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600字 >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2020-08-14 10:04:18
|醒婷

《疯狂的石头》里面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细节及每一个时间点都是如此的恰好,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巧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疯狂的石头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1

《疯狂的石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翻建公共厕所时发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为缓解厂里连续八个月没有开支的窘迫,谢厂长顶着建筑开发商冯董和他的助手秦经理的压力,决定举办翡翠展览,地点就选在工艺品厂附近的关帝庙。为筹备展览,全厂唯一上过警校的保卫科长包世宏承担起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就在包世宏周密部署安保防范措施时,电视新闻播出这样一则新闻:山城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盗贼以搬家公司为掩护,招摇过市、屡屡得手。入室盗窃的主犯叫道哥。在道哥带着他的两个小兄弟黑皮和小军靠入室盗窃害怕遭遇交警、靠演双簧骗财于女士也难以得手时,一个从香港飞来的神秘男士被道哥盯住。随即,道哥和黑皮略施小技,顺手提走刚刚走出机场的神秘男士的手提箱。

神秘男士名叫麦克,是房地产开发商冯董授意秦经理请来的高手,目的在于拿到工艺品厂发现的翡翠。打开到手的手提箱,道哥发现来者是同行,结合报纸和电视上关于工艺品厂发现翡翠的新闻,道哥以他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推断,来者是冲着翡翠而来的。很快,道哥带着他的兄弟住进了工艺品厂举办展览附近的夜巴黎招待所。巧合的是,道哥的房间,和准备“居高临下、尽在掌握”的包世宏只隔着一堵薄薄的墙。从这一天开始,包世宏在墙这边和三宝研究如何防范,一墙之隔的那边道哥和他的两兄弟在琢磨如何突破。

与此同时,麦克也在暗中踩点调查,而谢厂长的儿子谢小萌——一个号称搞人体艺术研究却干着游手好闲粘花惹草差事的年轻人,为讨好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也打起了翡翠的主意。围绕翡翠展开的防范和突破,发生着“偷梁换柱”、“得来全不费工夫”、“以真换假”、“完璧归赵”等巧合奇遇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的是心思费尽的冯董和他的秦经理在利用与被利用中双双殒命,麦克发现雇佣他的人已经被自己的暗器夺命后,最终却落在包世宏的手里。包世宏因勇擒国际大盗而受到表彰,道哥和他的兄弟如过街老鼠,在山城的环形高架桥上,亡命而逃…

影片中警察在这场反盗窃活动中完全是失职的,虽然包世宏是从警校毕业的,学的是刑侦专业,不属于国家暴力机构成员,仅仅是一家即将倒闭的国营企业的保卫科长,但自始至终与大盗小偷斗智斗勇的都是他,而且最后也是他用最不“文明的执法”把麦克捉住。影片中有四处出现警察,一处是交警处理道哥三贼以搬家之名行盗窃之实时的违章停车,交警无法识破盗贼的伎俩,后来我们在公车上播报的新闻画面上也没有看见那个交警的介入。二是消防警察发现是谎报火警后对包世宏一本正经的质问。三是包世宏到警局报告谢小萌被绑架之事,他们的侦察却被谢小萌的父亲“卡”掉了。最后一次是包世宏捉住麦克是警察的出现,警察举枪对准电梯的结局与香港流行警匪片一样,总是在“战争”结束时才到达横尸遍野的现场打扫清洁。这与主旋律的电影也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同时,江湖侠义盗贼在这部影片中也不复存在。从国际大盗麦克走出机场的至酷至型的形状,导演的定格拍摄差不多把他给模特化了。这个专业大盗一遇见小偷时,吃亏的总是他。他出机场顷刻间就被小偷“使诈”偷走高科技的作案工具,又被小偷捷足先登拿走翡翠,最后还傻不拉叽地把自己的雇主给毙了,着实是对香港的“神偷”的调侃和颠覆。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绝非这么简单。

