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2020-08-13 18:19:05
|醒婷

《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所著。这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部激励无数人民的伟大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愤怒的葡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1

面对这本600多页的巨著,初以为艰涩难啃,读起来却是一气呵成、大气磅礴。

开篇便被整章的景物描写所震撼。干枯的土地上,植物和动物们自顾自的生长着。地上的沟壑、泥土,天上的阳光、细雨,散落的房屋、压抑的人群,充满叹息、疑问、苦思的生活画面缓缓在眼前铺陈开来。

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小说从汤姆·乔德在监狱假释回家写起,跟随乔德家的老老小小一起踏上西行之路——只因俄克拉荷马州的土地被侵占,数以万计的农民无家可归,纷纷收拾行囊前往千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他们以为那里是农工的天堂,每一份劳动都能得到兑现,面包、咖啡、干净的水和温暖的房子,已经在等待他们。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顺利——逃难的路上充满艰辛。载着全家人的是一辆摇摇晃晃的改装卡车,随时面临散架的风险,路上每多修一次车,家人的口粮便要减少一分。茫茫路途也是对家人的考验:看似豁达乐观、实则不愿离家的爷爷刚一上路便永远离开了大家,以决绝的形式拒绝逃离;哥哥诺亚在途经那片柳树林时决定留下,要靠着河里的鱼度过一生;坚强的奶奶忍受了一路颠簸,却在到达加州当晚死于饥病之中,似乎只为了守护全家人抵达终点;女婿康尼则在某个深夜不告而别,留下待产的罗莎夏日日守望……逃难的路上,往日当家做主的男人们逐渐退后,妈妈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处理好每一场生离或者死别,用极有限的食物安排好每一餐,安抚焦虑的罗莎夏、稳住浮躁的艾尔、与汤姆一起出谋划策,在必要的时候呵止不怀好意的警卫、遇到好心邻居时主动提供帮助——妈妈是全家人的守护神。

穷人的世界里,互助是一种天性。所以尽管一路艰辛,在每一个临时的落脚处,一起往西的穷人家庭们,总能在最困难的时候互相伸出援手。刚上路时候遇到的威尔森夫妇,他们慷慨的将自己的帐篷让出来,爷爷在那个帐篷停止了呼吸;在政府宿营地,协会对每一个家庭平等相待、倾囊相助,并且团结一致抵抗挑事的警察;在摘棉工宿营地,与乔德家共用一个车厢的温菲德夫妇,其女儿与艾尔结合,两家人变为一家人;还有在路上短暂停留的那些夜晚,陌生的穷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片刻安宁,孩子们玩游戏、大人们聚在一起说笑着,待天亮时道一声再见,各自消失在漫长的66号公路上。就像书里写的那样,“流民们在路上卑微地寻找着快乐”……

到达加州之后的经历,则更像是对资本家的控诉。数十万的难民涌入加州,原本短缺的劳动力变为过剩,农场主纷纷降低薪水;难民们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不得不接受越来越低的薪水,哪怕辛苦一天也只能带回家一条单薄的面包,甚至一整天找不到工作的机会,空手回家。饥饿和疾病始终围绕着人们,简陋的住处还要经受雨水和山洪的侵袭。在最后的那个雨夜,一切都被冲毁,汤姆找到为之奋斗的理想并不顾一切的前往,新生的死婴带走了所有的期望,却也赋予罗莎夏新的生命意义——在山顶的谷仓里,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这部小说所刻画的美国农民逃荒史,在中国的语境下也会觉得分外熟悉,毕竟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些流民,总让我联想起1942年的难民们——虽然至今我没有真正看过相关的资料,无论是电影、小说或者史实,只因为没有勇气面对。但是在这本书里,流民们期盼的是一杯加了糖的热咖啡、一份刚出炉的肋条或烤肉,仿佛让这种苦难也带上了某种滤镜,显得不那么残忍了。试想,如果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窝窝头,碗里至连一勺野菜都分不到,脆弱的我恐怕早已弃书而逃了。

书中关于女性地位的描写也是值得注意的。1930年代,美国农村的家庭结构与我们熟知的中国传统家庭几乎如出一辙——祖父是一家之主(哪怕仅是名义上的),成年男人是家庭的全部依靠;而女人们,洗衣做饭、生儿育女才是正职,除此之外只要听从男人的安排就好。但是在逃亡的路上,这种家庭结构逐渐产生变化,男人们不再主事,反而是妈妈在给予所有人力量,维护这个家的完整。在蹒跚前行的路上,逃走的都是男性,坚守的总是女性。即使是怯弱、怀疑的罗莎夏,也坚守全程,并在最后一刻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量,甚至可能长成了全新的自己,开始站起来主导剩余的生命。

