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儿童故事 > 益智故事 >

关于人生理想的短篇生活故事分享

2019-10-10 15:47:07
|海愈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所以接下来小编分享两篇理想生活的小故事吧。

  把伟大理想踩在脚下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想的和最后做的总有不同,做好才是最主要的。我最初的梦想是做老师,但是19岁从新乡税校毕业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就去打工了。三年下来,除了结识我这辈子的人生伴侣和收获自信外,并没有多大收获,最终决定回来创业。

  余进:把伟大理想踩在脚下上天眷顾,抛了个馅饼砸中我的脑袋——跟朋友买彩票中得大奖。也正是分得的两万多元奖金,成了我事业的启动资金。三台电脑(一买二借),租来20多平米的小办公室,“青峰”诞生了。

  把奋斗留在骨子里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都极其缺乏,惟一有的是大胆,无知者无畏,只能奋斗拼搏,甚至说是拼命,让别人看到我的勤奋和“强”。就这样坚持了4年多,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青峰不算很大的企业,但发展平稳,前景也不错。我们做的主要是互联网这一领域,毫无疑问,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竞争性,每个员工压力特别大,都希望把这份事业做大。

  然而创业第二年,我就遭遇了第一次寒流。早上来公司上班的时候,所有员工(当时有十几个人)都离职了,只剩下我自己。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职,但意识到自己的管理出问题了。有压力不一定全是坏事,可是他们开心吗?跟着我有什么前途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经过很长时间思考,我明白了:管理一个企业,归根到底是管理企业员工。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员工,什么事也做不成。员工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他们同样是有身份、尊严和地位(不是职位)的人。

  想明白了这点,我没有怪那些离职的员工,反而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正是从这件事以后,我才开始科学地管理公司。

  每天都有新员工加入,为了多和他们沟通,我坚持天天按时来公司上班。一次,无意间发现,公司将近500名员工,我只认识70多人。这个数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同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力求多认识一些员工,让他们更有归属感。竞争虽然残酷,但彼此间的温暖会使整个工作流程良性循环。

  就像我自己一样,没有家人的支持和分享,创业一点意义也没有。家庭在我心中排第一,事业第二。所以,我试着慢慢收心,承担家庭责任。同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初宏伟的目标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件事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好成了我切实的追求。怎么把他们管理好,让他们工作得舒心快乐、提高效率,让公司取得更丰厚的利润,成了我工作的重心。把奋斗留在骨子里,内心的“强”比外表的“强”要好。

  然而,寒流再次席卷而来,我被几个部门主管联合起来将了一军。吃饭的时候,他们集体要求涨工资。但这次我不像第一次那么慌乱。一番思考后,我决定各个击破,这样一来,局面迅速稳定了。后来,他们都辞职了。现在想想,工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全面看待:工资到了,员工水平不到,员工危险了;员工水平到了,工资不到,企业危险了。

  让员工有幸福感

  后来,我更注意协调工资与员工自身的关系,比如招聘的面试环节,我会告诉他们公司的缺点。当然,也告诉他们我的要求。人才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留住他们,不是简单地涨工资就行了,还要让他们感到快乐。公司每周都休息,大小轮休,法定节假日也照常过。给他们留足时间去放松,也鼓励他们去购物旅游。他们只有开心了,才会安心工作。高效、高压、高兴,应该是员工的常态。幸福感很重要。

  现在公司发展越来越顺,将近500个员工了。这些员工从年龄阅历各方面来说都有明显的分层。80前这些人身上有更多的吃苦耐劳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这类员工,我给他们信任。而80后,具体是1980—1986年之间的,进入而立之年,他们已经渐渐成熟,开始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他们,我给空间。他们有什么建议、活动安排,我基本上都支持。虽然我知道,我去做结果可能会更好,但是得留空间让他们去做。1987年以后出生的人基本上可以归到90后,虽然很多人都批判他们,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特别聪明,思维活跃无定式,对他们更多的是表扬。分层管理的直接好处是结构的优化。

  任何一个老板可能都做过假设:我的员工很优秀怎么样,或我的员工很糟糕怎么样。这就涉及到管理技能的问题。两种不同的假设,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我更多的是“无为而治”。我相信我的员工是优秀的,不需要制度约束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当初的100页削减到现在的30页,每一方面尽量不超过10条,而员工并未因此放弃自我约束。新乡营销部经理是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一开始管3个人到后来的30个人,再到整个安阳地区,我相信她能做好。(即使现在待产在家,我还鼓励她按照之前的方法来管理。)

  同时,我要求人人都有目标,“人人头上有把刀”,一周总结一次。这样,每年公司业绩的完成与目标的误差只有5%,再好不会超过105%,再差也不会低于95%。

  创业当如乔布斯

  我们和百度合作,百度卖的是产品,我们卖的是服务。其实,不管做网页网站还是开发程序和软件,卖的都是“服务”产品,是为了广告的推广与发行。

  一个企业做好了,就加大广告投入力度,做得不好也不可能不做宣传,毕竟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只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和百度的关系就是飞机场和飞机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负责好飞机的安全降落。

  我力求让自己“辛苦一点”,这辛苦不在身体,更不在精神,而是说作为一个老板,也像其他行业一样,最起码经常上班。中国很多企业最后都倒闭了,差不多都是企业做大之后老板松懈了,开始游山玩水。如果真能玩出一个好企业,那这个人绝对是天才,而且人人都可以做企业了。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是。凡是伟大的企业家都不是游山玩水消遣而来的,是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辛苦工作赢来的。

  做企业一定要专一。从2002年创业开始,我做的就是现在的产品,一直做,做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好。互联网是个很宽广的东西,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人人都可能成功,但谁也不能一个人就把所有的钱赚完。把一个行业做好,做精细,做得与众不同,就是成功。