影片《疯狂的石头》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是你绝不能忽视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国际大盗模仿《谍中谍》里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得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10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另外还有一个桥段,谢厂长接到儿子求救的电话却数番不予理睬,形成这个幽默的契因是影片伊始谢小盟曾被谢厂长发现在厕所教人用绑架蒙他老爸,这个笑点可谓一炮双响。这样的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虽然夸张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足够观众开动脑子来联想。由于影片中有着太多戏剧化的巧合,太多预设的幽默包袱,而人物彼此之间又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之下故事极易发生纰漏。不过最终宁浩和他编剧小组做得非常好,整个故事讲得相当严密,使影片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漏洞。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绝对是需要精密地反复推敲过,而并非耍耍小聪明就可以搞定的。

从影片《疯狂的石头》投放市场的回报来看,影片真正表现出一匹黑马的潜质,事实上从不少院线安排的档期和放映时间段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被大片排挤到了角落,它的成功靠得是观众的口口相传与媒体的赞誉。因为是低成本影片所以在宣传上并无太大动作,而且影片的演员阵容也缺少大腕,导演宁浩更是不为人知,所有一切决定影片没有任何其他卖点,只有影片本身。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去年的另一部影片《独自等待》,不过相较那部低成本影片,导演宁浩比不上伍仁贤的名气,主演郭涛也比不上夏雨的名头。虽然我一直觉得中国内地演员的表演都太正,不过《疯狂的石头》的演员们的确让我看到了惊喜,演员的表演要有怎样的延展性关键得看戏怎么来编导。宁浩以前也导过两部艺术片,不过就目前的成绩来看,他倒不仿专攻娱乐片,中国电影不缺艺术片导演,缺得是宁浩和伍仁贤这样的娱乐片导演。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2

电影《疯狂的石头》叙述了一个人们为物而疯狂的故事。故事的缘起是某工艺品厂在公共厕所的改造施工中,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原石,随之各色人物纷纷出场,形成了看护翡翠与偷盗翡翠的两个场,故事也就围绕着翡翠这样一块“石头”而形成的两个“疯狂”的场景展开。

影片虽借鉴了英国导演盖·里奇作品 《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的某些电影表现手法,但《疯狂的石头》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吸收了一些文学叙事的元素,将电影技术与文学叙事完美地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叙事手法

多主线交错的结构、非线性叙事手法是英国导演盖里奇执导的影片《两杆老烟枪》 的标志性特征,在《石头》里这点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从开篇就锋芒毕露:以搬家为名的道哥土贼团伙因违章停车而被警察盘问;与此同时,谢厂长的公子谢小盟在城市上空的缆车上泡妞遭“高跟鞋”暗算,易拉罐失手正好砸到包世宏座驾的前部玻璃窗,包世宏与三宝下车朝天大骂,结果所驾车辆沿道路下滑正好撞到与国际大盗麦克联系的冯董助理所驾的宝马车上,于是双方发生激烈争执; 此刻盘问道哥一伙的警察“放走”土贼,协调包世宏与冯董助理私了撞车事件。

一只饮料瓶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几乎将影片所有的角色都串联其中。在这次巧妙的人物介绍之后,所有的角色又按照各自的轨迹平行推进情节,并且因为不同的原因不断的发生交集。在这种多主线的立体结构中,人物间的关系被观众清晰地掌握,而他们彼此却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让故事的发展变得更有戏剧性和喜剧效果。这种多线索并进交叉、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使影片几组人物关系与各不同的行动都能清晰地呈现给观众,使叙事更为简洁有力,有条不紊,信息丰富,同时又使各组人物关系形成对比和呼应,从而使剧情更富有张力。

平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平行蒙太奇是将发生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空间的事情在银幕上交替出现,这是加快影片节奏的一个剪辑技巧,并且使叙事显得有条不紊,信息丰富。在《石头》中,导演同样大量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从而使叙事更为清晰简洁,避免了因头绪过多而使叙事混乱的危险,并且使观众能在几条线索的齐头并进的讲述中更完整清晰的把握故事。

如在翡翠展即将开始的前夕,导演安排了三个场景,分别是:保安的准备工作、笨贼的准备工作、大盗的准备工作。这三个场景依次穿插,顺序展现,这种平行蒙太奇手法不仅能让观众一目了然看到同时不同地三组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行动,同时又使影片叙事手法简洁、绝不拖泥带水,信息丰富,并且通过把三组人物的行动并行不悖的展现在银幕上,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有种巨大的戏剧张力。