另一个有意思的联想则是关于汤姆乔德的觉醒。这个年轻人在书中两次过失杀人,第一次导致他入狱三年,假释出狱后旋即踏上西行之路;第二次则是在重遇传教士之后,他意识到农民处境的局限性,决心行动起来,以组织的力量对抗农场主,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美国当时的环境下,他的决定是加入工会,组织农民们一起反抗。这个背景岂不是与我党组织的农民起义很像?不同的是,我党的路线是组织农民阶级,目标是消灭地主阶级;而美国的做法,是组织农民阶级,形成工会与农场主谈判,目标只为了获取合理的报酬,规范劳资关系。是不是很有趣?面对同样的问题,两个族群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处理逻辑和解决方式。

第一次读斯坦贝克,深受震撼。他所描写的不只是美国农民艰难的生存图景,更是无尽的人性。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2

对于乔德一家人来说,流亡的目的是简单的——加利福尼亚。在那儿有新鲜的葡萄,甚至想象中的加州空气当中都满溢着葡萄的香甜。实际上的过程是,老人威尔和老伴不堪旅途的跋涉,在疯癫中凄凉过世;孩子露西在这场没有终端的过程当中衍生出来的乖张和戾气;还有七尺男儿诺亚的懦弱以及艾尔所受的情欲驱使。但是《愤怒的葡萄》除了对于穷人苦难的极致以外,还有穷人们的“英勇顽强”。多种方面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从主角乔德一家说起:首先是主角乔德家的长子——小汤姆·乔德。这个男人从一开始登场透露出一种“聪明”的气质,机智的央求卡车司机带路,但是却不展现出低姿态。厌恶卡车司机的过于猜忌和干涉,透露出一种爽朗干净的气质。路上遇见了曾经是传教士的吉姆·凯西。从第二章司机和小汤姆·乔德谈话当中,可以获知,其实小汤姆把传教士认为是“说大话的人”(P012),但是无论是最先开始的相识还是在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小汤姆从来没有丢下凯西。这个人可能对传教士有偏见,但是他却有剥开一个人标签,认识内心的耐心。他明明陷入了危机,但是每次都没有抛弃家人。他不仅谦逊但是不懦弱,有趣而且善解人意。当他目睹凯西被警察打死时,他忘却了自己假释的条件,打死警察为凯西报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面,鼻子已经歪掉脸部已经毁容。他在黑暗中,不同思考生活的痛苦和凯西曾经说过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他是这么说的”(P628)所以这就没关系了。我会一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到处都会有我——你不管往哪里看,都能看见我。饿着肚子的人为了挣口吃的而斗争的地方,就有我。——”(P630)告别了母亲,小汤姆的命运可能还是风餐露宿,甚至枪下亡魂。但是他总是一副革命者的模样,一副英勇善战的模样。

