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六百字观后感范文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孟子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孟子》的六百字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孟子》的六百字观后感范文1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
《孟子》的六百字观后感范文2
《孟子》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孟子》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体会颇多。
孟子一生都在追求仁义,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孟子对“仁”的重视。在第一章第一节,孟子初会梁惠王时,对王“曰利”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仁”的重要性:“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在第二节,我们便认识了周文王这个人物。他就是以“仁”来行王政的典范。《孟子》书中多次提到这位伟大的君主。他建台子,挖水池,老百姓都很乐意帮忙,在文王说不着急时,竟还愈加卖力,还将台称为“灵台”,将池称为“灵沼”。麋鹿鱼鳖都可以在其中快乐地生活。各国老百姓都愿意成为文王的子民,在其治理下过上幸福的生活;面对蛮横无理的昆夷,文王还可以放下架子,做到有礼有节,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所以,他深得民心,成为百姓“引领而望之”的君主。这才会有后来孟子的一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这就是仁德的魅力,有仁则王。
“仁”的力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不论何时何地,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民谋利的君主和官员,永远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汉文帝在位时,躬行节俭,励精图治。采取了“薄税敛”、“省刑法”、“以德服人”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富裕,天下小康。焦裕禄为兰考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后成为官员们学习的优秀楷模,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干部和群众……
“仁者爱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为政者,我们每个人都要将孟子主张的仁义藏于心间,处处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以仁处事,这个社会才会和谐美好。孟子的仁义主张在当时虽不得赏识,但是却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考验,我们现代人应深刻领悟,将其发扬光大。
《孟子》的六百字观后感范文3
在读《孟子》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孟子却知道的甚少。后来通过诵读《孟子》,才发现孟子的高明之处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孟子主张“仁政”,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统治者能够以仁治国。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认为“性本善”,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也只有不断地完善,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学习。
《孟子》的六百字观后感范文4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孟子》的六百字观后感范文5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