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足迹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2020-08-12 15:36:11
|醒婷

足迹是根据舞台剧改编,当然脱不开舞台剧的风格。整部片子就两个演员和一栋房子,但导演在镜头掌控上还是很见功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足迹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足迹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足迹观后感1

通常既省演员又省场景的小成本电影都需要精妙的剧情架构、不凡的表演功力和观众那颗能耐住寂寞、充满探究的心,在这类缺少其他花哨填充物的影片里,往往尽显表演和台词魅力,于是,一个好剧本、一个好的主创团队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点上,同产于去年的《足迹》(又译作《侦察》、《非常冲突》)要比《密会》好一些,这两部影片的主演都只有两个,主要故事情节皆发生在一个幽闭的空间里,即角色之一的家里,但《足迹》的叙事结构、情节调度、表演层次和语言对白,要强于《密会》,这或许和《足迹》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一点有关,也或许和迈克尔·凯恩爵士高超的演技有关,还或许和大名鼎鼎的哈罗德·品特所写的犀利幽默的对白有关。

在看这个由裘德·洛担任制片和主演之一的翻拍版《足迹》之前,因怕被左右情绪,刻意回避了由劳伦斯·奥利弗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的旧版,当然,这两者之间有一些超越创作之外的有趣关联,如1972年版的英俊“情夫”迈克尔·凯恩,如今已然上了年纪,故而已转正为阴险“丈夫”,而当年由他所饰演的角色,则由生于1972年的裘德·洛担纲,当然,1972年的电影版也绝非《足迹》的首次面世,在1970年就有舞台剧版的《足迹》,并获得过托尼奖,而所有这些都改编自安东尼·萨佛的同名小说。

恐怖小说作家安德鲁·怀克(迈克尔·凯恩饰演)拥有着“一切”,名望财富、毫宅娇妻,然而“年老色衰”的他再怎么不甘心,也已沦落成“not good in bed”的老男人,年轻英俊的麦洛·泰德尔(裘德·洛饰演)突然到访,要求“老牛”安德鲁让出“嫩草”,即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书。安德鲁明白,眼前这个张狂的帅哥就是“睡了我老婆的男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已酝酿出了一个“雪耻”计划,他并不担心妻子会真的和他离婚,因为“拜金”的她迟早会回到他身边,现在他就想教训一下这个自信满满的后生,要在这个有样有貌的情敌身上找回失去的丈夫尊严。不过,这个情敌并非貌美无脑型,他也能抵挡、回击一两个回合,于是,事情发展的越来越戏剧化,一场由女人引发的两个男人之间的对决,在这个既私密又无私密可言的幽闭毫宅里上演了。

说私密,是因这座毫宅几乎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说无私秘可言,是因安德鲁这位作家心思诡秘,在房间各处都安装了监视器,让一切仅在掌控中。这场男人对决的呈现方式也颇具层次,起先彼此试探、相互嘲讽,继而由嘴仗升级至勾心斗角的猫鼠游戏,最后发展至处心积虑的正面交锋,不论踌躇满志、机智天真的情夫,还是深藏不露、老谋深算的丈夫,不到最后,没有赢家……

看后,对照了一下老版影片,发现两个男人的交锋在新旧版中都有三轮表现,不过就整体而言,旧版似乎更具悬疑感和戏剧张力,且新版的结局仓促呈现,似乎也是欠缺之处。当然,新版中的创新不少,如鲜明的时代气息,不论监视器还是自动化的居室机关,不论更接近于当下生活的对白还是后现代艺术风格的室内设计(旧版中的作家住在古堡里)。

另外,人物的性格设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似老版中那个有点神经质、暴脾气的作家,迈克尔·凯恩所演绎的安德鲁具备一种难以捉摸、深藏不露的老狐狸气质,他外表绅士、言辞温和似谦谦君子,实则内心阴暗冷漠、包藏祸心。而裘德·洛的麦洛更是不同于当年凯恩的诠释,他给予了这个翻拍片一个全新故事的感觉,乍一看情夫这个角色的性格层次很浅显,很容易对付,实则不易,裘德·洛为其赋予了新的特质,不仅将怯懦与自负、莽撞与机敏结合的很微妙,而且还散发出一种刚中带柔、柔中显强,既强悍硬朗又阴柔妩媚的气质来,他在影片中后段的“易容”出击乃至撒娇使媚,令人眼前一亮又鸡皮疙瘩一身,貌似此次的演出是他近年来最为出色的表演。