其次一个就是乔德的母亲,她应该是整个家庭甚至是整本书当中最中心的角色。如果说小汤姆·乔德是年轻的“英勇顽强”的象征,那他的母亲甚至可以说是“天使”加“英勇顽强”的完美结合体。当汤姆假释回家第一眼看到母亲时,就已经暗示这个女人将是全家的核心。“乔德站着往里看。妈身材结实,但并不肥胖。那是生儿育她说,辛勤劳作的结实。她穿着宽大的灰布罩裙,上面原本彩色的花朵已被洗得褪了色,小小的花朵变成比底色略浅一点的灰色图案。裙子垂到脚踝,她光着两只有力的大脚,在地上飞快而灵活地走动着。她的头发很少,铁灰色,在后脑勺松垮垮地挽成一揪小,强壮的手臂满是雀斑,衣袖遮不到的手肘露在外面。她的双手肉嘟嘟的,很灵巧,像是胖乎乎的小姑娘的手。她看着外面的阳光。她饱满的脸庞并不柔和,但充满克制和慈祥。淡褐色的双眸似乎见证了所有可能的悲剧,积累的伤痛和苦难就像阶梯,使她处于一种超然、冷静而豁达的状态。她是全家的庇护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她似乎很清楚自己的这种地位,也接受并喜欢这样的地位。如果她不承认伤害和恐惧,那老汤姆和孩子们也不会感受到伤害和恐惧,于是,她不断练习在心里否认伤害和恐惧。当快乐的事情发生时,大家都会去看她是否快乐,于是,她遇到无足轻重的乐事也习惯开怀大笑。但比快乐更重要的是镇静。她的沉着冷静是值得信赖的。她在家里伟大又平凡的地位使她有一种高贵、纯净、平和的美。由于要抚慰他人,所以她的双手沉稳有力;由于要调解矛盾,所以她在做决定时冷静得如同完美无瑕的女神。她似乎很清楚,如果她动摇了,那整个家都会动摇;如果她在内心深处真的犹豫了、绝望了,那整个家都会分崩离析,让全家正常运转的意志力就消失了。”(P104)乔德眼中的母亲是完美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流亡之路中乔德的母亲确实也表现出了令人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做什么重大决定时,一改以往在家中主内的形象,为家中的所有人做出最妥善的处理;在遇到落魄病重的赛丽一家,卡车带老爷车的形式,没有抛下这对可怜的夫妻;在面临胡珀农场商店当中的小贩的恶语相向时,她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后退和妥协甚至在商店中说到“妈认真打量着他。她看也不看,便伸出手,将那一袋糖搁到怀里的一堆东西上面。‘谢谢你。’她轻声说。他朝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又转过身。:‘我明白了一个很好的道理,’她说:‘你要是遇到了麻烦,或者受了伤,或者有什么需要——那就去找穷人。只有穷人会帮你,只有他们。’”(P563)她口中是劝善,也是在行善。

最后令人印象深刻就是罗莎夏。罗莎夏(Rose of Sharon)意思为“莎伦的玫瑰”。罗莎夏是乔德家最大的女儿,她的名字来源于圣经《雅歌》2:1:“我是莎伦的玫瑰,是空谷的百合。”(P074)罗莎夏的名字源于《圣经》当中及其诗意的来源,这位美丽的少女,遇到了只会空想毫无实际能力的丈夫康尼,最后也惨遭抛弃。罗莎夏有时甚至是疯狂的,低劣的。有一些病态的和无法容忍的矫情和神经质,但是这个女生在书中最后产下一个皱巴巴的青色婴儿尸体,撑着自己孱弱的身子,将自己的乳汁喂给了危在旦夕的病人。

简单的来说,这种“;英勇顽强“的刻画不是片面的集中的展现在一个人物身上,它更多的表现在这个饱受折磨的穷人群体当中,有接受帮助的,有施予帮助的,即使是一无所有,但是都不轻易表现懦弱。

英雄主义这个东西,我觉得本身来定义就是一个很难的东西。它源于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后期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宣传,有很大的“工具性”。一般很多都是讨论电影当中的英雄主义,比如DC的超人是源头,实际上感觉跟《荷马史诗》当中的阿基琉斯的英雄主义相差不远,只是包装的更加神圣和正义。英雄主义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是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判断。它通过社会群体中具有崇高、悲壮、不屈和进取品格的具体人物作为摹本或榜样,旨在弘扬某一特定时期这一社会群体所追寻的最完美、最高尚、最能代表整体利益的宏大目标,并以此号召、鼓动和激励社会所有的人模仿这一人物,以达到或完成这一事业的最终目的。就这本书来说,这种工具性是没有的,它(英雄主义)更多的是表现出以其中的品质。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3

这部小说真是充满了太多的不幸和太多的悲哀,以至于我读完后还久久不能释怀。

美国的农民原来也有这样的血泪史,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这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美国三、四年代的经济恐慌对农民来说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被迫流浪,而流浪的过程充满了多少的血与泪。

这部小说有3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汤姆、奶奶和妈妈。汤姆是一个正直,善良,很率真的人,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即使付出代价也会去做,他不会为邪恶势力低头,这样的汤姆不止被家人所爱,更被我们这些读者所爱,尽管这个形象似乎有些理想化。奶奶是个顽皮的孩子,他固执,他天真,他可爱。我真的是爱死这个奶奶了,他的死让我难过了好久。妈妈是这部小说里刻画的最传神的角色,尽管她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她是一家之主。她有强大的气场去维护这个家的完整和尊严,同时她拥有超乎常人的接受苦难的能力,再大的灾难也无法击垮她,也就无法击垮这个家。

美国中部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浪,他们所梦想的仅仅是能够吃饱穿暖,能有自己的一个家,但这样的卑微的愿望也被无情的现实狠狠的撕碎。他们斗不过那些狡猾的资本家。大资本家的狡猾与丑陋在这本书中显露无疑,而更深层次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这个制度是牺牲那些穷苦人的利益来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而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英国的圈地运动同样如此。

