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范文

2020-10-14 10:00:09
|淑娟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GDP也是常年位列第三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范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1

深圳在全球经济中的意义是什么?四十年前,没有谁会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提出这样的问题。但在今天,刚满四十岁的深圳已经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与其他世界性城市相比较,深圳很年轻。深圳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成为具有全球经济意义的城市,她是世界四大港口之一,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制造业中心,是加速发展的金融服务和资本交易中心,是人类经济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大都市......因为深圳的成功,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她代表着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一切。

四十而不惑!

用社会发展的眼光衡量四十岁的深圳,就能发现她是一座蕴藏着巨大经济动能和创新冲动的全球化城市。具有全球领先意义的华为总部、比亚迪总部、腾讯总部、大疆总部......一系列中国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巨头,都是在深圳的土壤上成长壮大起来的,这些企业甚至比深圳还要年轻更多。改革开放以来让世界晕眩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从深圳出发、在深圳加速的,当年的深圳速度被全中国所仿效。因为深圳的成功,在世界的眼中,深圳就是微缩的中国经济力量的象征。深圳的发展奇迹,成为当代全球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案例。

10年前,当全球经济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冲击在低迷中徘徊的时候,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资深编辑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在全世界选择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十座城市,想通过这些城市的成就和新的蓝图,来增强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信心。伊斯特布鲁克选择的第一个城市是深圳,他说:“像深圳这样的情况以前还从未发生过——从未有哪一个大都市的建设速度如此之快,从未有哪一地区发达的经济几乎是从零开始,也从未有哪一个社会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从封闭孤立迅速转型成为一个以外向型出口的社会。”四十岁的深圳已经忝列于全球伟大城市的行列,许多世界城市发展到同样规模并建立起这样的全球影响力,都用了100年以至几百年以上的时间。全球化的浪潮奔涌到二十一世纪,有许多伟大的城市在自豪讲述他们与全球经济发生的动人故事,也有许多伟大的城市,因为停滞落伍而在锈迹斑斑中沉默。今天,在全球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深圳代表着最前沿的冲浪者,深圳经济社会依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求新、变革、转型、发展。深圳经济的支柱和城市发展动力,已经从特区建立初期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加速转型到以高技术制造、知识密集和金融资本服务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创新型经济。

四十岁,很年轻就很成功!深圳的发展潜力和她强大的创新能力,会继续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的惊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2

深圳,鹏城,一座奇迹般的城市。

1980年是特区的诞生之年, 改革开放的先驱们披荆斩棘,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40年来,深圳特区应时代而生,随时代而变。

从全球代工转向深圳“智”造,开放的深圳迎来一代代创业者。

今天,深圳奇迹还在日新月异。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在这三个节点南下深圳

10月12日,一条消息引发关注:

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将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广东之行的时间点耐人寻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将要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是继2012年和2018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前往深圳。关键节点,三次南下深圳,也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就在那次深圳之行,世界听到了中国在新起点上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庄严宣示:

“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6年后的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深圳。

此刻,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总书记更加坚定地对外释放出改革开放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此次总书记再赴深圳,恰逢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今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中华民族将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与此同时,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浪潮叠加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发展置身复杂多变的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中国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牵动全球目光。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自今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新发展格局,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

中国不仅不会与世界脱钩,相反还要做逆全球化的逆行者,在更高水平开放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事实上,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经济特区,肩负新的时代使命再出发。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吹响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号角”;

2018年4月13日,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深圳向着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迈进;

……

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大、力度更强:

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10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改革越到攻坚期和深水区,越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啃硬骨头、涉险滩。

此时此刻,中国期待,世界期待,聆听中国改革开放迈向下一程的时代强音。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3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不忘初心,牢记民生福祉

回首深圳过去的40年,特区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上,始终雕琢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人民群众支持改革、投身发展;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持续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人民”二字;深圳人的奋斗目标与初心,永远牢记着民生福祉。

这是一座创造奇迹的活力之都,“深圳速度”一直以来都被外界称赞。与深圳的经济实力崛起同步成长的,是千千万万怀揣梦想的人,他们汇聚到这里,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来了就是深圳人,心安处即吾乡。民生安稳,可保心安。大家带着各自的向往在这里风雨兼程,就是为了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住有宜居——截止到今年,全市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供应3.2万套。完成居民优质饮用水管网、市政中压燃气管网、管道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新建及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剩余4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病有良医——今年起,深圳成立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构建立体化的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全面提升重大疾病的预防救治能力,市民基层看大病将享同质化医疗服务。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学有优教——今年,深圳高质量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3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6万个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80%,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50%。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出行有质——四十年以来,深圳不断提升城市道路品质,今年优化调整85条以上公交线路,改善10个以上片区的公交微循环。治理交通拥堵节点100个,打通断头路15条,新改扩建自行车道约300公里。

