了乐平里的灾情。州官听了却下令调转轿头,想溜回州府。这时屈原才走上前邀州官同去乐平里察看灾情。州官一见是左徒大人,吓得面如土色,连忙下轿叩拜,硬着头皮跟随左徒同行。

  渡过香溪,走进七里峡,刚要出峡口,却见两山飞砂滚石,峡口已被阻塞,山洪漫积成泽,淹没了乐平里的村落田地。一群群灾民见了左徒屈原,如见久别的骨肉亲人,都来叩拜诉苦,呼吁求救。

  屈原叫随从把所带盘缠全交给州官先去接济灾民,又叫随从领了几十个青壮汉子疏通河道,引洪排涝;他自己径去民间查访崩山塌方的原因。

  屈原登上驼峰山,找到了一个牧羊老人。老人对屈原说:“那是三天前,听说归州城里有个新官上任,要来我们这里观赏八景;他下了一道急令,要乐平里的庄户人家献出美女双三,肥猪双七,壮羊双十,母鸡双百,新谷双千,用来作办栈花消。庄户们喊天叫地,盘空家底,凑足了五个‘双数’。谁知州官还 未启程,乐平里便起了蛟龙,连下暴雨,平地水涨八尺,一条孽龙吞云吐雾,呼风唤雨,从乐平里顺流而下,到了七里峡口一回身,两岸山摇地动,把洪峰给锁住了。眨眼之间,乐平里的村舍、庄稼都淹没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归州出了两害:州官刮,孽龙淹,农夫只有喊黄天!”

  屈原听了牧羊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把这事记在心上,拜别老人,往峡口走去。一路上,屈原急步匆匆。当他走入一片疏林时,突然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平儿!平儿!”嘶哑的喊声。人道是“做官莫打家乡过,三岁的娃儿叫乳名。”屈原循声看去,前边荆棘丛生的小径上,坐着一个老婆婆,正向他招手。屈原忙迎上去,施了礼,问老人有什么事。婆婆说:“我喊您的乳名,没喊您左徒大人,您不见怪吧?”屈原回答说:“老妈妈,您没疏远我,我很高兴!”老婆婆听了,便毫无顾忌地对屈原说:“您千万莫回香炉坪老家,听说新任州官今日在您家里设筵,为您洗尘接风,哎,那是五个‘双数’办成的血肉筵呐!”屈原感激地说:“老妈妈,屈平一定不去。”

  婆婆又叮嘱说:“那州官是拔一根毛也比咱腰粗的人呀,您可要小心!”

  “放心吧,老妈妈!”

  屈原辞别了老人,走了一会儿,忽然又有人喊:“平儿!平儿!”屈原抬头一看,前边石崖畔坐着一个老头儿,正向他招手。屈原忙迎上去,施了礼,询问老人。老爷爷说:“我叫您乳名,没喊您左徒大人,您不见怪吗?”屈原点头说:“老爷爷,您没疏远我,我很高兴!”于是,老人对屈原说:“您千万莫去降钟山,听说新任州官在那里赶造一座官邸,接待您去行乐。那是乡里人的骨头架撑起来的呀!”屈原感激地说:“老爷爷,屈平一定不去。”

  老爷爷又叮嘱说:“那州官是伸个指头就能捅倒我们房子的人呀,您可要小心!”

  “放心吧,老爷爷!”

  屈原告辞了老人,他一手按住腰间的陆离长剑,急步向峡口奔去。到了峡口,几十个汉子在屈原随从的带领下,正在尽力挖沟排洪。可是缺口被巨石堵住,无法打开,情势非常危急。屈原就亲自下河查看险情,选择排涝路线,又手持鹤嘴锄,开沟排洪。

  四方乡里一听说左徒在亲自参加排洪,都带上农具赶来开河。人多势众,眼看河道就要疏通了。这时州官从香炉坪赶来了。俗话说:唢呐里吹出笛子音,想(响)的全不一样。他来,是想邀左徒大人去赴筵洗尘的。

  大家一见这位州官,都没理会他。

  州官看见屈原浑身是泥,惊诧万分,躲在一旁不敢作声。

  屈原看见州官,忍住心头的怒火,把一柄鹤嘴锄递给他。谁知这州官是个纸糊篾扎的花架子,使不了几下鹤嘴锄,便四肢酸软,眼冒金花,一屁股坐在地上,干不动了。这时候,洪水猛涨,一个浪头打来,把这个不顾人民死活的州官淹没了。就在州官被淹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块像房屋般大小的石头,堵住了河道,眼看洪水暴涨,恶浪在向人们扑来。屈原怒斥道:“龙多不治水,官大不办事!”他抽出长剑,猛地朝浪头砍去。只听得一声怪叫,偌大一个东西溅到流水的豁口,立即又变成一块房屋般大小的石头。两块石头,紧紧地塞住河口,阻死了洪水。大家惊奇地走上前去,用木杠拗,用麻辫拉。可是两块巨石纹丝不动。屈原气极了。他再次抽出陆离长剑,在剑刃上哈了一口长气,然后走到巨石旁,一剑劈在一块巨石上,一声炸雷,迸出一阵耀眼的火花。就如快刀截豆腐一般,两丈多高的石头,整整齐齐被劈作两半。屈原又走到另一个巨石旁,挥剑劈去,又是惊雷乍起,巨石两开。洪水这才平静下来,乖乖地顺着屈原劈开的石缝流了出去。栗木拗不过鲁班斧,箩筐拗不过铁扁担,巨石也拗不过左徒的除害决心!一片汪洋的乐平里得救了。

  相传峡口这两块石头,一个是兴风作浪的孽龙尸骨,一个是胡作非为的州官尸骨。如今这两块巨石还 整整齐齐、一破两开,摆在峡口两岸。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治洪除恶的功绩,这两尊巨石就叫剑劈石,也叫雷劈石。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8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