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2020-08-13 15:05:27
|醒婷

非典十年祭虽制作于13年,但解说与镜头画面的真实都让我深陷其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期,心里一阵发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非典十年祭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1

非典发生的那年我还没有上小学,再加上记事比较晚,心比较大,所以对这个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初中的时候经历了一次H7N9的时代,貌似没有非典时期那么严重,身处小矿区的我也感受不到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大的变化,但也真的是感觉到了人心惶惶,并且我还因为当时发烧到38度多被学校勒令修养了一个礼拜。

从小到大对这些传染性极强还能够夺人生命的病毒一直都不是很了解,因为看了柴静的《看见》,对这类记录性质的讲述生活中的大事的书更加的感兴趣。无意间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书,第一眼便喜欢上了,回到寝室仔细品读的时候又觉得不是那么的理想。因为从前的我对社会上的各种事并不感兴趣,从来不会去主动的了解,所以对非典的事情知之甚少,以为能从中了解到很多的过去,结果只看到了北京这一个城市是如何对抗灾难的,着重突出的好像不是这个事件本身,不过应该是我没有理解到作者的本意吧,标题也写了北京保卫战,作者与读者的出发点并不相同。但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北京所发生的一切大概能代表非典那一时代的缩影吧。

人生百态,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大部分的人性都是高尚的,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时刻坚守的各级官员,不顾自身利益的社会各层人士,还有始终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的流行病调查大队,大概就是这些人的奋不顾身才使得更多的人迅速脱离了这场灾难,虽然平时大家总是会吐槽国家社会的各种不是,但到了这种时刻,才会真正感叹到或许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所想的无能为力。我们之所以能够岁月静好,真的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负重前行。

我们所躲过的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真的都是预警,必须吸取教训,遗忘了历史相当于遗忘了自己的过去,不长记性就没有未来。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2

非典发生时,我还太小,但这个字眼一直活跃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没有深入了解,直至今日,我应时地观看了《非典十年祭》,方了解那个劫难。

2002年12月10日,广东出现了第一例上报的非典患者——36岁的黄杏初,非典拉开了序幕。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巧赶上春运,迎来春运狂潮,SARS病毒伴随他们上路。导致非典大战展开,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

反观今朝的新型冠状病毒,首个感染者发病日期也是12月,同样面临春运时病毒散播的压力。所幸是管制速度和信息传递同非典比,新冠要更快。我相信现在的医疗手段一定可以遏制病情,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我们需知,在一个公共卫生机制成熟的时代,这样的事原本不用发生的。

我们要以一种更为科学的态度,来问一问自己,“这个病毒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它带走了什么?”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还有什么病毒侵袭。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3

在这个禽流感肆虐的季节,看一本关于非典的书,有些讽刺,也有些唏嘘。也恰好被作者说中:非典十年过去了,人们并未记取教训,禽流感再次来袭,人们同样惊慌失措——板蓝根再一次横空出世,又再一次断货,惶恐间除了杀光家禽、关闭市场、只吃鱼虾,仿佛也没了其他的办法,一切依旧不透明、不公信、不放心。

依托在这样的现实之上,回头去看非典的故事,百感交集 ,谈不上泪水,有的只是一种无言的心酸。记得非典那一年,我还在非典发祥地——广州。风声鹤唳满城皆兵之中,公司下了命令——但凡被发现是非典患者的,不许透露自己所在公司,以免全部被隔离封锁,影响业绩。说个可悲的笑话:有一天老板养的寓意着钱财的金鱼有点没精神,游得有气无力,老板盯着半天,竟然蹦出一句“会不会得了非典?”可见那时非典对于人们内心的影响。在公交车上,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上车后人们总是争相去坐最后两排的座位,原因是那个位置有可以打开的小窗户,空气清新一点,而只要有一个人不小心咳嗽,全车人的眼睛都会齐刷刷的盯过来,仿佛要用目光把此人赶下车去。。。自从隔壁楼盘因天井式设计不利于通风发生一例非典以后,楼盘价格大跌,连累到我们也惶惶不可终日,回家在电梯间按电梯都是用钥匙而非手指,进门就消毒洗手,不管什么天气一律开窗通风,隔天就用白醋熏蒸房间。每天还有一项必修课就是上网和看报纸,关注每日全国各地的非典新增、治愈和死亡情况,全国人民对健康的关注空前的具有团队精神。非典带给我们的影响和恐惧十分惊人。

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而且是在疫区,所以对于这一历史始终铭记于心,也始终关注这个话题,这也是选择看这本书的原因。此时去看北京发生的一切,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样,那些奋斗在非典一线的领导者、医护人员、流调队员的故事,也深深的令人敬佩,其中不乏一些已经被追认为烈士的熟悉的名字,因为非典,他们倒下了;因为非典,他们家喻户晓;因为非典,他们的青春永远的定格。不可谓不惨烈,几个病源携带者经由独特载体——火车、飞机、的士、医院,将非典病毒洒向了帝都的每个角落,包括淬不及防的医疗工作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面对病魔和病人在惶恐下异常的各种行为,这些一线的工作者们用大无畏的精神和精湛的医术,结合爱心和耐心,完成了一次次的病人隔离、治疗和安抚。打赢了一次次非典型战役。