书中有段文字让人印象深刻:那些农场主把堆积如山的橙子和葡萄拿来烧掉,把很多猪活埋掉,为的就是保持住这些东西的价格,而有千千万万的流浪者却因为吃不到东西而饿死,连葡萄都变得愤怒了。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父辈灌输这样的思想:资本主义国家是十分奢侈和腐烂的,把大量打牛奶倒掉,把大量的水果烧掉。当时还小,听后还蛮震惊的,这不是暴殄天物吗,这资本主义国家真是他妈的浪费啊。其实细细想来,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试想那些农场主也需要生存,如果没有了利润,意味着自己的辛苦也白搭了。那为什么不把东西送给穷人或便宜卖给穷人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做了,不仅自己会亏的血本无亏,同样还会受到同行的排挤与谴责。因此,没有人是救世主,每个人都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这部小说也许更多的是想表达穷人们在关键时刻应该团结一致,才能共渡难关。“在你需要帮助时,永远只有穷人才会对你伸出援手”。同时还歌颂了广大劳动人民承受苦难的能力。这也是本书带给大众感动的地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众多的苦难,我们能选择的是怎样去面对。如果面对苦难我们能勇敢接受,那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垮我们。

即使我们不幸成为失败者,那就怎样,生活还不是在继续前行,前方还有多少美丽的风景在默默的等着我们……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4

作品发表于1939年,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 三十年的药才能解三十年的毒。这话虽然没什么道理,听起来却有些意味,简直让我不能再赞同了。印象中也是有过几次突击式看书的,有几次甚至是一天翻完了二百页左右的书,我知道一天二百页的翻书量算不上什么,可是看书就不同了。欲速则不达,看书求的不是快,我的目的不是看完一本书,而是如流水般的静静的从书中流过,我要的是那一段时光。全书五百页,总共看了四天,前两天每天一百多页,第三天七十页左右,第四天二百多页。其实是不快的,可又觉得太快了,没来的思考便过去了,想必是我太不认真了。我喜欢这样的书,这样的情节,这样的作者,真实的无处可躲,接地气。上流社会的名与利实在让人心生厌倦,而普通民众的疾苦又少有人问津,作家难道是为了记录上层的流言蜚语而生?难道广大的读者会在乎某某将军今天怎样怎样,某某公爵今天又和谁有绯闻,某某今天怎样怎样?难道我的思考仅限于此?所以我们可以想一点别的,在最卑微处,看到世界的光。“你如果遇到困难或者受了委屈,你就找穷人去,除了穷人,谁也帮不了你的忙。”

当乔德一家离开家乡,驶上去往加利福尼亚的公路时他们脑海中抱有的是过于理想式的情怀,然而一路上的听闻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即使到了加州,他们也并未被残酷的现实打到,他们仍在艰难的世道中找寻出路。在驶往加州的公路上,他们遇到威尔逊 一家,埋葬了爷爷,送走了奶奶,诺亚选择过自己的生活,顺着河流走了。到了加州,到了不是朝思梦想的富饶国度而是胡佛村,凯西被捕,没有食物,没有钱,更甚者凯西被杀,汤姆接着杀了警察被迫逃难,又遭遇暴雨侵袭,失去所有,一家人再也看不到生的希望。读到结尾处我总在质疑是不是作者草草收笔而待续篇?可是想想还有什么必要写下去呢?难道要告诉我们他们全都死光,连个挖墓人都不剩下?他们终究是要死的,加州的冬天,没有食物,没有房子,没有工作,一无所有。他们终于绝望了吧! 人物的刻画比起同类题材的小说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和智慧。尤其是乔德太太,也许在我们读者眼中,乔德太太没有文化,只是典型的农家主妇,可是我们看到的却又不仅是一个只懂得照顾家人饮食起居的村妇形象,在家庭面临选择前,她以一己之力捍卫了家庭的完整性,甚至不惜武力也要保全自己的家庭,或许很多人在这一点上会觉得她有些不可理喻甚至是愚蠢,但我个人相当欣赏。在收容所面临去留时也是乔德太太扛起了家庭的大梁,带着家人走了出去,在采摘园时也是她选择了另觅他处。虽然,我们都知道他们只是一步一步离死亡更近了,可是对于大多数未经历那种岁月的我们,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我们了解吗?除了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他们还有别的办法吗?或许他们不够聪明,不懂的灵活变通,但他们已经尽力而为,尽了一切努力了,他们真的再没有活路了。

