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观后感范文
《追风筝的人》是朋友在BLOG上推荐的,她说看了欲罢不能,激起她了解阿富汗的冲动,于是她又看了这个阿富汗作家的第二本写阿富汗的书《灿烂千阳》。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欢迎阅读。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1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位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同他爸爸的仆人的孩子哈桑本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在玩耍时所犯下的错误都由哈桑独自承担下来,当阿米尔被别的孩子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无所畏惧的为阿米尔挡下来,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让阿米尔得到他爸爸的喜爱,独自一人凭借他精湛的追风筝技巧为阿米尔追最终的蓝风筝,但迟迟没有回来,阿米尔便决定去找哈桑,在一个巷子里他最终找到了哈桑,却发现哈桑正在被阿塞夫欺负,作者由于懦弱只敢在角落里看着哈桑被欺负。之后由于作者受良心的谴责,每晚都失眠心境低落,为了让自我好受,就把一些钱放在了哈桑的枕头下头让他爸爸发现从而让哈桑一家离开了。之后由于塔利班组织的执政,阿米尔一家也不得不移民美国。
二十年后,当阿米尔重回故土看望病重的父亲的合伙人拉辛汗时却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哈桑竟然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表示对哈桑的歉意作者孤身一人前往战乱连连的故土寻找死去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但作者却惊奇的发现索拉博竟然在旧敌阿塞夫手上并与之进行决斗,最终索拉博用弹弓击伤了阿塞夫的左眼并成功的逃脱了。几年后阿米尔收养了索拉博,并将他带到了美国。小说最终以作者在美国放风筝,成功击落敌方后索拉博为他追风筝而结尾。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了震撼,因为我们是和平时代的孩子,是共产主义下的孩子,我们无法理解战争的残暴,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哈桑会无谓的将阿米尔挡在身后而阿米尔却无所作为。经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哈桑对于阿米尔的浓浓的爱,那以跨越了阶级,是发自内心的爱。而阿米尔虽然也和哈桑做了朋友但在他的心中他只是一个玩伴,因为他只在没人陪他玩儿的时候才去找他,对于他来说哈桑只是一个无聊的时候能够玩儿的东西,艰难的时候能够牺牲的东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米尔也逐渐明白了自我的过错,不畏艰难前往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儿子,也如同哈桑幼年时保护他一样在阿塞夫的手下保护哈桑的儿子。全文开头和结尾都有风筝,而“追逐风筝的人”也不只是说哈桑追逐风筝,也是说阿米尔追逐哈桑的性格逐渐变成一个他爸爸期望的那一种人。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2
“为你,千千万万遍!”当提及此书时,阅读过的人首先想起的大概就是这句话了。这不是一对情侣之间的山盟海誓,也不是夫妻之间的深情对白,而是两个孩子,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之间的情谊——阿米尔和哈桑,后者对前者说的。两人生活在作者的故乡阿富汗,因为种族不同的关系,哈桑是仆人阿米尔是少爷。可两人也是朋友。
阿米尔和哈桑一起长大,但只因种族不同,两人虽是朋友,但正如阿米尔所想,“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阿米尔是富裕人家的孩子,是幸运的,但他有时也是自私的。他讨厌自己的父亲关心哈桑;因为他渴望父亲能多关心自己。因此在风筝大赛上,他和哈桑一起拼尽全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只有追到那只落败者的风筝才是真正的胜利,才能的到父亲的赞扬,于是哈桑去追了。去之前说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风筝追到了,可哈桑却被人欺凌了,而阿米尔目睹了一切却没有勇气站出来,因为自己懦弱,只有哈桑保护自己自己则没有勇气站出来。风筝到手了,父亲表扬了,但一切都变了。
阿米尔因愧疚选择迫使哈桑离开,两人最终在一个雨天,没有一声再见,便做了永别。不久,战争爆发阿米尔父子移居美国父亲体现出了一个父亲的伟大。阿米尔成了作家,结了婚,父亲也去世了。一天收到了一个电话,父亲的朋友拉辛汗打来的。这个电话让他决定重新踏上离开了二十多年的故土。
拉辛汗告诉他哈桑的情况,一样结婚生子,但在不久前死了,留下一个孩子。而你阿米尔一定要去就这个孩子,因为他是你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孩子,是你的侄子。阿米尔艰难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并得知哈桑从未怪过自己的自私与软弱,他还是那个敬你、爱你的哈桑。最终阿米尔几乎是用自己的性命救出了孩子。但孩子却不信任他,一直到某次风筝大赛,风筝飞起……