《石头》原本情节并不复杂,但因为人物被设置成三组,而且围绕保护和盗取翡翠核心事件展开了多回合交锋,所以故事便变得 错综复杂起来,但宁浩却采用了这样一种平行蒙太奇手法,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将故事讲述的清晰而又不流于直白简单,可谓是举重若轻,显示出不凡的叙事能力。

特写镜头增加了影片的奇妙品质

《疯狂的石头》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大量特写镜头的应用。无论特写还是大特写,都能够被用来揭示人物特定的心理情绪,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造成某种程度的讽刺和夸张;引起观众特别的注意与关心。

影片一开始就是包科长的面部特写,将其检查疾病时的痛苦与中年男人的焦虑全盘托出。在缆车上影片多次将谢小萌的嘴进行特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这样的一张嘴,既骗自己的父亲,也整天混迹于年轻女性中间,以艺术的名义行不耻之事,让人看起来有些倒胃口。这样的特写恰到好处。当谢小萌在游戏厅再次遇见道哥的女友时,影片继续对其面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特写,将其品质尽数刻画在银幕上。另外,当包头发现宝石被人动过之后,对包头眼睛的特写将其绝望和无助,惊恐全部展现出来。特写,在特定的银幕空间里,将一个个局部放大出来,给观众以提醒。也正是拥有了如此多的特写,才使我们记住了一个个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包头、谢小萌、道哥等等,不一而足。特写增加了影片的奇妙品质,让这部影片有了与众不同的特色。

方言的精道运用

《石头》以四川重庆方言为主,又在不同的场景中适当夹杂其他方言,地域韵味十足,又风趣幽默。贼头道哥的女朋友讲的是成都话,但贼头道哥的方言听上去像是河北保定方言,而小军则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贼老三黑皮说的是地道的青岛话。谢小盟说的是四川话和普通话,不时在“双语”之间穿插。

即使一个小角色,导演也让其在方言上出彩,如谢小盟在街机旁遇见的女孩,就来了句济南话“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国际大盗麦克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起座机听筒,电话中传出了他自己的回声,大盗气得傻了眼“我顶你个肺”方言在增强影片的地域特色、幽默效果和戏谑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音乐的独特使用风格

这部电影中共出现了五首歌曲,在配合画面,反衬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上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木鱼石的传说》自始至终回响在翡翠玉石展出的现场,配合夸张搞笑的“山寨版”千手观音的舞蹈,不仅起到舞蹈配乐的作用,而且隐喻突出了翡翠玉石。

《我爱你亲爱的姑娘》是由宁夏的布衣乐队为这部电影专门创作演唱的,歌曲旋律优美,富有动感。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要插曲,出现在谢晓盟再次邂逅菁菁的场景中。当他看到菁菁脸上露出美丽而寂寥的表情,瞬时被其所打动。加上导演运用镜头的推进把谢晓盟惊艳的表情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生动地演绎出其内心的感受。

《忘情水》在片中出现了两次,都是剧情内声音。

第一次:包世宏的车被可乐砸坏玻璃,当时车内收音机正播放该曲,与故事情境关系并不密切。

第二次:道哥看到谢晓盟和女友睡在床上,歌曲出自室内音响,刘德华富有磁性的嗓音深沉低回,悠扬婉转的曲调将一个人伤心失意的内心感受抒发地淋漓尽致,与当时的情节和人物内心非常吻合。

《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三宝突然失踪,翡翠恰巧这时发现被掉包,包世宏怀疑是三宝偷了翡翠,几经查找都没有他的消息。

镜头1:包世宏和他的女朋友坐在江边生气地说“就是找到北京也把他找回来”

镜头2:进京兑奖的三宝孤零零地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在镜头2中配上改编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流行版,女声欢快地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和着电子音乐的伴奏,与三宝受骗后的复杂心情形成强烈对比。音乐与画面的配合起到了声画对位的艺术效果,极大发挥了音乐作为影片元素参与营造喜剧气氛的作用。