影片的场景变换虽不多,但颇具特色,也很能说明毫宅主人内心的阴暗面——居室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设计风格于简约中闪烁着诡异神秘的调调,加之将故事发生时间安排在了一个阴天的午后,取代阳光的是房间灯光的变换设置,且灯光会随着角色对话气氛的变化而变化,不仅没有抹杀舞台剧的效果,还将其呈现得更为立体,也为情节的发展推动渲染出诡异绮丽的氛围。

看过一些该片的相关评论,《综艺》贬得过火:“这部影片与原作有着根本上的天壤之别,看起来更像是编剧哈罗德·品特一次拙劣的自我模仿。”《今日美国》又有点太过乐观:“看着裘德·洛和迈克尔·凯恩这两代英国演员中的代表人物,在那里迂回婉转地唇枪舌剑,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观影享受。”客观的说,新版《足迹》充斥着些许讨巧的新鲜物事,如带有敏锐智慧、幽默灵动、充满英式文学气息的对白,再如人物塑造的诸多变化、舞台剧般的场景设置,如果将其当作一部全新的影片看也未尝不可,只是一旦比照旧版,就会生出一些挑剔来。

足迹观后感2

我想像这种风格的电影是再也不会被拍摄出来了,它的优雅而古典的气质所代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像Michael Caine和Laurence Olivier这样的演员也已经不属于我们的这个时代了。说实话,这部电影有些过于做作,或者说情节设计太“本格”(我不知道这个词在这里用的是不是准确),作为一部被划分为神秘、惊悚类型的电影来说,它不够刺激,不够惊险,并不是很对我的口味。但是它看上去就像从我的记忆里爬出来的一样,它带着略显暗淡的色调,有着精致华丽的古典场景,讲述着优雅的神秘,这种电影就是我小的时候最希望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在对电影知识甚少的年纪,这种老色调的片子最能满足我的观影欲望了,在各色作品都能轻易尽收眼底的现在,看到这种色调的镜头很是让我欣喜。

由于是一部带有强烈侦探小说式叙事技巧的悬疑经典,所以对剧情也不好多说,正如上面网友讲的“千万不要在看了任何影评后再看这部电影”。剧本是 Anthony Shaffer从自己的舞台剧改编过来的,看起来他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场景变换更随意的舞台剧。大体故事架构是:Andrew Wyke(Laurence Olivier)是一个成功的侦探小说家,他住在一个16世纪风格的古典式的别墅里,他甚至在花园里有一个庞大的迷宫。Milo Tindle (Michael Caine)是Andrew妻子的情人,故事就从Tindle的来访讲起。由于Tindle和Andrew之间的这种微秒的关系,所以这必然不是一次善意的拜访,当然也不是一次善意的会见。不过令人诧异的是,二位大影帝不仅没有兵戎相见,反而谈吐得体,聊得不亦乐乎。其实真正的较量是在智力上的,而其复杂难解绝对超乎观众意料之外,而且较量不仅仅只有一次,整个片子都是由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游戏构成的,结果总是你想不到的,方式也总是令人叹服的。

这是一部真正有侦探小说气质的电影,不能称其为侦探电影,这部话剧一样的电影的风格更接近于文学。它的场景基本上只是发生在这个古典别墅中,而且最令人诧异的是从头至尾只有两位演员参与了演出。所以说这是一部很有文学色彩的电影,它放弃了很多影像能够带来的视觉效果,而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到了情节本身和两位影帝的舞台风格明显的演出上。

豪华的演员阵容是不得不提的,”全部“是演技超强的大牌明星,当然了,”全部“也不过是两位。Laurence Olivier和Michael Caine都是那种看上去就很有莎士比亚喜剧气质的演员,尤其是Laurence Olivier。看这部电影时正巧我刚刚下载好一部《Richard III》,仅仅浏览了几眼我就觉得这种戏剧感很强的英国古典电影八成得有这位老戏骨出演,结果确是猜中了,Laurence Olivier果然参演了这部古典大作。Michael Caine戏路就广得多,在《dressed to kill》里扮着女装去杀人真是让人吃了一惊,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操起正宗的一口英国腔来最合适不过了,就像在本片里一样。还有这个精心设计过的场景,可以说是最佳的第三位演员了,虽说没什么机关(有了就没意思了)。这满屋的玩偶时不时流露出那么些许的情绪来,非常传神。

如果你喜欢读侦探小说,这部《sleuth》是你不能错过的杰作。

足迹观后感3

严格说来,这是一部充满性的张力的电影,它关于性别,关于性欲。正如海报所示,Jude Law 和Micheal Cain两位英伦Alfie各占画面一半,以目中无人的姿态屏息相望,既像挑衅又似挑逗。但需要看到的是,在两人背后的编剧Harold Pinter对该剧也施行了巨大的影响力,有Master of menace之称的Pinter,为整部电影添加了幽默、刻薄与惊悚,使其有别于1972年旧作的典雅与含蓄.作为场外的第三人,Pinter如他所擅长的那样,以两性关系为表象,最终建立起了一个女性主体地位完全缺失的、充满男性自恋、侵略、虚幻、秩序与错乱并存的话语王国。