  公司发展到今天,不仅解决了我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而且生活得相对不错。有能力去帮助一些人了,我开始带领大家做公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学会了感恩。不管怎么样,至少你比受捐人得到的多,暂时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去做。我们把方向主要集中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每个月我拿出500元,员工则从1元起,数额不等,自愿加入。我告诉他们,一旦加入就必须坚持10年。

  带领大家做好事,就意味着不去做坏事;不做坏事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创业之初,目标高远,巍然如山,伟大存在于未来;匆匆十年,目标仅仅是做好当下,伟大存乎步履之间。或许有人认为我已小有成就,会自感志酬意满,不愿阔步前行。其实不是的。相反,我早已把心目中的理想揉碎,铺陈在今天和明天,更加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如果非让我对未来有个描述的话,我希望我的企业是最快乐、最温暖、最和谐、最具青春脉动的企业。

  最“伟大”的理想

  孩子们那些“宏大”的理想,到底出自哪里?是他们自己的愿望,还是父母期望的投影?

  “没有理想”的孩子

  星期五,我去参加女儿叮叮的校内联谊会。

  最“伟大”的理想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和父母齐聚一堂,气氛非常热烈,老师见势抛出老套的话题,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小家伙们踊跃发言,医生、老板、董事长、科学家、宇航员……每个理想都无比伟大。

  轮到叮叮旁边的男孩时,他停顿了一小会,才嗫嚅道:我,我没理想。

  热闹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孩子和家长们都看着这个“没有理想”的男孩。老师也很惊讶:为什么呢?难道你长大了就不想做些什么吗?

  他回头扫视了一眼坐在后排的母亲,鼓足勇气为自己解释:“其实我有很多理想。”他的脸涨得通红,“我想做清洁工,但妈妈骂我不争气;后来我又想卖花,结果爸爸也骂我。”

  当理想一再被父母否决,最后就没理想了。

  男孩的妈妈立刻起身为自己辩护:老师,这孩子没有一点伟大的理想,尽给我们丢脸,可怎么办?

  老师并未正面回答她,只讲了两个故事给我们听。

  有一个小孩,他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海盗,梦想拥有一大箱珠宝,然后抢一个漂亮的公主。”老师却给他打了高分,称赞他的理想有创意;还有一个小孩,他的理想竟是当掏粪工人!全班50个同学,有30个想当科学家,10个想当工程师,还有9个想当艺术家,就他一人与众不同且胸无大志。但老师给他的批语是:感情真挚,构思独特。

  “海盗”长大后当然没有做海盗,后来成了风靡华语歌坛的情歌王子,他叫张信哲。“掏粪工人”其实也没有掏过一天粪,长大后当了作家,他叫郑渊洁。

  变成小鸭子,成为超市阿姨

  这两个故事坚定了我对叮叮理想的支持。第一次问及女儿关于理想的话题,是在她三岁时。

  “叮叮长大想做什么?”

  “变成一只小鸭子。”

  当时,她的回答立刻遭到爸爸的否决:不能做鸭子,我们是人嘛,怎么把理想降到与家禽做伴?

  叮叮其实不懂什么叫“理想”,也不懂爸爸成人化的解释。三岁的她只是觉得小鸭子很可爱,“可爱”,难道不是小女孩追求的梦想之一吗?

  几年过去,随着对这个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她的理想也在不停变化。这次老师再次提及此话题,叮叮也认真地想了想。轮到自己回答时,她童声朗朗地宣布:我想做一名超市阿姨。

  因为有了前一个孩子的铺垫,父母们不再对这样普通的理想感到意外。我在心里暗笑,热爱零食的叮叮只想到如何和超市食品亲密为伴,她还没有能力考虑到阿姨们只在超市上班,也不能随意吃的,她头脑中的工作是一个玩的概念。

  老师并未笑话她,但也只象征性地夸奖了叮叮几句,她却因此很开心。

  理想背后的爱心

  结束了这次家长联谊会后,我和叮叮在回家路上照常路过那家常去的超市门口。她突然拉住我的袖子,说想进去看看。

  在超市的零食架旁,一个孩子正在为妈妈不肯给自己购买喜欢的糖果而伤心流泪。这样的情景几乎每次都可以看到,有更彪悍的孩子甚至会号啕大哭在地上打滚,直到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为止。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和旁观者一样,埋怨那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太溺爱。可这次,叮叮看着那个哭泣的小朋友说:“妈妈,如果我是超市阿姨就好了。”

  为什么?我问。

  “如果我是超市阿姨,就可以拿那些糖果哄小妹妹让她不哭了。”

  糖果也是叮叮的最爱,她知道这些甜美的味道有多大的诱惑力,那根本不是一个孩子能靠自己的力量抵御得了的。

  这时,我才知道她想做超市阿姨的理想,其实是希望将来可以拿超市的糖果哄哄这些孩子,虽然她没有考虑到阿姨也是要付钱买糖果的。

  我被叮叮的满怀爱心打动,孩子的理想有时竟缘于她想要实现一次善良的施舍。我买了糖果给她,看着她分给几个哭闹的小孩。叮叮的眼睛里装着大人才有的柔情。

  我牵着叮叮的手,心里荡起阵阵骄傲。从孩子这里,我得到了一个母亲所能得到的最贵重的礼物。如果我在她说出“要变成一只小鸭子”时就否决了她的理想,为她说出“成为超市阿姨”的话时感到丢脸,她今天怎么可能做有爱心的“超市阿姨”?

  与这样伟大的理想相比,我们刻意引导的那条成长路,也许只会让她像催熟的草莓一样,变得现实而平庸。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981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