片尾曲《我是重庆崽儿》是一首非常前卫的说唱歌曲,歌词内容非常贴近重庆人的世俗生活,以这样一首歌曲结尾意在表现影片的现实性风格。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3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麦当娜的导演老公盖里奇,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老烟枪》而名声大噪的,他的这部cult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受到追捧,在影片中盖里奇似乎独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随后他的第二部同风格作品《偷骗拐抢》也大获成功,以简单的纯娱乐性吸引了无数的年轻观众。然而在几年以后,他却急转直下,先是玩砸了影片《踩过界》,随后重回老路推出黑帮电影《左轮手枪》依旧是劣评如潮。盖里奇的失败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开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当他将哲思引入到原本结构复杂的影片中,让原本好玩的电影开始变得生涩难懂,从而丧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简单和纯粹。

如果说盖里奇在丢失自己原先赖以成功的东西,中国的年轻导演宁浩却把盖里奇丢失的东西重新捡了起来,将其改头换面溶入到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正所谓洋为中用,而且用得极其服贴。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被导演宁浩放置在了山城重庆,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重庆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将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略加处理作为背景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影片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影片人物角色的设置相当众多,彼此关系相互交织。他们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地大笑。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商业电影,它并没有想表达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相当缺乏趣味性,电影人大都固步自封,多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影片的唯一标准,而大大忽视了电影的产业特性。多年来中国电影只有一个冯小刚能够适时推出合乎观众口味的电影,用低成本换回大收益,事实证明中国已经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而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场脉络拍出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不要以为商业片比文艺片好拍,拍一部垃圾商业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让观众喜欢的商业片决非这么简单。

影片《疯狂的石头》虽然以夸张的手法来制造笑料,但是你绝不能忽视这部影片严密的逻辑性,片中很多的笑点的成功都在于预先埋下的伏笔,比如影片中有一桥段国际大盗模仿《谍中谍》里下坠盗宝却发生绳子不够长,气得大盗骂了句“奸商”,观众观看仔细得话就会联想到影片上半段中商人卖10米绳子给大盗的镜头。另外还有一个桥段,谢厂长接到儿子求救的电话却数番不予理睬,形成这个幽默的契因是影片伊始谢小盟曾被谢厂长发现在厕所教人用绑架蒙他老爸,这个笑点可谓一炮双响。这样的巧妙布局衔接非常之多,虽然夸张但是非常有说服力,足够观众开动脑子来联想。由于影片中有着太多戏剧化的巧合,太多预设的幽默包袱,而人物彼此之间又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之下故事极易发生纰漏。不过最终宁浩和他编剧小组做得非常好,整个故事讲得相当严密,使影片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漏洞。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绝对是需要精密地反复推敲过,而并非耍耍小聪明就可以搞定的。

从影片《疯狂的石头》投放市场的回报来看,影片真正表现出一匹黑马的潜质,事实上从不少院线按排的档期和放映时间段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被大片排挤到了角落,它的成功靠得是观众的口口相传与媒体的赞誉。因为是低成本影片所以在宣传上并无太大动作,而且影片的演员阵容也缺少大腕,导演宁浩更是不为人知,所有一切决定影片没有任何其他卖点,只有影片本身。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去年的另一部影片《独自等待》,不过相较那部低成本影片,导演宁浩比不上伍仁贤的名气,主演郭涛也比不上夏雨的名头。虽然我一直觉得中国内地演员的表演都太正,不过《疯狂的石头》的演员们的确让我看到了惊喜,演员的表演要有怎样的延展性关键得看戏怎么来编导。宁浩以前也导过两部艺术片,不过就目前的成绩来看,他倒不仿专攻娱乐片,中国电影不缺艺术片导演,缺得是宁浩和伍仁贤这样的娱乐片导演。