我无权对他们评价,更无权指责什么,只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对社会的控诉。假如一个人为钱犯罪,那么这个人是有罪的;假如一个人为了面包犯罪,那么没人够资格审判他。在不幸的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是冷漠,是人性的自私。我们口口声声的说着仁义道德,原来都是假话,都是骗人的把戏。说到底我们不过是些假仁假义的玩意。社会是有罪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社会和我们都是原罪。我们的罪无可救赎,只是尽力在艰难世间找一条能够勉强容身的路,一路走下去,但求问心无愧。书中的凯西和汤姆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凯西放弃了牧师的理想献身于,献身于理想,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解决民众的生存而不是传统的布道,然而他斗不过现实,被无情的警察以赤党为由杀死了。汤姆听了凯西的讲述,在凯西被杀后杀死了警察最终追随凯西的脚步向现实抗争。作者没有讲述他的下文,因为不必多讲,知道凯西的就够了。幸福从来都不是偶然得来的,她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抗争,一分的幸福需要一分的泪水,十分的幸福需要十升的鲜血,我们早该知道的。 比起愤怒的葡萄,我们更应该愤怒的;比起美国的经济萧条,我们更应该愤怒的。他们是经济上的失误和政府的不作为惨死了无数的农户,为我们呢?纯粹的政治和政府的作为使得数以百万乃至千万的人死于无辜。我们注定是不幸的,若有侥幸,必定叫那百万冤魂枉死。不敢正视历史的人是懦夫,那么篡改历史的人叫什么?再黑暗的历史也有见光的那一天。然而时光总是向前流淌,我们面对历史不是为了向谁讨债,我们正视历史时一种诉求,是为了偿还我们的罪。历史是不记仇的,上一代的恩怨应该在上一辈就了结,我们还是新的,我们只做自己。有时想想总觉得自己是个懦夫,毫无作为,不敢为。

愤怒的葡萄观后感5

希腊哲人认为,人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点就是理性;然而流浪地球里面电脑这样说:“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 ”。

其实所谓保持人类理性,我们还是没有很好回答何为理性,比如 是让自己活下去重要,还是让人类活下去重要。这就好比,火车驶向一个分岔路口,一条路上有一个小孩,另一条路上有一群小孩,你该如何选择呢?

流浪地球里面,这个问题没有回答,吴京的选择救了地球上一群小孩,缺放弃了飞船上的一个“小孩”。

愤怒的葡萄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最后罗莎夏用自己早产儿应该获得的母乳,喂养了一个濒死的陌生人,完成了一个内部自洽,诠释了“相濡以沫”真正的含义。

愤怒的葡萄记录的是美国历史的一个片段。如同其他国家无法理解我们的“三年自然灾害”,我们也无法理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是什么,就像前几年希腊政府破产,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那旅游是不是会更便宜一样。要想人类成为一个群体,真的好难啊。

愤怒的葡萄里面,这样写道,西部的小镇居民,在刚开始遇到东部来的游民,起初还是非常友好,但是慢慢的就开始恐惧,逐步到了对抗。和现在欧洲难民危机惊人的相似。

至于产生的原因,就像书中在第五章中写到那样,你无法怪罪到一个具体的个人,因为每个人做的都合理合法,都是银行业的一个正常业务推进过程,因为我们每个人所组成的政府就是按照事先的规则一点点走到现在的,至于讨论政治体制是否合理,我想这也不是斯坦贝克关心的,他所关注的就是宏观历史下的微历史:

比如,凯西,这个被神抛弃的传教士,他在书中是一个好人,话痨,为了朋友顶罪,为了更多的人发声,最终却死在一个夜晚。

诺亚,在一条河边执意留下,没人知道他去哪儿了。

康尼,本来自己是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却也没有了方向,不知所踪。

读这本书,就像好乔德家那慢慢开着的车一样,缓缓驶过,又好像《老人与海》一样,所有人都在和命运在搏斗,就如书里面妈妈说到,我们是一家人,以前我们还有自己的土地,房子,猪,玉米,现在我们只有这一家人,我们不能分开。

母亲,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如同去世的奶奶,书中说到,女人怀孕之后就会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她会不一样。《星际穿越》里提到的,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穿越时间,那就是爱,而这就是母亲对于家庭每个人的爱吧。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85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