在不到90分钟的影片里,镜子(或者可反射的镜面)出现了许多次,有时是人物正面,有时是背面,有时是一人,有时是两人,有时是清晰的影像,而有时则扭曲变形。

对镜子这一意象及其背后隐含的主题的探讨,可以从拉康的镜像理论中找到些许线索。

拉康认为,人类在出生6个月后,便获得了从镜子中体认自我完整性的能力,虽然婴儿对影像的认知和认同在本质上是虚幻的,但伴随这一过程的却是洋溢的喜悦和快乐。它给予婴儿一种连贯的、协调一致的身份认同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矫正自我、使影像得当的期冀和承诺。于是,婴儿与自己的身体建立起一种欲望关系。在这种欲望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是自我的自恋本质。出于竞争的需要,婴儿与自我影像、婴儿与他人之间不仅存在着一种依恋关系,而且存在着一种攻击性和竞争性。拉康认为,“侵凌性是种与我们称之为自恋的一个确认方式有关联的倾向,这个确认方式决定了人的自我的结构形式并也决定了这个世界特有的记存事物的结构”。

毫无疑问片中唯一的两位男性角色起初都拥有对镜中自我的完整统一感以及随之相伴的自恋与侵凌。年长的Andrew Wyke (Michael Cain饰)其出场方式既让人感到了浓重的压迫, 当年轻的Milo Tindle (Jude Law饰)驾车驶入Wyke的庄园,Wyke正在室内通过监视屏观察他的行踪,此时Wyke是不可见的观者(invisible watcher),在即将开场的角斗中处于主导地位。当Milo进入房中,Wyke开始向对方炫耀自己,他亮出自己知名侦探作家的身份(此处Wyke被称为Master of menace,很难说不是Harold Pinter本人的一次自我嘲弄)。而对此Milo却以他想当然的无知(never heard of them)回击,更直言不讳I’ m fucking your wife, and she’s fucking me, it’s mutual. 如果说片中人物自行设定的“三场游戏”是全片作为纵轴的叙事线索,那么“游戏”开场前的对话实则已奠定了人物横轴上的心理基础——Andrew Wyke,作为知名的与英女王相识的作家,拥有财富、威望、崇高的社会地位; Milo Tindle, 作为不入流的演员,拥有年轻的容貌、身体,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Wyke的妻子Maggie,这些都是构成两者自恋的基础,同时也变成了他们互相侵凌的原因。

Wyke的影像第一次出现在镜中是在“第一场游戏”中,他向Milo提出建议,要对方假意闯入别墅盗走保险柜中的珠宝,这样Wyke可以获得巨额赔偿而Milo也能拿着珠宝与Maggie远走高飞。在重金诱惑下,Milo动心了。随后两人走进一间宽敞的有壁炉的房间,讨论着计划的可行性。Milo站在燃烧的壁火前,问Wyke何以舍得将妻子让给他,镜头反打到Wyke, 他踱着步,从容的说:我对Maggie早已没感情,她是奸妇,应该被石头砸死。此时,Wyke背后墙壁上的镜子映出了他的重重镜像,层层叠加又荡漾开去,犹如无数个Wyke同时存在于一个空间。在这一刻,Wyke立于镜外,而镜内无数个自己的影像不仅证明了他身体的完整性,而且使得他对自我的认同感扩张到了无边界,换句话说,它们印证,甚或成全了他的自恋。结果在第一回合,Wyke以狡诈的计谋将Milo吓得昏死过去,他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他走下楼,为自己倒了一杯酒,同时凝视镜中的自己,犹如欣赏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如果说眼睛关注的是符号系统的秩序,那么凝视追求的是一种自恋式的幻想——对于每一个客体来说,它构成了主体注视欲望驱动的对象。而Wyke欲望驱动的对象,正是他自己。

第二回合,镜子再次出现,这次映出的是Milo和Wyke两人的脸。Wyke没有料到Milo会再次出现在自己家中,并且乔装成Inspector Doppler对自己大放厥词。卸下面具的Milo以枪威胁Wyke,逼迫他将保险柜里的珠宝全数戴在身上,在镜子面前装扮成女性。切近景,Milo从背后紧紧胁迫住Wyke,用项链勒他的脖子,同时嘴里一直念道you look so charming,sweetheart.切到镜中,Milo与Wyke入镜,同一个镜子的画面里,一半是Milo将Wyke当成女性侮辱,一半是Wyke脸上流露出痛苦不堪,两人的脸在镜中都扭曲变形。可以说这一面镜子,既象征着Wyke完美的自我认同因外力拉扯的变形,也象征着Milo为了巩固自恋而向外爆发的侵凌。Milo凝视着镜中的自己,其自我欲望的驱动对象变成了原本战胜过他的对手Wyke,戏弄Wyke,羞辱Wyke,报复Wyke,从而维护自己原本自恋形象的统一,是他行为的唯一目的。

