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
影片《钱学森》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触是,家庭的和睦是事业的基础!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欢迎阅读。''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1
几经周折,终于看完了《钱学森》,最后看哭了,还没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们记得带纸巾进场。下面我想说说看这部电影的几番周折。
《钱学森》从开始拍那时候已经翘首以待的了,终于等到要开播的时候,于是托朋友买了几张代用券,只等上画了。
结果,3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东莞几大电影院,除了万达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场,这让我首映日去看电影的计划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项推不掉的活动。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万达,看七点钟的那场。
我对相公说,今天娘子我高兴,我请你看电影,你陪我看电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说,还不如说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纠正他这个想法说,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怀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看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传记,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爱国情怀以及报效祖国的高尚品质。
其实严肃认真态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买票的时候看到电子版上写的是七十一张票,可实际收是五十,莫名有种感伤,难道还要打折么?
我们算是挺积极的那个了,提早十分钟入场,场内一个人也没有,快开场时候有两个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进来卖零食,还悄悄的说,才两个人....
快要开场的时候,相公跟我打了个赌,看这场会有多少人来看。我看买票的时候除了我们两个还有两个人买票,就说大约十个吧。相公说会有二十个左右。
等电影快要播的时候看到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我立马就改口说十五个左右。结果散场的时候,我在擦眼泪,相公在数人数,连上我们一共十八个观众。上座算是不错了。。。。
电影看完感觉挺好的,在美国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讲得真的很好,听着很舒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看着真的很让人动容,的确是如此的,在那个年代海外许多知识分子都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愿望纷纷回国。至于回国以后,各人的际遇各有不同,钱老算是其中幸运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两弹那部分,真的很振奋人心,血都好像随着那喷出的火焰沸腾了。尤其喜欢那句“手上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确实是这样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须手中有长剑,长剑归鞘,手捧玉圭,绥靖四方。因此我特别喜欢片头对两弹一星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的致敬。
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觉得这部主旋律的人物传记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两弹一星的元勋,更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带着人间烟火气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怀,有学者的严谨,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诚。它带来的更多是来自于人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事业成功带来的鼓动。
最后的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当看到坤哥带着助听器看着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间有种厂花附体的感觉........
电影的泪点都在后面,新兵来了,都挤着去看钱老,钱老说他其实跟他们没两样,他不过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钱老对蒋英先生说自己对她的亏欠。还有最后送别钱老那段记录片。都是催泪点,很久没有电影能像这部电影一样让我这样流泪了。当年听说钱老先生去世的新闻,我感叹了很久,后来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觉那个辉煌的时代真的要谢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记录片,钱老说那段话,大概意思是人不仅要有科学,还有有文学,音乐等等。这话真的很令人回味,当今教育着意培养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欢片子把纪录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这种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终于看到翘首以待了很久的《钱学森》真的很高兴。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2
钱学森生于1911年,享年98岁,是我国杰出科学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著名“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殊荣。
这部影片,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钱学森爷爷光辉的一生。解放前,他在美国求学。学业有成以后,在国外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当他得知了中华人民成立的消息时,这位热爱自己祖国的海外赤子,强烈的爱国之心驱使他一定要重返自己的祖国,准备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尽一份力。
可是,因为当时钱学森爷爷已经是一位才学渊博的科学家,对航天科技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国政府使用各种手段阻止钱爷爷回国,并把他关进监狱。在留居美国的科学界人士鼎力相救下,他才获得自由但是还是不允许他回国。从此,他就更加发奋的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回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中国政府历经周折,他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钱学森爷爷回国后,对航天的研究没有丝毫的松懈,更是争分夺秒的抢时间进行科研。当时的中国科技很很落后,科学家也很稀少,他一边进行科研一边从事教学,手把手教学生。为祖国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
经过他带领众科学家的一致努力,在1960年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单合一”也顺利的完成。那一刻起,中国人终于可以昂起头,挺起胸对着外国人高喊:“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钱学森爷爷是个很乐观的人,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二号却不幸发射失败。当时,大家都有些灰心丧气。钱学森爷爷却安慰战士们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一个‘东二’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咱就给它射上去。”在钱学森爷爷的鼓励和带领下,战士们积极努力工作,我们国家的航天科研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国家,由科技贫瘠逐渐变成了科技强大的国家。
在电影电影接近尾声时,画面上钱学森爷爷和蒋英奶奶的那段对话,更是感人至深。钱爷爷对蒋奶奶说:“如果你不是嫁给了我,将会成为一位著名的歌唱家。”而蒋英奶奶坚定的回答:“在中国,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可以没有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3
影片《钱学森》带给我的最直接的感触是,家庭的和睦是事业的基础!
