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范文
《人间正道是沧桑》通过两个家庭悲欢离合、血泪爱恨,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五年里,中国现代史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这两大政党的成长、发展、合作和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欢迎阅读。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1
人的命运总是同时代联系在一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用纪事笔法讲述了一个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和救国救民的人物的命运转折,暗含着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本来我很少看电视,更很少看这个50多集的长篇电视,所以当我最初看到这部电视片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投入很深,只是追随电视剧《潜伏》的主人公扮演者来看的,可随着《人》剧的逐集观看,我慢慢被吸引了,尤其是剧中的正派人物代表——杨立青那份对信念的执着坚守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他不为荣华富贵所囚,不为生命危险所吓,不为纷繁尘事所惑,不为命运沉浮所折,毅然投身革命工作,执着追求革命理想,坚守自己认定的革命目标,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党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命运发展,集中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奋斗特征。
人的命运又是与自己的奋斗拚搏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无论世事沧桑如何变幻,身处其中的我们,都在按照自己前进的方面往前走,都在前行的道路上坚守着一份执着,我们用自己的行为方式昭示着我们的存在,也用自己的理想鼓舞着我们前行,用顽强和奋斗实现着我们的人生价值。俗话说,命由天定,运为人求,说的就是人的奋斗和拚搏改变自身命运的道理。
老一辈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已经成为红色中国的发展起点,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页历史被永远地翻过,告别起点,我们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新征程。少了一份“风在吼,马在啸”的豪迈,也少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豪情,但我们现在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在了前进的大道上。共产党人的那份执着信念和对信仰的坚守得到了衣钵传承,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也正是基于对个人命运发展的思考,基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期网络社会下人们思考和学习的优势,重新聚集起思想碰撞和学习交流的活力,中心第二党支部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了这个党员的思想家园——红色一家e,期以打破时空的阻隔,凝聚思想火花,继续坚守和传承这份信念。
新建立的思想家园是一个平台,是我们支部每一位成员自由交流的场所;也是一个纽带,通过她联系我们每一位党员职工的思想脉搏;更是一个信念坚守的阵地,在这里我们传承并发扬老一辈们的闪光信念。愿党员之家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家的成员越来越多,永远充满活力和欢笑。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2
目前央视8频道及一些省台正在热播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各种媒体也在热炒这部电视剧,就忍不住观看了几集。它所描写的就是以几个家庭为背景的1949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或者说是1924-1949国共两党的残酷斗争史。其中主线是杨立仁()、杨立青(共产党)兄弟俩互相残杀的历史,或者说是广州黄埔军校中的两党互相残杀的历史。这样来编故事,确实有相当深刻的涵义:这段历史其实就是俩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或者说是中国人分成两个集团(党派)互相残杀的历史。
难道这就是"人间正道"?我们不知道代表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代表的共产主义到底哪个算是真理?难道为了一个什么主义就可以互相残杀?如果为了一个什么主义,人们就可以互相残杀,那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个邪恶的主义!一个不把尊重生命当回事的主义,一个根本不懂基本人权的主义,真值得中国人去信仰?问题就在于就是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会信仰这种靠杀戮掌握政权的主义,所以中国人信仰这两种主义只是文化的表像,而骨子里依然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我们不清楚在国共两党互相残杀的几十年间,到底有多少中国人的生命被摧残、被毁灭?据有关的历史估计,所谓"消灭八百万蒋匪军"之类,加上共产党的近千万烈士……应决不少于数千万吧!其中和的确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不过,难道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就可以轻松面对?中国人(主要是这两党)为什么至今都还没有一丝的忏悔之意?甚至还在那里宣扬这种兄弟相残的战绩,把许多非常残酷的国人相杀场面放在青少年们的面前,培养他们从小就要痛恨大人告诉他们的'阶级"敌人",培养一种可怕的阶级仇恨!
我不知道大多数中国人在观看此类电视剧时的感想如何?如果依然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的那种感觉,可以说中国人实在太可悲了!在经历了这么残痛的历史之后,许多人居然没有多少长进!至今还不懂得什么才算是"人间正道",不懂得不同观点和信仰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互相残杀,不是残酷的暴力手段,而应该是互相协商,互相妥协,就是在互相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些较为公正的社会运作游戏规则。那种自以为是"真理"的代表,且以这种"真理"随便杀人的年代与意识形态应该成为历史了!美国总统前些天就某一坚持实施晚期堕胎手术的医生被谋杀案件发表谈话时清楚指出:"美国人就不同问题存在的分歧不管有多深远,都不可以用邪恶的暴力手段来解决!"但为什么如今还会有这样多的中国人不明白这简单的道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3
看完全剧,感叹有之,唏嘘有之。杨家和瞿家理不清的纠缠和血脉相连、情义相系,应该是作为那个时代,千万个家庭的一个缩影。信念和理想这个东西,真是无价。在那样的时代,信念和理想就是支撑一个个体人生的基本动力,国家民族风雨飘摇,几多磨难,但多数个体都始终能坚持各自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大可不必用“非黑即白”的准则去判断一个人,没有随波逐流的人,起码他们体现出各自的主体性人格。反观今时今日,信念和理想在人很年轻很纯洁的时候,还是那样地饱满那样地有张力,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人的信念和理想就丢了,变色了,混乱了,随波逐流者众。正如立青最后的内心独白:今天的年轻人绝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我们要记住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英雄先烈,更要记住的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精、气、神,就是理想和信念。《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现在的人们,当你坚持着应当坚持的信念和理想,信念和理想的力量是你想象不到的,信念和理想是能够支撑起你的人生的!!