进入第三回合,镜面本身发生了碎裂。Wyke将Milo带入客房,向他提出stay with me的请求,他开出优渥的条件,声称只要Milo撇下Maggie转而留下来陪他,便可以带他周游世界乃至为他开设一家剧院。Milo与Wyke分立于大床两边,Milo身后一面镜子映出了两人。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面镜子并不是完整的反射体,它由很多块大小不同的镜面拼凑镶嵌而成,因此镜中便出现了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人物影像。它们破碎不堪、亦真亦幻,随着人物的行动而变得难以辨认。无疑,人物到此刻已进入失序的状态。无论是性身份上(两个主角都已经在“游戏”中扮演过女性角色)还是性取向上(两人都已显露出同性恋倾向),都已经与最初完整的镜中自我所背离,而两人的相应关系也由原本的情敌变成情人。这种失序的心理状态通过不完整的镜面折射出来,但两位主角却还浑然不知,他们如两只困兽囚禁在精致的牢笼,彼此试探、布局、勾引、撕咬,终至毁灭。

可以说Slueth是一部优秀的“舞台戏剧片”。因为故事本身即发生在巴赞所说的“具体有限的、封闭的和被包围的空间”,而单一且缺少立体感的布景又加重了戏剧的不透明性。但在此无意讨论原舞台剧与两次电影表达的艺术关系,而是想要指出,借用各种舞台手法,Sleuth克服了电影屏幕的离心力,创造了一个向心的、不透明的、以人为主体的叙事空间。在此多余的叙事线索或背景交代都被省略,不管是戏剧化的布景、道具,或电影化的镜头语言、配乐,都成了一个语义系统内的能指,他们共同围绕着一个目标——人——被组织起来。它们与人的动作,人的语言,人的神态行为,砌成一幅拼图,当最后一场结束,拼图豁然立现,留下两个鬼魅一般的男性角色成为精神分析的绝佳范本。

足迹观后感4

一部叫《足迹》,另一部也叫《足迹》。

前者拍摄于1972年,后者拍摄于2008年,后者是前者的翻拍。但又不是完全的翻拍。

两部电影的架构和主线是相同的,从头到尾都只有两个人物——被抢走了妻子的名作家安德鲁,和作为妻子的情人,前来找安德鲁谈判的麦罗。麦罗跟随父亲从意大利来英国伦敦谋生,是彻头彻尾的草根阶级,凭自己的努力在上流社会开始崭露头角,并俘获了名作家妻子的芳心。他想要和爱人长相厮守,于是来到安德鲁的家里与他谈判,希望他能够签署离婚协议。但狡猾的安德鲁设计了一个圈套,他巧舌如簧地诱骗麦罗相信,他其实也已经厌倦了妻子,并对她的挥霍极为不满,所以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麦罗装作强盗破门而入,抢走价值连城的珠宝,这样安德鲁可以获得保险理赔金与情人逍遥快活,而麦罗也能与他妻子双宿双栖。麦罗听信了他的话,被他连蒙带耍地指挥着破门而入,打开保险箱拿到了珠宝。但这时安德鲁却将枪口对准了麦罗,他无情地嘲笑了麦罗一番,并享受地看着麦罗在自己枪口下瑟瑟发抖、毫无尊严地痛哭求饶的可怜相,然后扣动了板机。麦罗倒在了地上。

第二天晚上,安德鲁迎来了调查麦罗失踪的探长。在回应探长调查的过程中,他口出惊人之语:他并没有射杀麦罗,那一枪只是空包弹,目的是为了羞辱他,让他断了自以为是的妄想。但探长一口咬定安德鲁真的射杀了麦罗,并在房中找到了血迹与血衣,安德鲁被这出乎意料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慌乱失措地为自己辩解,被探长暴力拷问,面子扫地。而这时,剧情在这里又有了巨大的反转,探长突然撕下了自己的伪装,原来他是麦罗假扮的,此举是为报上一局的仇。

