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800字 >

高三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2020-08-19 10:48:38
|醒婷

《高三》纪录片描述的是福建武平一中2005届高三<七>班在高三一年里的奋斗历程,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高三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高三观后感1

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因为它的名字叫高三,因此我想不想的把他下载下来看啦。现在回忆起来,总觉得跟那时已经隔着颜色质地截然不同的很多岁月。我知道那段岁月在三年后的我的心里模糊了,这是岁月能改变的事情。片子里的王老师说这是你们永将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真的是这样吗?人生的路那么漫长,序幕还没拉开,王老师之所以这样说只是因为他把自己38年绝大多数的岁月都奉献给了这段流水的学生 铁打的高考。

这部片子很真实,因为你能从中看到很多自己从前的影子,你能看到从前老师的影子,其实同样的故事依然在上演着,只是我们已经脱身了很久。可是我们真的脱身了吗?虽然回忆里的细节已然模糊但高考带给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有多长远谁又能否让呢?高考是唯一的路吗?这个世界本来铺陈开来的是无数条路得,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其他路的能力和条件。这个世界上最容易选择的路就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的路,因此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最容易选择的哪条路。我们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这条路,这也是我在看这部纪录片时除了怀念同时感到悲哀,深深地悲哀!为自己,更为那些至今还在班主任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激励中幻想高考的千千万万个中国学生!

但我终于在之中看到一个同学校规章制度做抗争的钟生明。面对老师的责问,面对校领导那套,他始终沉默,沉默是他那时唯一知道的抗争方式。学校老师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学生,因为他们有实现自由的强烈倾向。必然他们会违反学校里限制自由的规章制度。他们可能和那些学生一样有同样的梦想,但他们无法背负的是不自由的成长、强加的期望和沉重的`自我抗争。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必然会带来要自己抗争的。这样的人会有好的结果吗?当然他们摈弃了高考这条路依然也要付出代价,但是至少不会那么沉重把。一个人摈弃了一条路势必会走向另一条路。他有背离大多数人的勇气,并不意味着他能在另一条路上走的更轻松,有更好的结果。但那至少真的是他自己选择的。

命运总在流转和变化中各自不同,高考过后,人生在你手里才走过那么一小段,今后走向何方,既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也要看你如何面对命中的定势,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可改变的,你无能为力,你唯一能做的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就像王老师说的高考是你们必须要走的一步,既然要走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高三观后感2

今天看了一个记录片《高三》,讲的是福建武平一中高三七班迎接高考一年的生活。拍摄完全没有做作,很写实,使我们这些经历过它的人看了只会觉得亲切可信。现在自己的身份不同了,看《高三》时更多的是冲寻找那段回忆去的,是在喜悦超脱的心情下把它看完的。

今天我看高中生活虽然有许多反感,但我不得不说那几年是我这辈子很幸福和充实的日子,而不像大学这般。我现在许多心理和生活现象包括思想的原型就是取自高中生活的,我不后悔曾经有那么一段痛苦并激进着的生活。后来读了些前人著作,加上大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了解,自己的思想慢慢成熟(这与我生活上的不成熟没有多大关系,人是不能够按自己的思想来生活的,就像我反感抽烟这样的行为,却又抽得不亦乐乎),慢慢对很多事有了稳定和独特的认识。我开始反思很多以前的生活,可是,有时觉得生活是不幸和幸运的结合体,你经不住在生活上跳动,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是踩到了狗屎而气急败坏?我现在养成了了一种通达的性格,(换种说法就是不作为,消极)对生活的大多利害关系看得都淡,对束缚自己的东西深痛恶绝,在很多时候不近情理的固执……今天我看《高三》就是一边冷笑一边感动着的,对当年那么固执高考的冷笑,对老师冷笑,对同学冷笑,对自己冷笑;同时,我对高考也感动,对老师也怀有感动,对同学一样感动,对自己也感动。如果让我选择是否呆在学校,我会选择离开校园,如果只准选择读书,我毫不犹豫地会回到高三,这辈子都不读大学。为什么?因为我那时比现在更像自己,因为大学的无用。

