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观后感作文400字
影片《张思德》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张思德》观后感,欢迎阅读。
《张思德》观后感1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主席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 原了历史。
《张思德》观后感2
电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但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疏隔的感觉,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坐永远的心碑!
当然,《张思德》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的深深景仰和感动,也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观众感觉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赢得了感动的泪花。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平凡的“张思德”;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3
昨晚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影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象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着了我们的整个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话,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了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电影《张思德》将为人民服务具体化,让观众相信,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这个榜样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通过观看《张思德》影片,我深深体会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奉献的伟大,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张思德,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在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本能的、涌动着的自我奉献的精神。
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不能丢,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当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张思德》观后感4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
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 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观后感5
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对人民群众满怀赤诚之心。他的感人事迹激荡着我的胸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张思德》这部影片的一个精彩之处,是把为人民服务、为革命艰苦奋斗这支宏大的宗旨意蕴融入普通战士的具体行为和感情状态中,用人性的善良美德展现出来。观众在影片中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也看不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通过张思德同志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的态度,如他对领袖毛泽东、对烈士遗孤宋光明、对老革命哑巴炊事员、对烧炭队员小白,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同乡刘秉钟的那种态度,使我深切感受到那种"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感受到温暖人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看过影片,使我对这个平凡的小战士肃然起敬。我不禁想到,我们不少同志常常不能专注于自己平凡的岗位,常常为自己身份、职位的高低而唉声叹气,以为平凡的人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看看张思德吧,他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伟大的人生。 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我决心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学生工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标,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张思德》观后感6
我们的革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是因为我们拥有太多的像张思德那样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的小战士。我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的精神:那是爱的奉献。其实,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需要爱的奉献。而现实中,更多的生命只是计较着索取与奉献的比重,追求拥有更多的关怀。在我们的周围更多的是所谓"另类"的"奉献",轰轰烈烈、争名争利。而真正的奉献是如张思德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很多人总是企盼着一生中有多少份被给予,而却忘了被给予的前提——奉献。太多的人又总是计较自己"奉献"后应得到的回报。而那些纯洁的奉献者,他们确实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在无意之中拥有了更多的被给予。
生命是朵清纯的花,只需为世间奉献一丝清香,就是给世间一份回报。我体会到,世间最高的境界就是奉献,能乐于奉献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生命是什么?我寻找到了我要的结果与答案。看了《张思德》后,我读懂了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普通战士的一生,却感动千万人。跑!风里跑、雨里跑,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给老乡帮忙、为同志服务,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一直跑到生命的尽头,倒在烧炭的窑里。他普通、平常、说得少做得多、毫不起眼。正是他和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他们的身后留下了至今仍回响在天地间的声音:"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