新旧两版电影到这里剧情都基本一样,但后面的走势却有了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使得这两部《足迹》在我眼中成了一个承前启后、发扬光大的系列。1972年版的电影,接下来的剧情是麦罗一手炮制了一桩“谋杀案”,让安德鲁为了洗刷自己谋杀情人的嫌疑而疲于奔命地销毁麦罗四处布下的“证据”。这一次,麦罗成了猫,而安德鲁成了可怜的、被戏耍的老鼠,被麦罗玩弄于股掌之间,不得不拼命猜想麦罗那带着满满嘲笑与讽刺的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好据此找到证据。在这一过程中,安德鲁狼狈不堪,受尽屈辱,而草根阶级,小人物麦罗,则终于深深地出了一口恶气,将上流社会踩在脚下,实现了祖祖辈辈都没能实现的夙愿。最后,得知谋杀案是假的安德鲁不堪忍受自己软弱、卑微的丑态被麦罗尽收眼底,而真的举枪杀了他。但此时,警灯已在门外闪烁,麦罗临死前按下的按钮让客厅里安德鲁苦心搜集而来的玩偶们统统发出尖锐的响声,仿佛在宣告安德鲁同样不堪的下场。

1972年版的《足迹》,通过叙述这一故事,很好地揭露了人性中的贪婪、自私、软弱与胆怯,并暗暗点出了上流社会对草根阶级的压制和轻视,以及草根阶级的愤怒与反抗。它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但也不会给人太多的反思和回味,仅此而已。

但2008年版的《足迹》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导演已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反映,他想要对社会形态进行寓言化的解构。仅从住宅的内部陈设里,我们就可窥见一斑。老版的电影里,安德鲁的家中陈设虽然繁复,但只带有他鲜明的个人风格,目的是表示他极度的自恋。但新版的布置却有了明显的寓意:那是一幢充满了灵感与艺术气息的住宅,而且设计者是两人争夺的女子:Maggie。

我认为,Maggie在电影中象征着缪斯女神,安德鲁这个老牌作家曾拥有她,且功成名就。但进入暮年后,他虽财大势大,却已江郎才尽,缪斯女神离开了他,转而垂青年轻而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演员麦罗。安德鲁看似依旧住在缪斯女神的殿堂中,实际上却早已失去了她,只能在其中顾影自怜,回味往日的辉煌。

这个时候,年轻一辈凭着自己的天才与勇气开始向老一辈叫板。面对年轻人的挑衅,财大位高的“上位者”回报以谆谆教导:“在这个世界上,光有想法和热情不行,我们首先得保证生活。如果连生活都难以维继,那还谈什么理想?来吧,跟着我混,我能给你一个好前程。”这一招看似热情关怀,实则却是对年轻一辈的无情扼杀。君不见,多少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被“先取得财务自由,再实现精神理想”这句话说服,为了所谓的稳定,而将黄金时期的精力和时间耗在买房、考公上?可到了最后,绝大多数的人都再找不回当初的自己,那一枪空包弹,摧毁了多少人的精神世界!

少数幸存者从屈辱的泥淖中爬出来,怀着满腔的怨愤开始了报复。他们用自己的创意狠狠扇了“上位者”们的耳光,让“上位者”看到了自己软弱与可怜的一面。但他们知道,这还不够,还需要更深层的打击才能真正扳回一程。在新版电影中,麦罗拔出了枪,殴打并威逼安德鲁将珠宝拿出来给他。安德鲁以为麦罗图财,心痛之余却暗暗放下了心。但没想到,麦罗拿到珠宝后却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将它们装饰在安德鲁的身上。看着“上位者”周身环绕他现在仅有的阿堵物,现出滑稽可怜的丑态,年轻人尽情地嘲笑了他,也嘲笑了金钱:从之前的屈辱中,他终于明白,自己绝不该为了金钱牺牲尊严与自由。而在年轻人看笑话一样的眼神中,“上位者”也看到了自己如今的可怜相,他的高大形象已经摇摇欲坠。

但这一切并没有完结,冷静下来的安德鲁面容一肃,再次提出令人震惊的建议:“我很欣赏你,让Maggie一边去吧!我们一起生活。我会用我的权势,让你真正跻身上流社会,去到你梦寐以求的地方,结识你可能一辈子也难以谋面的位高权重之人,比如,英国女王。”“上位者”动用了自己的另一张王牌——权势,撩动了年轻人另一根深藏的敏感神经。对权力的膜拜,从来都更甚于对金钱的渴望。如果说金钱能让人像个国王,那么权力就能让人成为上帝。拥有权力,会让一个人产生“我无所不能”的幻觉。