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了解和缅怀,在于记忆和沉淀,在于向英雄致敬!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4

一晃,“非典”已过十年,关于“非典”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了。而由著名作家何建明撰写的《非典十年祭》一书,勾起的不只是我对十年前那场灾难的记忆,更有我对灾难的一点思考。

“非典”爆发之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关于“非典”最早的信息也是从新闻联播中获取的,而此时“非典”已经严重危害着北京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或许新闻联邦与西北小镇的距离太大,我还是把“非典”当成另外一个世界发生的事情,并不为意。大约又过了一周,学校将所有学生召集起来,集体放假,回家壁灾。学校的举动本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却真正引起了小镇所有人对灾难的“重视”。大家开始打听各种防灾绝招。最后,在小镇上最有市场的两个绝招便是喝醋以及喝板蓝根水。结果,醋买脱销了,大家开始用酸的东西代替醋来预防灾害。板蓝根则是身价大增,成了抢手货——也让我明白什么叫物以稀为贵。

而《非典十年祭》重点描写的则是非典主战场——北京的情况。该书共分六章(篇),分别从当时北京市主要负责人、非典患者、普通市民、医护工作者以及专家等角度进行描写。这样描写未必能够完全重现“非典”时的场景,但是要勾勒出“非典”之时的大致面貌则是绰绰有余。其一,作者是在用情写书,在书中总能隐约感到某些心跳的声音;其二,书中所选的故事是具体的,阅读这些故事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读故事而是在观看一部纪录片。

常言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以实际情况而论,在灾难面前才会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法律的公正性可能被某些特权人物破坏,但天灾的破坏性绝不不会绕开有特权之人。因此,在巨大的天灾面前,无论受灾者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共同奋起抵抗才是最好的选择。从这意义上来讲,中国人特别是受灾最深的北京人,无疑是做了最好的选择——大家携手共抗天灾“非典”。

在灾难面前,我们会哭,会退缩,更会惧怕。那么,在灾难之后,我们就有理由欢笑着,抛弃所有的惧怕而走向前方?当然,灾难之后,我们必须前行,但是这种前行必须怀揣着因畏惧灾难而做出的反思。“非典”过去十年了,因为十年时间真的是弹指一挥间。“非典”才过去十年,因为十年前那些被灾难吞噬的生命还没有彻底从亲友的记忆中抹掉。生命是宝贵的,无论时间无论流失,生命也不可贬值。曾经的痛,特别是关于生命的痛,我们不能忘记。

非典十年祭观后感5

十七年前人们闻之色变的SARS病毒,在十七年后变了个模样,重返世间。

非典时期,医护人员中的感染人数累计达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的患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据事后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2月7号我们失去了李文亮医生,2月10号我们失去了林正斌医生,2月18号我们失去了刘智明院长。

这些医护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容易感染的是他们,最先站出来的也是他们。

李文亮医生,是本次疫情的“吹哨人”,却不幸因患新冠病毒去世。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为了攻克此次疫情,再次身居一线。“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在群众百姓的眼里,他代表着权威,代表着科学,他是整场战疫的指挥者。

一架包机上的乘客,全部都是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降落前,乘务长开始广播:“我们的飞机就要开始下降了……今天,你们不仅是天使,也是英雄,辛苦了……”说到最后,乘务长忽然哽咽,“待你们完成任务,我们接你们回家!”

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湖北,十九个省对口十六个市,分别展开救援,坚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光有科技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信念;只要人心齐,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将它击倒。

在1月31号的南京,一名男子把从土耳其背回来的大箱口罩全部捐赠给国家,民警见状问:“您贵姓?”他答:“免贵。中国人就行了!”土耳其在26号那天刚刚发生地震,想必他也是并尽了全力才把物资带出来的吧。

仅花八天时间建成的火神山医院让外国人连连赞叹:“上帝在7天之内创造了宇宙。我认为上帝就是中国人。” 中国速度再次震惊世界,“基建狂魔”的称号名副其实。

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决心。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一个国家人民的素养,一个国家的责任感。在这一方面,中国无疑是做得好的。

如今,疫情已有被压下之势,不少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对医护人员二十多天来的坚守的最高回馈。是啊,战胜疫情,就可以回家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总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疫情发生时,人生百态都会上演。有人团结一致,有人趁机打着利益的算盘。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明天和意外,也不知哪个会先来。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人生本身随处都存在着危险。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危险的勇气。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了世事无常。你安好,我无恙,便是这世上最静好的时光!”

无论如何,我们期待。期待那曾经我们不屑的、怠慢的每一天都未来可期,期待黎明的暖阳春草,期待下一次撒野奔跑,踩碎迷茫,漫步时光。期待某一天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正当年少。数一二三,转身。给予互相一个眼神,一个简单拥抱。期待,这一切,都会过去,都不复再来。

人生本有太多期待,只是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完美中。

这场疫情,我们能做的很多,能做的又很少。把握属于自己的一份期待,与祖国并心前行,共渡时艰。

逆风向前,做自己的英雄。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85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