钱学森和蒋英真挚相爱、至诚相待,一同去美国,又一同选择回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与蒋英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走向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学森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呼吁: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受到官场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当今中国一些原本做学问的人也向“裸官”们学习,将自己的亲属放在境外,这些人不可能有完满的家庭生活体验,也不可能有真诚的信仰,更不可能对国家和民族切实担当责任,这些因素共同的影响是“裸学者”是难以做好学问的。
因此,每个真诚献身人民幸福事业的人,先要保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4
这是支部组织看电影《钱学森》后,要求每人交一份观后感。想到哪,写到哪,算是完成组织上交的任务吧。
手里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这是电影《钱学森》的一句台词。新中国从1949年建国时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能舒服的坐在电脑前上网,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受着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一个伟大的身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他就是钱学森。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国?这只能问他自己了。可是,我从钱学森的行动中感受到了支持他回国的是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深的热爱。钱学森师从冯·卡门,在美国有着优厚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尽管受到了猜疑甚至被关进监狱,长期监视居住,但作为顶尖科学家,除了尖端的国防工程不能参与以外,在学术研究和生活上仍然是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经典论著《工程控制论》的出版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希望祖国繁荣富强,这种对祖国的怀念是不可替代的,钱学森报效祖国之心一直激荡着,从听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那一刻,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信念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即使是去种苹果。美国的遭遇更是强化了这种信念:没有强大的祖国,手里没有剑,那么作为个人,无论多么优秀,也不能得到尊重,只有祖国的强大,手里有剑,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重。正是对祖国的这份眷恋,钱学森历经5年的波折,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一回,就再没有离开过一天。。
回国后干什么?这一点,钱学森有着清晰的思考:在中国当时的内外部环境下,首先的目标是掌握导弹技术,打破美苏的技术封锁。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薄弱的工业基础,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钱学森没有退缩,没有灰心,反而有了更大地动力。为什么?电影中劝说友来参与原子弹研制时,钱学森道出了原因,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决: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争议和质疑,但是我认为这是对抗侵略者的准备,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没错,这就是一名科学家的选择。“不能带着疑点上天”,至今作为中国航天人最基本的守则,保证着中国航天之剑永远锋利,承担起保卫祖国的国之巨器的伟大而光荣的使命。中国航天事业在钱学森的指引下,从导弹到卫星,到飞船,到载人,一步步发展壮大,中国人的脚步已经迈向了遥远的星际。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没有辜负这个称号,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作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推广者,他持剑报国,为中国赢得和平和尊重,用自己的语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保证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的力量支撑而不懈的努力工作,做出了伟大贡献。
钱学森留给我们的太多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继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亮剑的精神,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奉献终身。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700字作文5
新中国的建立,使无数海外弟子看到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其中一员。在这当中,以钱学森为首的尖端人才,却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但是如此,他们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建设。尽管在美国受到特工的监视,尽管被关进监狱,尽管不能再工作,钱学森都从未忘记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在一系列斗争之后,海外的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祖国。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他,就是钱学森。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讲述着钱学森在美国时期对美国的科学贡献,钱学森与妻子生活爱情点滴,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们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钱学森临危受命担负起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重任,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环境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举步维艰,甚至对美国科学家看来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借助美国先进的科学条件足以让钱学森顺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学创造力助其享誉盛名,可是钱学森宁愿“回家种苹果”也不远忍受美国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此处家国情怀通过中美之间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环境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通过所学技能报国的执着。
甘肃科研基地漫天黄沙、物质匮乏,正直中国面临三年重大自然灾害时,苏联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苏联科学家导致科研进程遇到严重阻碍,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彻夜奋战,面临着种种现存的和未知的挑战,冲出重围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而后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家的军事和科研实力,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时,所有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无憾于人民、无憾于国家、无憾于人生了!
他们的梦想和执着已经随着蘑菇云和卫星的升腾绽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富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和钱学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钱学森在美国被困期间,蒋英所展现出的冷静和从容,以及回国后全力照顾家庭,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都让我对这位夫人充满了尊敬。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和他脸贴脸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了所有的人。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