麦罗犹豫了,他被诱惑了,而安德鲁更进一步,诚恳地告诉他:“我欣赏你的思想。”麦罗泪盈于睫:“他们通常都欣赏我的身体,却一点也不管我的思想。”是的,现实世界很残酷,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起始的阶段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也许我们不得不媚俗,屈从于大众直接甚至赤裸的口味和欲望。安德鲁深知这一点,他肯定也曾经尝过这种苦,所以他才能准确地把握住麦罗的软肋。

就在此时,麦罗的手机响了,是Maggie打来的,她告诉他,她爱他。他心中的缪斯女神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她努力想要将他动摇的心重新坚定起来,让他拒绝权势的诱惑。但是放下电话,麦罗继续和安德鲁一起编织“美好的未来”,并开始要求安德鲁替他倒酒,好验证安德鲁对他的诚意和真心——

当麦罗接受安德鲁条件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了安德鲁的附庸品,他的价值,只能通过“上位者”对他的态度来彰显:宠你,你就是个人物,不宠你,你就什么也不是。

当他把安德鲁倒的酒一饮而尽时,又接到了Maggie的电话:她不爱他了,她要回到安德鲁的身边。

缪斯女神抛弃了他。

失去了缪斯女神的年轻人再次看清了现实,跟着“上位者”只会成为他的玩物。他从欲望的温柔陷阱中挣脱出来,重又恢复了独立自主的心性。他穿起缪斯女神的衣服,准备在她的陪伴下继续前行,走自己的路,却被“上位者”叫住。一回头,枪声响起。

这一次是真的。“上位者”虽然被年轻人彻底否定并鄙弃,却还能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巨大的俗世力量毁灭他,毁灭这个真正的威胁。“上位者”的脸上平静无波,而门外,缪斯女神将将赶到,却已无力回天。

这样的谋杀,天天都在我们身边无形地上演。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前后两部《足迹》时隔三十五年,却有一位共同的演员参演其中,那就是迈克尔-凯恩。他在老版中饰演年轻人麦罗,在新版中却成为了他之前拼尽全力反抗的“上位者”安德鲁。三十五年的岁月,足以将年轻人眼中的活力与希望抹去,代之以满眼的阴郁和绝望——他也曾年轻过,有过无尽的梦想,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自己当初最痛恨的人。

以此为鉴,谨以自勉。

足迹观后感5

足迹是个挺特殊的片子,打开它的演员表,只有四个名字,除了迈克尔-凯恩和裘德-洛,还有就是编剧的客串演出和一个从未谋面的女人。其实真正到电影里面,有对白的只有凯恩和洛。看着这样单薄的演员表(只是人数单薄,卡司质量还是很强大的)也许很多人顿时失去了兴趣,老实说我也是看在老戏骨和才子同台飚戏的份上决定看的。开始并没有对片子报太大希望,毕竟一部只有两个人演的戏似乎真的是有点单薄,难道两个人持续不断的对话真的足以撑起整部戏么?我就是抱着这种怀疑的心态开始看。

但是颇令我惊喜的是影片一开场就颇为特别,以一个监视器中俯视的镜头开始而后切换到现实场景,然后一直是俯视镜头,直到洛进入房间,这一段的拍摄手法我记得很清。从这一段两个男人之间的心理对决就已经开始了,表现在凯恩强调自己的车子比洛的大这一个镜头。接着场景又从俯视切换到平视,这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房间的样子了,这又是一个让我颇为惊喜的地方,房子的室内设计真的是做足了功课,一个很大很明亮的黑白简约的空间只有几把素色的椅子,暗示了这部戏确确实实是简约而不简单啊。这样的空间设计特别适合进行两个男人的心理对决。关于室内设计后面还会提到很多,这确实是这部戏的亮点之一。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两位演员的声音和台词,确实有种一下子把人拉入戏的魔力。才开始五分钟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部戏将会给我们带来的特别感觉和它的魅力,潜意识中已经觉得这是一部好片子了。

