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鸢有感范文200字
《北鸢》以孟、冯两家为根,卢文笙和冯仁桢为干,通过其见闻衍出枝叶。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鸢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北鸢观后感1
“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江河。”见到书的第一面,便被这句话打动。这打动,似乎只是依赖一种只可意会的感觉。
这是一段发生在乱世中的故事,乱世里的人们,身上仿佛都有一种力量,流淌在血液里的力量。主人公,应该是卢文笙吧,为什么说应该?因为一个故事里,还有许多人,他们在这个乱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卢文笙,他身上似乎是带着一种主角光环的,从小便显得与旁人不大一样,自小就沉稳安静,在医院遇见叶师娘,学会了第一首英文诗歌,因为这首诗,躲过了日本军人的盘问,不得不说果然是属于主角的际遇。他的身上,既有着文人的儒雅,又有着年轻人的热血,这一点,在他离家参军这一件事就可以表现出来。书中对他和风筝,似乎有莫名的偏爱,当然,这也许就是《北鸢》这本书名的由来。利用风筝传递消息,从而得到援军搭救,于危难之时拯救了队友,不得不说是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风筝。
除去书中的主人公,我更想说一说书中的一对母女,言秋凰和冯仁珏。言秋凰是名满襄城的青衣,冯仁珏则是当地大户冯家的二小姐,看似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竟然有着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虽然她们之间的交流,只有寥寥数语,但她们两个的结局却是同样的悲惨却又令人敬佩。仁珏为了她所爱的人,付出了生命。而言秋凰,则是为了她死去的女儿,甘愿成为日本人的情人,背负骂名,在销毁名单后,自尽了。她们两个心里都有一份爱,这份爱在一系列的演变下,成了救人于危难的大爱。
乱世之中,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无畏。无奈的是乱世之中的生离死别,无畏的是乱世之中的奋起反抗。生离死别这句,我印象最深的是卢文笙的大姨昭德,她本是果断决绝的军阀夫人,丈夫死去后,却有些心智受损,在她们一路逃难的过程中,遇到了土匪,在绝境中,昭德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果决的军阀太太,挟持了土匪头,救了一家人的性命,而自己,在神志清醒时死去了。至于奋起反抗,大概是那群上工人夜校的工人们的罢工吧,虽然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描写,但在那么一小段文字里,始终让我被震撼,道理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却也被那些工人们打动,这,也许就是他们骨头里流淌的江河吧。
是的,江河。如果说第一次见到那句话,不懂为什么会被打动,在读完整本书之后,似乎有些明白了。所谓骨头里流淌的江河,大概是血液中的一种力量,它有种能让人无畏的力量,面对压迫,能奋起反抗的力量。大概也是血液中的一种精神,家国危难之际,这股精神如同一种信仰,指引并支撑着我们为国家为人民去反抗。
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江河,而江河,也终会汇成大海。
北鸢观后感2
不知是不是近年看多了直来直去的专业书,对这本书里半文半白的所谓复古式语调竟有些起腻。尤其是,过多过于相似的脸部表情或心理的描写,比如,动不动就: 脸上微微一抖,一抽搐,心里被击打了一下,心里有如过电一般,手上一抖,眼里的光闪了一下,渐渐暗淡……等等。
