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400字 >

一轮明月有感范文400字

2020-08-11 14:38:57
|醒婷

电影《一轮明月》,以其真实沉稳蕴藉的故事情节及其人文气息宗教氛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认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轮明月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一轮明月有感范文400字

一轮明月观后感1

大概十年前,工作之余闲聊时,一位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知道自己只剩三天的生命,比如地球三天后毁灭了,这三天你会怎么度过。按照冒到头脑里的第一个想法,我回答,暴打三天三国。

朋友是名记,提出来的问题也厉害。这个问题很严重,是关系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所以回答也很严重,象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平素看不见的自己。那时我的单位正处在一场金融风暴的台风中心,作为一个普通文员,无干大事,感受着台风眼里一样的平静。那时的生活也平淡,除了上班工作外,三国游戏是唯一让我投入的一件事,不谈女朋友,也没什么其他兴趣爱好。三国类游戏,运筹着一堆虚拟的人物和资源,无论通关还是GAME OVER,人生如游戏,游戏如人生,很没追求的。要说理想,那就是周游中国,至于周游世界那个太遥远了没敢当成理想。

然后大约是五年前,那时已是一个标准的背包客,辞了工作到处转悠,也是实践少年时的理想。人生如游戏的理解太虚幻了,人生是个实验场。又有人问起我同样的问题,记不清楚是谁了,没准是我自己问的。念头是,登上一处高山之巅,看看风云山月。回想想,魂归自然,就象海明威的那头豹子。理想可以随便实现,而没有新的理想是痛苦的,那种痛苦,甚至超过理想得不到满足时,就象在虚空里一样,想用劲都踩不到实地,有根稻草也得抓住。

抓稻草的过程中,念头生生息息,又经历过两份工作,结婚生女,然后来到这个小城市安顿下来。社会的变迁很快,就象苍山后吹来的云,这云似乎永远是往一个方向吹的。谈理想的朋友少了,这次是自己问自己这个问题了。第一个念头是,还是跟平日一样过吧。还有些火气,但生活和心灵总算安定些了。归纳来看,三个时代的三个回答都是偏消极的,无关功名利禄,好处是没有求不得之苦,选择不同,本性难改。

回到那个严重的问题。有句西方谚语说: People live as if they will never die, and they die as if they have never lived. 同样的意思,朋友中有位会计学博士如此表述:大部分的人生,是按照持续经营的假设来进行的。我来替他继续阐释,如果抽去了持续经营假设,看似牢固的整个架构就倒了,得重新找个假设来建立新架构。但如果真的把每天当成末日来活,就算没有衣食之忧,也会有脱离现实的烦恼。要平衡,要平衡,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生又焉知死。

昨晚看了影片《一轮明月》,想起写点人生的感受,与影片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有点前后的因缘,且作观后感。

一轮明月观后感2

从,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到,什么是爱?爱就是慈悲,一代高僧弘一法师,用他那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诗词,谱写成一为从当代著名艺术家到南山律宗大师的传奇一生。 从影片中,我们得已知晓,李叔同经历了三个时段,年轻时母亲帮其,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为妻,所有的一切都不敢去做,生活在压抑之中,不能自拔,活的很不快活,终于在母亲死亡之后得以解脱,反观自己,和男主青少年生活及其相似,少年时的我,没有一丁点的主见,仿佛像是一台机器,没日没夜的工作,不知未来的路将会向何方,只有工作挣钱,把积蓄拿出来都孝敬父母,才是我应该的,这样父母才会开心,但是在我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正在慢慢的生根发芽。慢慢的李叔同开始了一番大展宏图,而且结识了一位日本姑娘,两情相悦,很快就喜结连理,从日本回到了上海,在一家学院教授绘画与音乐,社会的动荡与思想的差异,李叔同渐渐的厌烦这样的生活,因缘巧合让李叔同接触了佛教,对于出家,之前在我脑海里很模糊,但是出家的种子一直在我心里生长,通过学习佛法让我懂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时那颗种子也已经发芽,所以我放下了世间的一切,跟随师父出家。

出家后的弘一法师,精进学修,是律宗的祖师之一,让我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弘一法师在闭关时施食给小鸟,在拜见印光法师的那几日,所有惜福的片段,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

放下一切,并不是放弃,在面对抗日战争时,弘一大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的精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好好学习祖师大德的智慧与精进修行的毅力,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佛法,弘扬佛法。

一轮明月观后感3

我对李叔同了解得不多,以下评论的全部来源于有关他的传记电影《一轮明月》,如果发生什么史实上的错误话,我希望它不要太蹩脚。

李叔同是他那个时代少数看见未来的中国人。几百年的闭关锁国让太多人沉醉于亦有的文明,抱着一种妄尊自大的态度。殊不知世界新的潮流会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李叔同意味自身的受教育经历以及留洋经历。让他能够深刻地接触到外界的新文化。从而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打下了基础。比如,他对西洋音乐的介绍,他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引进。

可是,在一个保守的国度,具有开放创新知识和精神的人是难以一帆风顺的。保守势力会误解他、压制他。腐朽的势力也许会倾听他,但是不做任何的支持。这些似乎都构成了李叔同后来出家向佛的现实原因。佛学为什么强调来生和彼岸这些消极的意义呢?一个说法是佛学诞生的年代社会凋零,人民内心苦闷,找不到改造现实的办法,故而佛学的发明人将人民的希望引向来世,用来世飘渺的希望给予人民慰藉。李叔同虽满腹经纶,却无法改变他厌恶的现实,选择亲近佛学恐怕是无奈的选择。即使他后来在佛学方面建树不小,但是他的命运无疑标志了那个中国的落后。