戏继续往下走,剧情开始明朗起来,原来故事的导火索是凯恩饰演的犯罪小说作家的年轻夫人maggie有了外遇,而外遇对象就是洛。洛这次则是和凯恩书信联系好来谈判的,谈判内容是劝凯恩和夫人离婚。凯恩一直都用很轻松随意的语气和洛闲聊,仿佛是一个关心年轻人的长辈一样和善,这时洛给人的感觉还是头脑简单心急气躁的小年轻,而凯恩,很不幸被我们观众看穿了,绝对是假慈悲,是笑里藏刀型的。凯恩向洛展示了自己所有的小说,展示了家里各种高级的机关,还展示了自己夫人昂贵的衣服。可以看出凯恩一直在削弱洛的气焰。此时凯恩又向洛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提议,他很怀疑洛是否能养得起maggie,他不想maggie最后又因为不能过贫困生活会来找他,他希望能一劳永逸地摆脱她。所以他建议洛来抢劫自己家的名贵珠宝。这确是很奇怪,让人很有欲望继续看下去。我很佩服编剧的想法,这个提议又一次注定这是部不平凡的电影。洛答应和他一起演这出闹剧,又一次显示出他的冲动和为爱不计后果,这时的洛明显还是没什么智商的热血青年,怎么能和凯恩这样的老狐狸玩?于是我们看着他在凯恩的指导下爬梯____砸玻璃,还几次差点从高处掉下来。每次他出点状况时明显看得出凯恩老狐狸在暗自窃喜或者在一边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很欠扁的话。而洛呢,一直处于尴尬位置的他只能任听摆布。终于历尽千难万险后他拿到了珠宝,这时他的表情像个小孩子一样单纯开心,而凯恩早就一直用枪指着他了,他这才感觉到不对劲,表情立刻从欣喜若狂转变到僵硬到惊恐。凯恩依然是一幅看好戏的狡猾样子。可以看出它肯定是没有杀死洛的意思的(再说戏才演到三分之一杀死了还演屁啊)但是他就是迟迟不肯放下枪,就好像他很享受这种威胁人的感觉很享受看到自己的敌人眼睛中的害怕和绝望。不得不说老少两位英国才子的气场的确强大,随便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这时凯恩很轻蔑地对洛说你以为我会这么轻易的就让你带走我的夫人和珠宝么 哈哈凯恩这是狠狠的耍了洛给他一个下马威。不得不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啊。我们都是习惯一边看电影一边猜故事接下去怎样发展,这回也不例外,但往下看真的是被SHOCK到了,这回真的甘拜下风。因为凯恩突然就向洛开了一枪!洛嗵的一声就倒了,摄影机给了她的脸一个很长的特写,脸上写满了震惊。不过我猜我脸上的震惊估计不亚于他的,这个凯恩怎么就给了他一枪呢?!他这个罪不至死啊!再说这戏才演到一半,横竖就两个演员你现在死了一个不就只剩独角戏啦?好吧,独角戏也是能看的。但是我始终不相信只剩一个人故事该怎么讲。

一个洛死时的长镜头直接切换到监视器:一辆车朝别墅开来。又是开头那样的俯视镜头。这次拜访者是个侦探。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个满脸胡茬的侦探看上去脾气及其暴躁,好像酗酒,行为古怪,很重的口音。这时我还没看过电影的演员表,还在想不对啊这不是有三个演员嘛。怪不得洛死那么早,莫不是要给这个新的男人做铺垫?这个男人给凯恩带来极大的恐慌,因为他是来调查洛的失踪案子的。甚至我都觉得凯恩这只老狐狸,说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啊,明明杀了人辩解得和清白无污染的一样,不愧是写犯罪小说的。但是凯恩解释的真是真得有点过头了,我都忍不住开始要相信他了,仔细一想总感觉不对劲,开恩为什么始终解释自己没有杀他而只是把他吓昏了呢?而侦探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总让我隐隐约约觉得他不简单,难道说他就是洛?正思考着,侦探已经开始暴力威胁凯恩说出真相了,凯恩满脸痛苦时侦探终于亮出了他的真实身份,真的就是洛!我当时只想说“ 哇 ”。一是感叹导演巧妙缜密的构思,二是对裘德-洛的演技表示真心佩服,奥斯卡你真的欠人家的啊。故事越来越有看头了,这回变成凯恩占下风了。洛好像突然就智商剧增,开始学聪明了,看来老狐狸要招架不住咯。裘德-洛又一次施展出他的妖孽气质,把一个神经质的夸张的得意洋洋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特别是他专门报复凯恩,把凯恩的珠宝故意戴在凯恩身上那一段,真是绝了,活脱脱一个报复心理极重的人看到敌人被羞辱的样子表现出的狂热,真是挺吓人的。不过从这一段看出虽然年轻人智商长了,但是仍然让人感觉到孩子气,暗示虽然这次是凯恩输了,但是豪无疑问的,老狐狸终究是老狐狸,孩子就是孩子,最终赢得比赛的还会是凯恩。