有些人认为宁浩是模仿了盖里奇的《两根老烟枪》,事实上个人以为本片绝非单纯的跟风模仿,因为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概念是全新的,在笑料和情节的设计都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上,只能说这是一种借鉴。这种借鉴一直是韩国电影人最善长的,他们奉行拿来主义,将国外影片的精华吸收消化来发展自己的电影,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韩国电影不光精致而且多元化。在年轻导演宁浩的身上我看到了韩国电影人的那份学习精神,他懂得去吸纳外来文化为我用,拍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娱乐电影。《疯狂的石头》这类小成本的娱乐电影正是中国电影目前可以努力发展的方向,此类电影很适合中国电影现在的国情,毕竟能够象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样引来巨资拍摄大片的导演屈指可数。况且中国电影即使投拍大制作也是难望好莱坞项背的,中国的电影市场也远不及北美市场,倒不如努力多做出些低成本的精品来稳步上升。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4

很多时候别人问我一个电影好不好看时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电影讲到“好看”这个问题好像就是在说这个电影的市场;但是《疯狂的石头》不一样,他是绝对可以不假思索地用“好看”来形容的电影。 有人希望宁浩能够成为内地电影的彭浩翔,我到觉得宁浩在这个电影里表现得要比彭浩翔放松很多。

“放松”并不是不讲章法——他的事件结构也非常巧妙——而是说他丢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惯有的悲天悯人的习气,把故事的节奏加快,从容不迫的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很放松,很有技巧,并且更重要的,很亲近。 有人说宁浩是国内的dvd市场培养出来的年轻导演,这显然也是在说《疯狂的石头》与《两杆大烟枪》这些电影的关系。的确,撞车、调包、误打误撞,这些戏的确跟盖•里奇相似,但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只能说宁浩没有走弯路,这一类的电影,这些套路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讲故事的方式。法斯宾德也说他拍犯罪电影是因为犯罪电影比较容易讲故事,这很显然。

宁浩有自己讲故事的巧妙之处,来看电影的第一部分,他是怎么把这几组人物串在一起的。 第一场戏:一个假装艺术家的怂小子在缆车上调戏一个漂亮姑娘,漂亮姑娘踩了他一脚,他把可乐罐扔出缆车。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怂小子就是后来挖出宝石的厂长老板的儿子,而这个漂亮姑娘正是土贼老大的情人。我们在此留意一下这个厂长儿子扔出的可乐罐儿。 第二场:拆厕所现场。交待一个矛盾:因为工厂欠钱还不了,房地产商想要这块地,而厂长想保住工厂。这个矛盾是个背景,后来厂长挖出了石头,欲卖石头保住工厂。 第三场:搬家公司的三人因为违章停车而被警察找麻烦,因为证件不全,他们正准备给警察一榔头,可见他们干的不是正经的勾当。正在此时,不远处发生了撞车事件。 第四场:撞车。这个撞车的直接因素就是因为厂长儿子在第一场戏中扔出的可乐罐子,它砸中了八个月没发工资的包头的车,他们下车对着缆车破口大骂之际,车竟沿着斜坡撞响了正在一本正经的描写着“拆”字的地产商的车。 这次撞车也吸引了正在找那三个土贼(后来沦落为)的麻烦的警察的注意力。这第一部分看上去多线,可是已经在形式上扭打在一起。不经意间起着重要作用的厂长儿子在后面的叙事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正是他的调包和与土贼老大情人之间的关系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希区柯克拍过一个叫《羊肉凶器》的小故事,我每次想起来都兴奋不已,故事讲一个女人得知狠心的丈夫即将离开自己,用一只冰冻的羊腿打死了他,警察来搜查凶器时,她却不慌不忙地把羊腿烤了,给警察端了上来。

希区柯克说,“你要让观众知道有颗炸弹在滴答作响,但是剧中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悬念。” 《疯狂的石头》里也有颗小炸弹在滴答作响,那就是被调包的石头。不过这颗小炸弹并没有彻底爆炸,他还在主要人物包头、地产商、“007”身上滴答作响,直到影片黑屏字幕。结尾价值千万的宝石被包头当作廉价仿造品挂在朴素的女友脖子上,这个处理要比真相大白要好的多,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到此处都会深呼吸着会心一笑。 除了事件结构,影片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出彩。芸芸众生,市井百态,虽然这不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方到中国人身上却自然的很。没有大明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真实,片中很多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我就圈一下郭涛吧。真是非常喜欢孟京辉麾下的这几个话剧演员:陈建斌、廖凡、郭涛。可能是因为《恋爱的犀牛》,看到郭涛出场就觉得很亲近。看得出来宁浩把最有难度的表现复杂心理的戏都交给了他来演。不过这这一点上我存在一点异议:演员的表演风格在一部影片当中应该自成一体,就像绘画中讲色调,音乐中讲和谐,比如《发条橙》中演员的表演风格;但是在此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诙谐的无厘头的表演,包括土贼老大在发现情人被别人搞了之后的伤心落寞都是滑稽的夸张的,但是单独包头这一个人物是现实主义色彩比较重的,比如他在发现石头被掉包时的复杂心态,他在误以为搭档偷走了石头之后在洗手间狂暴的摔打甚至声嘶力竭的那场戏,我觉得可以在放松一点,这个点被抓的有点死。