我们选择深圳,因为环境优美——今年深圳新建、改造提升公园30个。通过经济鼓励等措施,淘汰老旧车6万辆。推进深圳河、茅洲河、光明湖等河湖沿线240公里碧道建设。

除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在就业方面,深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就业保民生、减负担保企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成效显著;在基层服务方面,深圳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便民利民等机构的建设,推出各项“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延期办、线上办,让市民少跑、不走冤枉路。同时让便民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便利的日常生活服务。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委、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在全力做好全市各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让学校开设“空中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手抓科学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深圳实现了“两手抓,两手硬”。深圳率先出台《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惠企16条);为了促进消费,深圳出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全市各区拿出真金白银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复苏,提振消费信心……复工复产背后的逻辑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基石”。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才能进一步推动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

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劳有厚得;政府善治、体制保障;产业高校、优秀文化;青山绿水、碧野柔光……四十载砥砺前行,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来了,就是深圳人”是不忘的初心。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人来闯”,渐渐地变成“人人栖居”,深圳坚持以改革解决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便是人们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最好的证明。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4

40年前,深圳是毗邻香港的一个岭南小镇。40年后,深圳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速度被国外媒体评为全球第一。这里开创的“深圳速度”“深圳奇迹”,可谓气壮山河、感天动地。

在改革大潮中,深圳一马当先,祝贺深圳40岁生日快乐

深圳奇迹、深圳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同时又从最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影响着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40年,深圳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化大都市

敢为天下先 风正一帆悬

2020,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波澜壮阔,40年不辱使命,40年沧桑巨变。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丽诗篇;1979年,深圳特区生产总值为1.96亿元,到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为2.69万亿元,生产总值增长为13725倍。开创各种“中国第一”1000多项。这引起了全球关注,激励了国人志气。

1980年,中央决定,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在这场改革大潮中,深圳一马当先,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体制束缚,深圳人首先发扬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公开发行第一只股票、土地买卖“第一槌”、第一个实施工程承包制、奖励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同时实施科技人员持股改革,率先建立科学发展观和深圳质量评价考核标准等。还创办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争取到深圳立法权。并且逐步实现劳动、资本和土地等三大要素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深圳率先推动鼓励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最早颁布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劳动用工制度。不断转变执政理念,让权于民,让权于社会组织。正确处理政策、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40年来,深圳特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城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和“开路先锋”,深圳出色履行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牢记中央殷殷重托、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战略意图,深圳将把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往前推进,一步一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1980-2020,深圳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创造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奇迹

保持长期增长 创造深圳传奇

今天,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迈进新时代,深圳人牢记中央对深圳的要求,“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当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一次波澜壮阔的启航,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新时代不寻常的伟大进军。我们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拼搏,把深圳建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城市。

从1979年至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万亿大关,用了30年;而从1万亿到2万亿,深圳只用了七年时间;2018年深圳GDP超过广州,超过香港。可以说创造了真正的奇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圳是主战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深圳是开路先锋,深圳将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范例,也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典范。

当下,深圳正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建设奋勇前进,就以“深圳高新产业园区”为例,其国内生产总值6905.0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为22074.18亿元,上缴税费1090.03亿元。深圳国家高新区在2019年度科技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到全国第二,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全国第一。

2019年,深圳自主研发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6%,连续16年排在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其中华为公司以4637件居全球企业第一。发展高科技产业,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世界500强企业深圳有7家:平安集团、华为、正威国际、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等标杆企业。

深圳的高速发展是由创新人才支撑,“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始终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

特区初建之时,深圳只有两名技术员,截至目前,深圳科技大军人数超过200万,全职院士46人。人才的流动是由市场决定的。深圳的成功得力于高度实现市场化,深圳特别重视培养发挥营商环境的优势,并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时刻不忘这个根本。深圳这些作为,形成了深圳创新文化,这些将是深圳未来的发展基石。深圳人从未有像今天这样豪情、激情、对新时代灿烂的未来充满信心。

深圳全力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图为连接深圳与香港的深圳湾大桥

闻鸡起舞时 风雨再出发

进入新时代,深圳人首要任务是完成中央的嘱托,要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建设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进行建设,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开出一条新路来。深圳人回望往事经历了风雨兼程的艰苦创业。对未来充满无比的信心。今日的深圳具有雄厚的实力,这为新时代赋予深圳的光荣而艰巨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深圳发展的基因和动力。福布斯中国发布“创新能力最强的30个城市”榜单上,深圳名列榜首。深圳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深圳拥有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集群,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深圳有商事主体数量逾337万户,其中企业超211.3万家,创业密度全国第一。2019年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7万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深圳A股上市公司308家,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深圳市发改委日前公布了今年深圳政府投资项目,深圳全社会投资8400亿元。

2020年也是深圳扶贫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310亿元,帮助9省(市区)16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5月,中央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给予充分肯定,这正是深圳对口帮扶对象,深圳人受到巨大鼓舞。