第三回合暗暗开始了,凯恩向洛抛出了橄榄枝,他以自己很欣赏洛的想法为理由开出很丰厚的条件请洛留下来住,这招正戳中洛的敏感点,对他这样一个一直怀才不遇的穷小子演员来说,凯恩的条件太诱人。但是洛此时还是为爱不为利益所动的纯情男青年啊就是迟迟不肯答应。就在这时洛接到了maggie的电话,(这一段气氛转变得很是微妙,注意洛的表情)。洛向凯恩传达说maggie说“我爱你”。凯恩却希望他们两个人不要再为这个女人斗争,干脆把这个女人扔到一边。一段很长的电话铃声。凯恩没有接电话。这段电话铃声就好像是对凯恩的考验一样。接下来就是整个片子最有基情的一段了~其实凯恩大叔(或者要叫爷爷)和洛美人还真挺来电的咧~特别是洛靠在凯恩身上的镜头,男人看了都要喷鼻血了,女性观众又要羡慕嫉妒恨了,腐女们又要无限遐想了,我只能说着演员选得太特么的合适了。!这也是片子中很精到的一段,对剧情的推动会起很大作用。加上后面的升级版,凯恩摸洛的头的时候,感觉他已经完全陷进去了,正陶醉的时候,突然被洛推开(这段裘德-洛的表演也特别精彩,如同他一直以来的表演)顿时从一个妩媚的样子一秒钟变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开始辱骂凯恩是个基佬,并且很得意地告诉他自己要告诉maggie凯恩是个基佬的事实,因为maggie要回到他身边,她已经在路上了。想起片子刚开始的时候凯恩说过:“不要相信爱情”“她迟早会回到我身边”。凯恩大叔啊果然是见过世面的,又一次显示出洛可爱但是可悲。洛想在第三回合中羞辱凯恩,所以他一步步诱惑凯恩直道他显露出gay的迹象,本来以为这次莫非是洛又赢了,他潇洒地披上maggie几千镑的风衣准备走,走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句“goodbye baby”.凯恩却用一种微弱的语气叫住了他,他转身过来的时候可能死都没有想到,等着自己的是一声枪响,他也来不及想.就直挺挺地掉下楼了。

凯恩这才说”goodbye baby”.可以听出他的语气含有的各种复杂感情。此时maggie的车正好停在楼下。

最终,又是一个长镜头一直停留在洛的脸上。就像第一次“死“的时候的场景。

关于洛到底是不是死了还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觉得这次是真没逃掉,这样前后对比的设计更具有戏剧性而且更合理。

先不管凯恩到底是为什么要杀了洛,不管他出于何种复杂的感情,这确实需要慢慢揣摩,或许得再多看几次才感觉得出来。但总之它带给我的震撼还是够深的。首先我确实没有想到一部两个人的戏能看得如此带劲,我不得不开始考虑一定得去看看山姆-洛克威尔的月球了。对于它两个男人为一个我们观众没有见过的女人斗智斗勇的剧情设计很精巧,这个悬念确实留得好,我们不得不浮想联翩,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她何德何能就让两个魅力十足的男人为其这样斗争?她就是这整个故事的一条看不见的线,是冲突的开始,主导了故事的走向,两个男人明争暗斗的中心。感觉像那部《玫瑰街角的汉子》,那个关键的汉子始终没有现身,讲故事的人故意没有说,就是让观众想象。片子中转折很多,意外很多。还要专门再提一下室内设计,这个房间简直就是为这部片子而生的。!除了它的颜色和家具外形摆设之外和内部构造之外,最棒的设计就是那部像铁笼一样的电梯。感觉这种电梯设计,一个逼仄狭小的空间特别适合近距离的紧张的戏。两个人很多对手戏都是在电梯里发生的,最后洛死时也是掉在电梯底部。再有就是配乐音效,从头到尾只有一首,但轻重缓急分的很适当,所流露出的感觉与画面配合得也不错。就像《闪灵》也只有一首,但是凄厉的效果已经把我吓饱了。

虽然是部翻拍片,但从角色场景配乐等各个方面来说仍是一部上乘之作。我现在很有看看原版的冲动,有意思的是凯恩在原版中饰演年轻演员而在翻版中演老作家,过了两把瘾。也许多年后又可以翻拍一个版本让裘德-洛也演一回老姜~

如果想同时享受老中两代英伦戏骨飙戏,这部绝对够了。不用女王啊国王的演讲什么的还有各种英国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更不用什么老中青明星大腕扎堆的好像搞慈善捐款的圣诞档电影,只用费心记两个名字就能享受到同等的演技和质量。足迹确实是一部小制作,花钱最多的可能是两个演员的工资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不及冲奥电影大气,但它每个方面都做得足够精致,足够让人回味,对细节的描写正够火候,拿捏得钱到好处。各何况电影中还惊喜连连。

mtime剧情概括:一个房间,两个男人,一老一少,因为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美丽少妇,展开了一场智力拉锯战,布下了陷阱中的陷阱。

ps.注意片子中很多细节对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暗示。对于片子其实还是有蛮多不解的地方,比如凯恩杀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情感?还有片名为何取为足迹?还是要多看几遍多揣摩人物的心思才行啊。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84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