李叔同选择出家另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有关他的家庭。他从日本带回一个爱他的老婆。但是却又在出家的那一刻断了自己的尘缘。我以为这样的选择对那个女人是有失公平的。除非李叔同在迎娶那个女人时已经同那女人约定好自己未来出家的事宜,否则,他的出家莫不有一点自私的性质。这倒不是说,为了他人必要牺牲自己的自由,只是说对待婚姻要慎重,对待自己的承诺要慎重。

一轮明月观后感4

上周到厦门办事时顺道去了趟南普陀——弘一法师创办闽南佛学院的地方。发现宣传栏中《一轮明月》的海报。濮存昕的扮相着实吸引了我的目光。回到家中便四处寻找光碟。但是,正如许多网友说的那样,市面上没有人听说过这部获得华表奖的影片。

我很是失望。其实,去年福建佛教学会就在驻地免费放映了,但那时候我不在福州,错失了机缘。于是,我只能下载了一个不是很清晰的版本。

它终究没让我失望。虽然,整体叙事仅有简单的单线条,但其中对于佛教教义与象征的理解却是庄严的,没有流于坊间的浅薄观感;濮存昕的表演也是令人感动的。

然而,最让我感怀的还是影片中出现的两个象征物——陀螺与渡船。影片以少年李叔同玩耍陀螺开始,又以弘一大师观看一个少年玩耍陀螺终止,完成了一个人生的轮回。而片中的渡船不仅上演了李叔同与妻子恩爱也在后来上演了弘一与俗事情缘的挥别。“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慈悲就是爱。”两艘渡船在西湖上的摇荡象征着苦难的人生等待着悲悯的救赎。

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记得那句台词,但我还记住了陀螺与渡船。

一轮明月观后感5

《一轮明月》好像是与某部大片同期上映的,与同学在上映首日兴高采烈地等待进场时,看到了《一轮明月》的广告,濮存昕一副凛然的样子立着,电影的名字也很有韵味,在心底留了个影,不容多想就进场了。一直还以为是关于鲁迅的电影呢!

前几周看到CCTV-6的广告,心里很是激动。因为濮存昕,因为李叔同。濮存昕是我很敬重的男演员,《蓝风筝》撼动心灵,艾滋病大使让人温暖。近来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净是些广告),他的品行、演风配得起李叔同,因此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最早知道李叔同,是音乐老师初一教我们《送别》之时。音乐老师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一直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教音乐。讲起《送别》的曲与歌词,他总是很激动。总是记得一次他看我的笔记,细心地在抄录的《送别》的歌词下写上“李叔同”,对其敬重可见一斑。于是我对李叔同愈发感兴趣,泛泛读了些,心存疑惑与敬佩。疑惑是,如此有想法、有激情的人,为何会遁入佛门?难道是想做陶渊明吗?如果是这样,那我对他的感觉可是大打折扣了。

电影在一汪揉碎的月光中开始,在佛门的清静中结束。单从电影的角度说,它并不是那么好。导演对其一生的事迹太泛泛而谈,一切都在赶马灯似的前进,没有详略,什么都讲到了,却又什么都没讲深入。一些环节性的的东西没有阐述清楚,变化来的有些突然。另外,李叔同的日本妻子为何选择徐若瑄?是为票房考虑吗?对于这种正剧,很难兼顾票房,那就干脆找合适的人演啊!徐若瑄表现的,始终是年轻时代的可人、娇滴滴的样子,夫妻间的琴瑟之和似乎并没有很好展现。最后在桥头与弘一法师离别也并不出彩,没有表现出一种庄重。甚至还不如李叔同因为父母之命的妻子的气质。

不知是因为对佛门的不理解,或是一些其他的感情,相较弘一法师,我更喜欢李叔同。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热爱教育,才华横溢。是他,把西洋艺术带入中国,破开国人的蒙昧。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教书育人,终培养一代大家。他就是一轮明月,在黑暗的社会中,散着孤傲的光芒。

遁入佛门,看似与尘世了结,实是另一种奉献。他勤俭朴实,在断食中澄净自己的灵魂。他苦心孤诣,终精通律经。在临终时对抗战局势的关心,更是把他的忧国忧民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似在佛门中与外界隔绝,实际仍心系天下,继续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人间传奇。他就是一轮明月,在每个夜晚,笼罩世界,照亮心灵。

李叔同与丰子恺的师生之谊更是令人动容。这也让我想起了《恰同学少年》中杨昌济与毛泽东。同是老师发现学生过人才华;同是学生有过激之举时遭遇退学;同是老师据理力争,挽留学生;同是老师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情感,愿把毕生之学识传授学生;同是在教与学中,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一生……丰子恺说李叔同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人,因为“他是个像人的人”。而做一个像人的人,也是他的毕生追求。孜孜不倦的《护生画集》,是他与老师友谊的凝结,是这位大师人格魅力的完美展现。而《护生画集》所传达出的淡定与质朴,也是老师与他的真实写照。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一轮汪汪的明月中,永驻心间。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82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