疯狂的石头观后感5

今天终于看完了《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总的感觉——有点意思、没有意义。

刚刚读过的一篇文章:《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

从前有个馒头掀起过一阵旋风,如今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波浪。一些小人物闹出了大动静,一个小制作狂敛了1400万票房。当垃圾被摆上圣殿的贡台,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聪明的人们,你们的智慧应该给出最明智的答案。

在我没有观看《疯狂的石头》前,我始终保持着必要的沉默,满眼尽是吹鼓手们卑鄙的精彩的陈词滥调。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真不愧是名言。一些捧臭脚之人的追捧,严重诱骗了像我一样善良且容易相信他人的人们。善良人们的人民币垫高了“石头”的虚高身价。这让我想起了那个靠卖增高鞋垫发家致富的家伙。“石头”和那个家伙如出一辙。

说句良心话。一个低成本的电影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这样的小成本制作,我们应该鼓励,应当给他们浮出水面的机会。至于1400万票房有多少水分,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被诱导观看的,暂且不管。看题目貌似我批判电影制作。其实不是,我无意批判电影本身有多么垃圾。我旨在提醒花钱看电影的人,不能少了一个最基本的是非判断。毕竟我们是消费者。不能炒作者说好,所有的人跟着说好,就像对待《无极》的态度一样,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位美籍华人导演举起了大棒。诚如这块“疯狂的石头”。太多的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面对这块疯狂的、恶俗的“石头”,观众的疯狂的、恶俗的心态被凸显出来。如果把“石头”当作一部喜剧片消遣一下,未尝不可,但要给它冠以多么值得国人骄傲的荣誉和大书特写一番赞美诗,我想,“石头”的制造者们是不敢消受的。这好比就是几个学生鼓捣的一部毕业作品,不曾想,天上掉馅饼,遇到了一批商业大师,就这样,在商业大师的商业作用下,这生意做大了,赚大了。无非就是这样。那些言必盖·里奇云云者,多亏没把整个电影工业的给塞进来。庆幸庆幸。

我虽然掏钱观看了“石头”,但并不想做一篇油腔滑调的影评。更不针对影片本身。这里,只谈这部电影所引发的现象。

这几年,中国电影人出现了阶段性的迷茫。但凡能弄到钱的中国大导演都费尽心思地拍所谓的“中国大片”,目标和眼光直指国际电影最高荣誉奥斯卡;弄不到钱的导演只好自慰般地搞点小制作小成本电影,明明是几十万的成本,还不好意思说出来,总是标榜上百万,而绝大多数小制作小成本电影连在国内小范围放映都很难,很多小成本电影不得不在广电总局的电影库房里寿终正寝。

____年,我曾专访“第六代”著名电影导演王小帅。作为导演,王小帅也有很多困惑的地方。投资方的问题、剧本的问题、演员的问题、发行的问题等等。____年由他执导并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青红》,也是在资金极其紧张甚至近乎停顿的状态下拍摄完成的。如果该片不是在国际上获了奖,能不能公映都是个问题。

这年头,咱们为电信做的贡献太多了,为电影做的贡献太少了。以至于,有想法的导演没钱拍电影,即便是拍了有想法的电影却难以公映,而有钱的导演没想法,他们的想法往往是如何烧钱,如何玩“个性”,咱老百姓越是看不懂的电影他们就越觉得“够个性”。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86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