上次看《唐山大地震》时,陈道明说:大学照样培养了很多垃圾!我听到这句话当时就兴奋得不得了,那一天晚上我都从兴奋中醒过来了。也许是因为它打了我的脸,也许是因为它打了很多人一巴掌吧!我看《高三》更多的是去找那种感觉去了,那时虽然很傻B,但是那种激进的状态是无法令人忘怀的,那是一生应该有的。人有时真的很无助,很受时间地点和心态的影响,不在那时间地点和心态下很难按我们的想法做为。那时我们玩弄花样却依旧痴心,那时我们偷懒却仍旧执卓……有时我想我已经过了的人生不应该像那狗日的高三那么精彩,你都精彩过了,以后该怎么办?最近在看《唐之韵》,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以前那些伟岸的人的生活,这给了我无限的勇气按自己的想法走完这短暂的一生,不必那么计较身外身内的得失,哪怕你的做为会令自己终身潦倒。我也一样爱起来我的老师们了,那怕我对他们有很多意见。他们的所作所为缩了就是人生,放大了就是生活,他们对得起人生和生活,哪怕依旧受我诟病。还有那些同学(包括同学几年都没说过几句话的),我也同样爱你们,发达的社会必然导致竞争,竞争中滚爬的人们把视野放得无限的宽广,缩小后的范围却没有多大,如此而已,不必苛责也不必在意。我们共同曾经在一起过,我始终相信,没有被点燃的柴草,晒干了,某天一定会重新燃起。话说回来,你思想拉得多么远,回过头来必然是鸡毛蒜皮。,再怎么豁达狂放的人,在身遭不幸,心怀不畅的时候,总不免要心事重重,有的是眉间心上无计可消除,有的是面若无事深夜自嗟叹。

我们对生活的现在如果没有感觉才是最可怕的,不管怎么样的感觉,不太坏就行了。(这不像是观后感,因为我本就不打算写什么观后感,写的是感觉、感怀、感叹。另外,我同意:科学是忙出来的,文章是闲出来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坚持写东西的原因,但说实话,很想找点事,让自己再一次热血沸腾废寝忘食到衣带渐宽,甚至是精尽人亡!

高三观后感3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边,今天我们离去在人海茫茫,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分天涯……”听着朴树的这首《那些花儿》的旋律,有感触地敲下了下面的文字……  景象在意识里流转,纪录片唤醒了隐藏了二年的记忆。猛地,觉得那些日子实在是无比珍重的,那些毕业时候就哽咽在喉头的语言,有一股喷涌出来的冲动,让我不得不写下来。不是关于这一部叫《高三》的纪录片的观后感,而是写给我们实实在在经历过的高三日子,以及我们青春里有过的“那些花儿”。

《高三》,从它的拍摄技巧来说,并没有很独特的拍摄技巧,这只是一部平凡的纪录片。之所以获奖,可能是它对于我们每个经历高考的人来说却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带给我们太多不平凡的思考。甚至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他的人文和社会价值。一直以来对于拍摄纪录片的导演我都是由衷的敬佩。因为这是一群在真诚说话的人,从这些人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关注,一种对表现进行深入探讨的精神。现在因为节奏的加快,五花八门的东西已经迷惑了我们的眼睛,而对于掩埋在底下或其他某处真实的社会存在缺少了认识,而我认为这些颇有价值。