为加速深圳建设力度,目前深圳正全力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圳设立了海洋发展基金;打造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和前海海洋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海洋产业园区。深圳已有中集集团、招商重工和盐田港一大批大型涉海洋企业。深圳必将成为我国南海开发策源地。深圳在承担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时刻,没有忘记推动海洋中心城市。这将有力地推动海陆空间融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深圳改革开放跨入了新时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渐进入竞争时刻,谁能率先创新转化,谁就会在百年大变局中更多地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深圳把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深圳必须要具有全球视野、使深圳的速度、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成为世界最高、世界最好、从而能达到最强。深圳为增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6月29日,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全面提速,建设总里程756公里总投资6000亿元,这对正在崛起的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带来新的格局和新的面貌。深圳人时刻没有忘记:2025年“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性城市”,到2035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造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总书记总览全局面对未来的大手笔和殷切期待。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要看到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在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有做到真正自主可控,还需加倍努力。中小学教育、医药卫生等还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这些需急待解决。

深圳人勇敢担起新时代的新使命,满怀激情迎来新机遇。

东方风又来,岭南响春雷,时代涌春潮,大地迎春晖。

中央为我们掌舵定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正信心百倍、义无反顾地去实现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5

今天,深圳经济特区40岁了。我们与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建设者一起,由衷地道一声:“我‘圳’生快!”

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来说,40岁意味着经过生活的磨砺和积淀,开始进入自信成熟的新阶段;对一座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快速崛起的城市来说,四十不惑,意味着经历一次次爬坡过坎后所达到的高度和收获的丰盛,以及踏上新征程时的从容不迫。

40年来,一代又一代拓荒者披荆斩棘,踏平坎坷,终于将深圳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沿海渔村,建设成为千万级人口的充满生机的国内一线城市和创新动力十足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体量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缩影之一。

深圳的发展繁荣,起初得益于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中央“允许试、大胆闯”的政策支持下,深圳率先突破了诸多禁区,市场化措施首先在深圳进行尝试,商品市场和资金、劳动力、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纷纷在深圳建立,加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境内外资金和人才纷纷涌向深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打通,改革与开放相得益彰,深圳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

在当时的发展战略中,经济特区被赋予了以局部增量带动全国存量改革开放的意图,深圳的成功也确实充当了示范作用,有效地刺激和带动了内地的改革开放。深圳还一度充当“黄埔军校”的角色,向内地输送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各类人才。以经济特区搅动全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深圳可谓不负使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市场化改革热潮在全国掀起,社会上一度出现“特区不特”的担忧。21世纪初,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未了,一些地区因独特的政经地位在城际竞争中长袖善舞,民间亦曾出现“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议论。然而,深圳的改革并未因此停步,这些关于深圳衰落的担忧最终都未成为现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论是明星企业的崛起、整体产业的升级,还是整个城市功能的提升,深圳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出现新产业浪潮,深圳又一次踏准节奏,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领域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全球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面临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实现了GDP正增长,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回望过去40年,深圳的发展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深圳的城市定位也不断上升。4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深圳成功的因素已从当初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转换为主要依靠体制和文化优势。

深圳经济体制优势体现为市场经济成色高、民营经济活跃、民间创新力强和政府服务型定位。这些要素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公平的营商环境,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构成了持续的吸引力。深圳的文化优势体现为务实、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根基深厚。移民城市的特点和民营经济占比高的经济结构是形成深圳城市文化特质的主要因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些口号背后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基因上的平等、包容精神。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一直广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早期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内地把深圳商品经济的成功喻为“斯芬克斯之谜”,甚至掀起一股探谜解谜的热潮。当市场经济改革在全国推开、市场经济的框架写进教科书之后,深圳在经济运行、公共治理和城市文化方面继续显示出一种特质,优等生的榜样作用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仍然是“我们的深圳”。

这些年来,不断有其他一些地方学习深圳,甚至组团到深圳取经,但因为自由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土壤达不到深圳那样的厚度,借鉴和移植深圳经济体制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我们,要学到深圳的精华,要先培育相应的文化土壤。维护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定要维护深圳体制的优势,更要维护深圳独特的市民文化优势。

毋庸讳言,当前深圳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入与土地资源、人口结构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房价对创新精神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妥善处理,城市治理中仍然有不少达不到人们期望之处。如何保持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让这座城市“日日新,又日新”,应当引起每一个人的思考。

与40年前设立特区时相比,今天的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深圳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方面作出新贡献,大力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独美不如众美,深圳一开始就是全国人民的深圳、世界的深圳、我们的深圳。衡量深圳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深圳自身经济发展是否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全方位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沿海和内地城市进行体制创新、治理创新,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力。我们相信深圳将再次不辱使命。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成就辉煌。不惑之年的深圳,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祝福你,我们的深圳!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范文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五篇

观看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心得范文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看心得5篇2020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观后感5篇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观后感【5篇】

2020收看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心得范文5篇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大会直播观后感5篇

寻找黑骑士观后感100字作文10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252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