整本书的主题是“救赎”。正如他所说“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阿米尔和哈桑是无辜的,种族是不可改变的,反之,他们是可怜的,故乡狼烟四起,亲人离散,整本书勾勒了人的本质,读完后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如何来说。战争带来的不幸,自我的救赎,人性的本质交织出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结——“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3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它给我的感觉是深沉的,懊悔的。我能感觉得到作家写它时的沉重,忏悔和渴望赎罪。
这本书和其他的小说不一样。这本书全文的感情一向很平稳,没有刻意加工的大起大落,全文像流水一般流畅,以平淡的字句反映出了内心深处的感受,给我,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撼动。一般讲人性的书都会以一种黑暗的角度来描述,其实这种书我一点不喜欢,因为它们大多都很压抑,我亦不喜欢那些书的作者,因为他们给人一种卖弄学识以及阅历的感觉。而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却真实的让人感觉到他心中的情感,丝毫不做作。
我喜欢文中的哈桑,因为他忠诚,真诚。他不仅仅一次的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每当我看见这句话,我的心中都充满了感动和震撼。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我想他真的拿阿米尔当朋友,并且是能够献出生命的那种。但阿米尔不那么想,他从不把哈桑当朋友,他嘲笑他昧,甚至于在看到哈桑被欺负时,选择独善其身。尽管他事后很懊悔和羞愧,但正因这份懊悔和羞愧,他犯下了更严重的错误。他陷害了哈桑,陷害他偷东西。哈桑和他的父亲离开了,但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还未终止。
当阿米尔和父亲到了美国时,他对在阿富汗的哈桑感到十分抱歉,当他回到阿富汗想要赎罪时,却被告知身为他弟弟的哈桑已经死了,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还在继续受苦。阿米尔费尽千辛万苦把他从自我的老敌人手里救出来,并带到自我身边抚养。当他和侄子一齐放风筝的时候,他仿佛又看见了儿时欢乐的自我。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或是赎罪,或是追梦,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条件,但我们必须要去追,要有追的勇气。
放风筝的人在前面跑,而追风筝的人一心一意的在后面追,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
“我追”读完最后两个字,我轻轻将书本合上,眼泪浸润了我的眼眶。这是第一次那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不再是戏谑,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静静地用心读。
“为你,千千万万遍。”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内心仿佛迷失在纵横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晕占满心扉;像落入蜘蛛网的飞虫,无力的挣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脚心的疼痛,像掉入万丈深渊,不安的情绪像芥末,呛入鼻腔,呛入大脑。这是第一次那么靠近一个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边,离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动荡,除去那些战乱,我45°仰望天空,咧开嘴角,看,那些曾经飞扬在阿富汗上空的风筝,那些执着的单纯的追风筝的人。
哈森,阿米尔,两个十二岁的少年。最初的最初,他们是最亲密的朋友,一起嬉戏打闹,一起憧憬未来。那幢房子,那堵“病玉米之墙”,那株石榴树,那个地方的一切一切都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他们彼此互相靠近的心。有时候会想:是不是只要长大了,过去那些单纯无比的东西都会变质。时间过去,他们在一点点长大。阿米尔发现爸爸对自己的冷淡,而对哈森却总是给予鼓励和赞赏,
他开始慢慢感觉到失落,偶尔也会发发脾气,却总是被哈森的宽容所化解。有时候想:如果这种欢乐时光能一直持续到永远该多好。可是没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灾难早已笼罩在这个城市上方,随时能将他们的友谊无情摧毁。
一次追风筝的比赛打破了宁静的一切。阿米尔亲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训。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为他挺身而出一样。可是他没有,仅仅因为他的懦弱。他就这样把哈森落在了那个小巷子里。从此,哈森成为了他生命里的一个恶魔,他处处躲避哈森,最后还设法赶走了哈森。后来,自己也跟父亲远离阿富汗,去了美国。就这样,带着缠绕了一生的负罪感去了美国。
四分之一的世纪过去,父亲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那个曾有自己无比欢乐的童年的地方,那个记录了他与哈森友谊的故土。只因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决定勇敢的迈出救赎的第一步。可是,一个惊人秘密被揭开。阿米尔与哈森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过去的种种,似乎理解了过去父亲的做法,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伤害了哈森。经过深刻的反省后,他决心找回那个遗失了过去的自我,找回遗失已久的善良。他收留了哈森的儿子,虽然最后自己伤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遗失已久的东西。