有时候,认真看一部好的电视剧的时候,就像在读一本书一样,台词和情境,不同的电视剧高下之分还是很明显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算是当作看一部小说一样来欣赏的。贯穿始终的,在我看来,就有两个主题。一个就是用事实讲述国民党败退台湾、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另外一个就是一个情字,爱情在剧中没有,有,但与以整体态势出现的亲情、血脉相连之情比起来,并不是剧本要强调的重点,贯穿全剧主要人物的是亲情和民族之情。
立仁是做情报工作的,说白一点,就是特务工作,他最出色的工作表现就是在八年抗战中对日本人的的情报工作,这个时期,亲情和民族之情成为他不竭的营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是跟自己的兄弟终于在同一个战线上,所以收到立青发来的“白毛浮绿水,黄掌拨清波”时,那种感动,再也抑制不住。立仁的政治信仰不同,但是他作为杨家长子,始终都希望维系一个温馨圆满的家庭,所以才有败退台湾前,看着少了立青的全家福,那句伤感的“少了一个人啊”!想来最后一个人到台湾,怕是要朝思暮想在大陆的弟弟妹妹和长眠的父亲了。杨老先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不管国民党、共产党,不管怎么斗争,作为杨家大家庭的一份子,他都将他们写在了一本家谱上,一家人就是一家人。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曾经我对这一点确信不疑。现在我倒是认为历史还是充满着偶然性,台湾和大陆的现状不能说是历史的必然,国共合作破裂也不能说是历史的必然。历史是靠人民推进的,但在某些关口,可能被某些人、某些团体作了错误的导向,人民在背后推动历史,从而也可能走到岔道上去。蒋中正先生就是做了错误的导向,从而最终让台湾走到的岔道上,然后中华民族又被老美摆了一刀,没有牢牢把握住自己民族内部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和时机,造就今时今日两岸的分离局面。这其中必然和偶然的碰撞,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人间正道是沧桑》间接地告诉我们,世界上从来就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族的中国,大陆这边的、台湾那边的,其实都在一个家谱一个民族谱上啊! 期望着在历史的必然和偶然的碰撞中,在人民的推动下,立仁、立华、立青、立秋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们,终将在杨老先生的墓前重聚!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4
在家闲来无事,看到电视里重播《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将这部片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原本以为会是一部正面的说教历史题材,却意外觉得是部很好的片子,至少是一部有精神内核的电视剧。
也许这部片子的拍摄有很多的政治因素,也有拍摄的政策使命,但是这部片子还是很好的揭示了人物脱离不了历史脱离不去时代的束缚的规律。有的时候,人就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前行,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对于历史,究竟哪一种观点比较正确,其实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更重要的事情在于,历史是否是回归人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中国传统的历史观是有其缺陷的。比如说,把马克思划分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生搬硬套在历史发展进程截然不同的中国,认为凡是农民起义都是进步的,推动历史进程的。这样的历史观显然是出于我国目前政治局势的需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意识形态标准。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历史事件简单地划分为非此即彼的两个概念——正确的错误的,进步的保守的,革命的反革命的,这种为了政治而学术的理论,有其内在缺陷实在是理所应当。我们国家的当权者总有一种家长的观念,西方各国讲民主就说要统一全民的观点,作为各项决策的依据,我们偏偏要加上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的家长总是害怕我们学坏,只告诉我们一个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如果一辈子只听说这么一种论断那也就罢了,但万一不慎听说了一种“歪门邪说”,那又如何是好呢?所以遮着掩着总不是个办法。如果我们的历史观始终是多元的,始终是允许所有人各抒己见的,那么听的人也会自觉地产生一种免疫功能,也会逐渐形成自己判定的'标准。如果可以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多一点客观地陈述,少一些主观的判断,以逼真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为己任,而把一切评价的工作留给每一个读者,也许是于读者也于这个国家最有利的一种历史写作方法。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5
最近以来,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精心编造的作品起码告诉我这样一个观点: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一个姓杨的和姓瞿的两个富人家族成就了一部国共内战史,穷人们被忽悠成了只配两个端着枪对射的团队。这两个团队的组成在开始时,一方面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后来,一方面还是由农家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是"武装起来"的农民;再后来,一方面仍然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另一方面也是由工农子弟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士兵们的血肉在炮火的锤炼下锻造成了将军们肩章上耀眼的星,而炮灰们也并没有达到他们想像的那样:全国解救以后,上学不要钱、火车随便开、农民有地种、工人有工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上层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在舍弃了一部分家产和人口后,最终当上了总统、总书记员、总经理等。
如果他们当初不领导穷人胡闹,尽管他们努力奋斗几辈子,无论如何也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的。而"喜儿"们呢?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上吊"自杀改成了"上塔吊"、上珠海大桥自杀罢了。这部电视剧意在告诉穷人:不要以为我闹革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不要以为我们的子孙做了官你们就不服气,我们一年才强取了6K多万你们就很惊讶,其实我们祖先本来就很阔!天下本来就是我们的,不服气不好使!
胡南和平解放的的结果变成了这一家子英雄们了却恩怨的收场戏。想起了元代一位哲人的散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这部作品生动的诠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