这部片子拍摄的是福建省武平县重点中学武平一中2005届高三七班学生在班主任王锦春的带领下一年的紧张校园生活。94分钟的纪录片看下来,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紧张的气氛当中,又仿佛将自己带回到高三那个火红的年代。一部真实得无可挑剔的影像铭刻,反映了小城镇高三学生最质朴的生活状态。片子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二年前的时光有种难以名状的悸动。影片一开始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班主任在狼藉破败的宿舍训斥逃课学生的镜头,而且光线非常暗,运用了隐喻蒙太奇,暗示了高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绝对是灰暗的一年。从高三岁月马上切换到刚入学时军训的镜头,运用闪回蒙太奇向我们述说着一届届的可怕的高三在不断得轮回中。十八岁的青涩日记,用一个个连续蒙太奇向我们展现。开家长会的时候作者运用一个个家长脸部的特写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对比蒙太奇呈现给我们一批农民家长们对教育的一种无知与无奈。好多次出现学生佳燕的心理蒙太奇,作者将她的独白用特别的剪辑和一些画面结合在一起,产生声画分立的效果。还有作者以一种隐喻蒙太奇的方式拍摄到三次出现的入党积极分子会议,极力表现出中国学生处于怎样的思想教育之下!带有一点讽刺性!对于教室里学习氛围的表现作者是用了俯拍、重复蒙太奇,多次展现学生学习的压力。在该纪录片中作者主要以参与互动式的方法采访到了四个学生及其家长,多次运用到交叉蒙太奇和切换蒙太奇以及连续蒙太奇的方式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片中很少的几个家长单独的镜头里,都能体现出父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及关怀。一个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学费要二千多元,那也许是父母亲几年的积蓄,但父母都是坚定地支持子女上学,只要子女愿意学习、只要子女能够走出去,这些父母都是砸锅卖铁、变买家产都在所不惜的,大概是中国落后的农村的普遍现状吧!家长都把自己当年没能实现的理想或愿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甚至把整个家庭的期望都加在子女身上,这样孩子们能没有压力吗?因此片中有些同学在压力下,产生了厌学、退学的打算,或者是自我压力太大,高场心情紧张,发挥失常。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高考对中国人的人生影响太巨大了。片中也涉及到校园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学生早恋、学生沉迷于网吧、学生养成吸烟等生活恶习,学校对此还是尽量作到教育、挽救为主,这些落后学生不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都在努力地帮助他们,这令我十分感动。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只注重抓升学率,放弃这些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的。片中的高三(七)班的班主任王锦春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那样的兢兢业业,起早贪黑。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制定各种计划,考试安排。他和他的同事们,可以说是工作地非常辛苦、非常地敬业,这业让我非常地感动,让我想起自己高三时班主任。在片中,作为班主任的王老师,不仅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他还要带高三班的语文课)、还要时刻关注自己班级的学生生活、学习的动态,还要适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心理上的问题,对落后的学生,王老师也做到苦口婆心的地步,并没有抛弃他们,哪怕是到最后的高考来临地时刻。片中王老师是一个有着非常丰富经验的高三班主任老师,从开学给学生和家长的动员,拉紧学生和家长大脑里的弦——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准备高考。到高考前夕,给学生减压,告诫大家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必经之路而已,采用了积累蒙太奇的方式展现出王老师的`教学技巧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值得学生尊敬的人民教师。总之,我觉得周浩(该片的导演)对于高考,张兴旺,钟生明,林佳燕,莫晓兰……以及老师王锦春,解读得都很深刻。

然而《高三》所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为了唤起我们对于高三的记忆,导演最更主要的目的是给予我们对中国教育制度与当今时代是否相符的一种反思。高三》中的班主任王锦春一开始就说:如果是我们从事中学教育的圈内人,他们肯定会理解我们的做法,但那些专家、学者对我们也许会有看法。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这种教育,因为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对不起学生和家长。因为在教育的磁场中,吸附着老师、学生和家长:老师为的是升学率,学生为的是前途,家长为的是儿女的幸福。老师错了吗?学生错了吗?家长错了吗?都没有错。那么,我们的教育错了吗?答案是:教育没有错,只是和时代步伐不一致。老师传道授业,学生敏思好学,家长尊师重教——让我们的双眼直视坚硬的事实:升学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老师的头顶,学生面临着要么读书而成为天之骄子、要么成为如父辈一样的农民、工人、农民工或者“社会闲散人员”的严酷事实,而家长,则要通过自己的孩子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承载如此重负的,正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或者说,教育的重负正是这个时代重负的缩影。学生的成绩是老师的“命价”,升学率的高低决定着他们的一切;学生的未来是家长的“命价”,他们要累死累活才能负担的起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学费。满耳读书声,满耳升学率,这是什么?这是悲哀。因此“中国”的高三,这群人的集体奋斗有一种悲壮和凄凉感。想起当时身边的人包括自己在内,对于高考了解少之又少,除了一开始就被学校,家长灌输的大学梦之外,别无其他。看着这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学生诉说着自己的理想是那么得不纯粹,他们背负了太多责任负担了。可以想象,中国多少农民,中国学生,通往大学的门票又是多少。而农民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再把他们送进天之学府,难度可想而知,中国的考生是不容易的,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自己了。在中国的教育中,学生是没有个性可言的。很想问一句:什么时候“高三”学年留给每一个中国人不是痛苦的经历呢?

一部《高三》将最真实的故事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把思考的机会留给乐观众。对于《高三》屡获殊荣我没有惊讶。惊讶的只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国度里,某些平凡的人正在人生不平凡的时期平凡地奋斗着,所为者,在别人看来的平凡,却是自己心底最大的不平凡。在平凡与不平凡的撞击中,掉落的是无可奈何的人文关怀之火花。

此外,这部《高三》让我学到了很多人生哲理: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还有那句:失望惧我,我还惧什么?