那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风筝再一次高高飞起。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5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是啊,爱,无处不在。想要发现爱,就必须要用肉眼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就在此时此刻,我感到自己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感情的涟漪,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一切的发生只因为我读了《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从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爱,而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
不错,正如对这本书的评价一样,这是一本可以洗涤、净化人类心灵的旷世奇作,是两本可以让读者对爱产生多种理解的书。总而言之,这两本书是神奇的,是能让人为之振奋的。
至今还没有忘记这本书中的那些情节:哈桑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脚之后。在那一刻,哈桑对阿米尔式是付出的爱,是朋友对朋友之间不求回报的爱;在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小巷里的一切。知道了他站在那儿,却袖手旁观。知道阿米尔背叛了自己。知道自己曾经最信任的朋友竟然陷害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他。哈桑没有揭穿阿米尔的罪行,没有把残忍的事实说出来。而是原谅了他,宽恕了他这背叛了朋友的人,宽恕了他这负满罪孽的人,也宽恕了他的心灵。在那一刻,哈桑对阿米尔是宽容的爱、仁慈的爱;在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的亲生兄弟,而此时哈桑却已经死了的时候。回想起自己过去对哈桑的种种伤害、逼迫,而哈桑却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自己,阿米尔愧疚万分。在那一刻,阿米尔对哈桑是一种愧疚的爱,一种兄弟之间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爱。没错,是血缘、是兄弟情、是爱把他们牵在了一起,让他们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确,尘世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我想,也不寞过与骨肉分离,遭到背叛。而哈桑,他的一生中,就经历了这两个最大的痛苦:爸爸死了,而他自认为最好的、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也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了他。他没有过多的悲伤,没有过多的叹息,也没有对别人或是对苍天的埋怨,就连一丁点也没有。他还是从短暂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还是以他无比仁慈的心包容了阿米尔,甚至还告诉自己的孩子:那个背叛了他的人是全世界最好的、最优秀的人,也是他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会如此得仁慈,如此得善良、如此地包容他人?难道是因为他胆小、懦弱,不敢揭发阿米尔的罪行吗?我想,不是的。这一切只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对别人的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爱,也充满了包容、仁慈的爱!这整本书都在讲述爱、强调爱。是的,不管是哈桑对阿米尔好,阿米尔对哈桑也好,他们之间都充满了对对方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宽容的爱、愧疚的爱,等等。这些爱让我们为之感动、流泪,更让我们叹服,甚至是崇敬。
这篇文章,我之所以要围绕爱来写,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爱已是越来越少了。人们都已被金钱、权利、地位或是种种的利益所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心灵。而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快乐、单纯,还有爱,它们也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确,在繁杂的世界里,自己已经很少会感受到爱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爱的话,就会变得残忍、虚荣、罪恶。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反之,没有了爱,那就没有了一切。如果没有了一切,那我们还能生活下去吗?或者我们存活下去到底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只想告戒一句:“人们啊,请你们不要把爱给抛弃了!不然,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你们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