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者的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电视连续剧“奠基者”讲述的是一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石油系统在大庆石油会战的动人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奠基者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奠基者观后感1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211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5261部没有完成计划。4102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1653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在成都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余秋里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最终决定采用打破常规,甩开勘探,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镇附近为会战中心,在松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并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 在邓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党委关于开展石油大会战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钻井队积极率队奔赴大庆参加会战。面对少数人的畏难情绪,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战斗口号。
1960年3月10日,萨66井喷出高产油流。余秋里连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提出挥师北上,把主战场从大同镇附近转移到萨尔图地区。全国有关系统支援大庆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萨尔图火车站,大批的转业军人作为石油工业的新生力量抵达大庆。王进喜率领井队人拉肩扛连夜把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并率先破冰端水保开钻。 康洪雷新近执导的全面反映我国冲破石油封锁搞石油会战的30集电视连续剧《奠基者》,正在北京中南海热拍。这是康洪雷为建国60周年拍摄的一部献礼片。
奠基者观后感2
《奠基者》这部电视连续剧,可以说是央视近年来少有的震撼力作。凡是看过这部片子的人,特别是石油战线的观众,我想共同的观后感就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我是在网上用了一周时间把28集看完的。大庆人发扬铁人精神建设大庆,“宁愿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让我懂得了谁才是中国石油最可爱的人。《奠基者》里展现的故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会战的由来,深深地感到余秋里部长和康世恩副部长组织开发大庆油田的艰辛,铁人王进喜等老一辈石油人,在石油会战期间是怎么艰苦创业的。
说到“奠基”、“艰苦创业”等关键词,我就会立刻联想到我们采油三厂的小10-16井区。这是一个2009年9月才成立的新油区。成立之初,非常艰苦,风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喝水要靠水罐车拉运,吃饭到就近的村子里简单充饥。干部员工就是在这样相对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顽强拼搏,努力奉献,没有让油田公司重点井少产一吨油,没有让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出任何问题。不仅如此,我们还克服点多、面广、路况差、基础薄等不利因素,全面落实并执行厂井场和道路反侵占工作,经过阶段性艰苦细致的打拼,97%的井场全部达标,受到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充分显示了上级对小集作业区这群新时期“奠基者”们的肯定。
白驹过隙,时光流转。现在的中国石油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新时代的石油人也从过去的苦干实干型转变成现在的一专多能型,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却没有丢,“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信念没有变,他们牢记使命,献身石油,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
这部精彩的影视作品,真实的再现了历史,教育了后人。使我更加认识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时代进步需要大庆精神,企业发展也需要大庆精神,当前战胜危机和困难更需要大庆精神,大庆精神永放光芒!
奠基者观后感3
看了几集蛮有感触的,主要讲的是中国解放后的那几年,国家很缺油,所以国家让当时时任石油部长的1653余秋里带领数万大军克服无路、无粮、无房以及天灾人祸等重重困难,在松辽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历时3年的石油大会战,一举扭转我国石油的被动局面。
看了后,想着那个时候的条件那么艰苦,技术也是那么的落后,可是那时的工人们不畏惧一切困难的为这国家付出一生的心血 来找油,连建设油田.执着的“铁人”精神令我很敬佩,让我感动....
随着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现代化建设的加强,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不能缺少了,我们都是80后尾尾的人,在吃穿方面不像我们爷爷辈儿,爸妈那辈儿那么缺乏了,更不能滋长我们的安逸享受虐根性,反而更应该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这些虐根性对自身的发展对以后的生活是很不利也是不好的现象,....
说了很多,因为我们都承载这父母的期望,社会的期望,说的大一点就是国家的期望..所以我们要作出不要让很多人说我们80后的人都是自负的都是自私的,都是怎么怎么地~等等之类地,当然 一切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的..所以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的事业要比说我们的不是的人要更好.. 为此要勤奋要付出很多,当然后来的收获也是很多的.要让他们看看80后尾尾的人也能继承像《奠基者》里面的人们一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为自己赢取一片天空 .... 朋友们努力吧!
“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的一切都很轻而易举”,说的比较姑且 嘿嘿~~这都是些实话!....当然我也在为以后好生活为家庭和睦而奋斗,愿好友们也学学《奠基者》里面的精神和精华吧!
因为那些在现在看来都鲜有的精神才是我们以后奋斗的动力,成长的动力.....
奠基者观后感4
电视连续剧“奠基者”讲述的是一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石油系统在大庆石油会战的动人故事。这部电视剧的确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感慨于收获。 虽说这部电视剧在剧本上还有些欠缺,演员的表演还不是十分的到位,而且也没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但我觉得该剧所宣扬的那种大庆精神,的确是我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有些特殊,每年都要有大半年的时间去外地工作。每次出门到了外地都可以说是,吃,吃不上可口的;住,住不上舒服的;工作起来还又苦又累;时常还得受着领导的气。有时想起来真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很艰辛。 看着电视剧“奠基者”我的心灵感到了震撼,三、四万参加石油会战的石油大军到了大庆之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得不到保障。在那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工人们要棉衣没棉衣;要棉被没棉被;每顿的口粮只能是每人一个馒头和一些可伶的稀粥。
十几个人也不能保证有一顶帐篷,无奈之下,一些工人只能睡在冰冻的地上,以雪为被。就是在那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还得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拼命的大搞生产。没有机械设备,就用手抬肩扛;出现了险情就得去舍生忘死;为了给国家多打油,每天都在无休止的加班加点,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的透支着自己有限的体力。大年三十加着班的工人只因说了几句委屈的话就变成了批斗的对象。 看着当年的那些石油工人,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工作似乎也并不是多么的.艰辛;先前所说到的那些委屈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的生活很是多姿多彩了。 当然了,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中我无法用大庆的精神去要求自己,只是在平日的工作中可以适当的用大庆的精神要求一下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委屈的时候,可以用大庆的精神来开导一下自己。那样我想在我的生活中会少一些的痛苦,多一些的幸福。
奠基者观后感5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我非常喜欢的几个数字,因为我生日也是九月二十六。今天在看了《奠基者》第九集后它又赋予另一层意思,因为就在这一天松基三井射孔试油喷油了,从而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并结束了中国贫油的时代。我为我的同行激动不已,在松井三井喷油后,他们激动得流泪了,我也流泪了。我为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比骄傲,也为自己选择了同样的道路而自豪。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石油极其缺乏,被西方世界扣上了贫油的帽子,在危难之际余秋里,这位断臂将军担任石油部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唯独石油没有完成任务,在面对国内外巨大的压力下,他们挺住了,在松辽盆地连续2口井没有结果的情况,他们准确的选定了松基3井,在1112米见到油砂,在后来由于井打偏了6度,康施恩副部长顶住苏联专家的压力决定停钻试油,并定于1959年9月26日试油。至于为什么选择9月26日,余部长这样对康世恩说:十年前的今天你接管了玉门油田,所以选择这一天。其实也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马上10周年国庆了,石油部想给国人一个振奋的消息。于是就有了电视里令人激动的一幕,许多人都跳进了石油坑里,兴奋的舞蹈,互相拥抱,中国人等那一刻真的太久,也太需要了。眼睛模糊了,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余秋里部长说了这样一句话:直到这一刻,我才敢走到大街上告诉路人,我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部部长。
看了之后给我的感触就是: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我们无法预料,无法准备,我们能够准备的就是自己的信念。人活着也需要点精神,当这种精神真正渗透到自己的思想中,就会坦然面对一切,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看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