高三观后感4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纪录片《高三》,每位同学都写下了真实的观后感,收获颇多。片中真实记录了某中学高三一年的学习生活状况,以一个高三学生的视角讲述了高三一年中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高三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高三》是中国首部完整记录高三生活的纪录片,以林佳燕的日记为主线,完整地记录了福建省武平县一中2005届高三(7)班,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班主任王锦春一起走过的“高三”一年的生活,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片中那种紧张压抑的学习氛围,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感悟。那样的滋味我们终将品尝,没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不到高三,你不会明白,原来三年那么短,短到你来不及回望,就必须面临即将的散场。不到高三,你不会明白,原来三年那么长,长到千言万语,也无法尽释那段似水的青春。不到高三,你不会明白,原来人生的聚散,本就是无法掌握的变量,即使再美的波形,下一刻也终会面临随机的跌转。

或许除了高三,人生中再也不会像这个时期一样专一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包含信仰地,心无旁贷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当你在若干年后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的坚忍和耐力,曾经的执着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尊敬——我们已经学会了尊敬自己,感谢自己。

高三虽说是非常时期,但同样免不了内心的彷徨与挣扎,看到别人天天在进步,而自己的成绩却每况日下,心中难免会慌乱,诸如上网成瘾等一系列不良习惯也会分散对学习的注意力,不仅仅是这些,沉重的压力也时常会令人感到窒息。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只为多得一点分数,每天大声背诵,只为多记一点知识,高三似乎就在这样反反复复中过去了。

怀着紧张而又忐忑的心情步入考场,数小时后铃声响起,意味着高考结束了,或许这次高考不尽如意,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也绝不后悔,至少自己曾经奋斗过,努力过,有付出就不会有遗憾!

影片中时常出现的一首歌《那些花儿》着实令人动容,听着那婉转动听的曲调,令人不免想起老师悉心的劝导,同学之间融洽的相处,字字句句,盛满回忆。

志在必得,舍我其谁!高三,有血有泪也有甜!高三就是一部充满心酸的血泪奋斗史,同事也是人生行程中一记浓墨重彩的篇章。

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通过《高三》,我们的高三将走得更加坚定。

高三观后感5

黑板右上角的高考倒计时一天一天地减少。进入高三的同学们就像登上了“贼船”,乘上了一趟没有返程的列车,一旦启程,就不容半点后悔,不容半点怯退。只能记住,闭上眼睛,拼命往前。

——这是一部纪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高三毕业班真实生活的影片。高三是一生中刻骨铭心的一段岁月,各式各样的酸甜苦辣似乎都在这一年时间里尝遍。

1、

武平一中高三第一学期开始时,班主任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在这一年做好吃苦的准备,重复了很多次,透露着所有高三班主任们最恳切的心声,要学生们做好吃苦的准备。

随着镜头的移动,走进班级,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堆满了山一样的书籍、资料。甚至有的同学说,这次坐在第一排,但黑板上什么字都看不见了。

2、

我们学校早上7:30分开始早读,我平时6:00左右起床。然后好像身子已经醒来,而灵魂还在沉睡似的洗漱打理。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带着睡意朦胧的双眼踏进教室,赶紧看一眼钟,还好,才7:20。

而这个时候,武平一中高三的学生都已经早读了一个小时了。每个人嘴里都大声朗读着文科背诵的材料,教室里听不见一句闲话。谁都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高三文科班的班主任叫做王锦春,他总是教导学生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关键考试之前,如果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再好的成绩、再扎实的基础,在失去信心面前都化为无稽之谈。只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一定能行”,才会萌生向前冲刺的动力。闭上眼睛,奋力一搏,无论最终成绩如何,都不会有遗憾。

纪录片的最后,播放出来一条长长的表格,上面一行行写着高考之后,这些武平学子的归属。当一所所著名大学名字出现的时候,我不禁十分感动,这是对他们高三拼搏岁月的最好交代。

一年的耕耘,一年的汗水,终于成就了硕果累累。


高三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全城高考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诱狼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爱无疆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釜山行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横空出世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疫情防控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读者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基石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关于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优秀范文感悟精选5篇500字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91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