原本是为了加以强调人物的微妙感情,但光靠这些表面的描述,又用得过多,就变成演技未到家的小鲜肉的程式化表演,变成矫揉造作,小题大做,人物也反而变得扁平,让人抓不住重点。细腻不见得一定就能塑造饱满的形象。为了营造一种时代文化气氛而凹文法,反而把作品本身想要表达、应该表达的东西掩盖了。想起书中少数有印象的情节之一,是论及中西美术的不同,说中国的绘画是为了抒意,是画家自身的表达,西方美术是追求技巧,反而把画家个人掩盖了。这不就应了这本书吗。
北鸢观后感3
这是一本拖了将近4个月,才看完的书。原因是一开始看到上半部分,手头上有一些需要交稿的书,便把这本不是很急的书搁置了下来。这并不代表这本书没有吸引力,反而因为搁置,心中一直惦记着。葛亮大约是源于中文系出身,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我很喜欢书中风雅别致的修辞,让我想到书中一样有底蕴的民国时代。
看完葛亮的《北鸢》,让我有一些释然,原来单看前半部分也可,后面的纠葛相对于前半部来说,有点突兀了。当然,大部分的故事构造,凤头大于豹尾。《北鸢》是以民国末期和抗战时期为背景,以冯家和卢家为两大主线,展开一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相对于冯仁桢和卢文笙的爱情,前面的铺垫和留下的暗喻,和后面的执手相对,我更喜欢还没有捅破纱窗的前者。一对恋人,遥遥相望的朦胧美,更大于日常琐碎的猜忌。不过书中这两位主角的情感并不算特别强烈。
北鸢观后感4
因为考试,《北鸢》这本书买了一直没看。终于大概翻完了,有资格抒发己见。
一言以蔽之,如果当成一本民国背景的小说看,还不错,但是这是和现在一些民国小说比。结合加在它之上的诸多名誉,不好意思,真的觉得它当不起。
首先,当做一个故事来看,完成度应该说很不错了。跨度那么多年,也能把前因后果交代得比较清楚,其实可以看出,作者用心了。
但是这本小说的文笔,很多时候已经让人觉得略显做作了。怎么说呢,作者竭力在营造一种随心道来的感觉,然而很多地方的“输出”,没有非常小于作者自身对一些东西的“输入”,所以读起来很刻意。不是卖弄,是驾驭不了。
作者说自己一本书写了很多年,其实这种写了很多年确实有痕迹,从头到尾,可能因为时间跨度大,作者中途也看了很多不同人的作品,因此整体的文风并不太连贯,像杂糅了很多人的东西,一会儿像这个人一会儿又有其他人的影子。
因为以上的原因,我觉得作者对人物情感的表达也是有失偏颇的。人物塑造并不丰满,整体也没有一种自然流露的,和时代相称的情怀。——我觉得民国是一个很讨巧但是很容易挨骂的题材。眼前的家国之事,哪里是让随便什么人卖弄文笔的呀?
总的来说,感觉作者是一个比较勤奋但是并不太有天赋的写手。期待更好的作品。
北鸢观后感5
《归途》是《北鸢》之后附的一则短篇,用葛亮的话说,“原题《威廉》,源自探访祖父昔日同窗的经历。其中情节可与《北鸢》内容对读,互为映照”。
短篇虽短,却交杂着威廉和陆老先生两条主线,以及J哥夫妇、克里斯蒂、Tina、路易莎、蒂芙尼和她的母亲Vivian Lee,还有,阿伦和他的祖父与吴思阅一众人。陆老先生回忆一生的纠葛之后说,“爱”这个东西,是不容人的。所以他才会以一个懦夫的姿态娶了思阅,又以一个懦夫的姿态跟祖父说,“求你能照顾她”,最后,再以懦夫的姿态跪倒在祖父的面前。
威廉和他们不一样,挑衅传统和隐晦,直接而大胆。“爱”的对威廉来说,同样不容人。威廉在车上对阿伦说起她和Tina的往事的时候,问阿伦,“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太缺乏系统了吗。只有一个假的秩序,随时都会崩溃”。于是,威廉努力建立了自己的秩序,而没有想祖父和陆先生那样,“负了金陵”。
为何将《威廉》更名为《归途》,小册的第25页那句Hello Dolly的歌词许是答案:It's so nice to have you back where you belong.
合上书,手机响起了熟悉的提示音。打开信息,仿佛便看见了思阅那一方“不负金陵”的小小印鉴。
北鸢有感范文200字相关文章:
★ 《海底两万里》200字读书有感范文,海底两万里200字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 《昆虫记》200字读书有感范文,昆虫记200字读后感 - 5068儿童网
★ 《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范文200字10篇 - 5068儿童网
★ 名著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