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800字 >

教父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2021-08-12 18:18:22
|醒婷2

教父主要讲述美国黑社会团体的一些明争暗斗,特别是以“教父”老头子考利昂为首的考利昂家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父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教父观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教父观后感1

影开始就出现I believe inAmerican.讽刺的是背景全是黑的,说明此时的美国一片黑暗,表面上是为劳苦大众提供了自由民主和谐的环境,也为努力工作有头脑的人提供了赚钱的机会,更为权益受到破坏人们提供了法律保护。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打破了这一神话,在那个时代不仅需要法律,更需要Godfather.

殡仪馆老板和教父一样都是西西里人,但是他一直对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法律深信不疑,直到女儿出去玩时,为保住名节被美国人被暴打,自己欲哭无泪、告状无门的时候才找到了教父,而此时教父的镜头是一片黑暗,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招呼助手倒一杯酒给殡仪馆老板,体现了教父的沉着冷静和周到细心。

阴暗的场景一是体现殡仪馆老板现在的心境非常阴暗,二是表现教父的家族事务也是明暗相间的,而且很难分清黑白到底哪一个更多一点。三是教父的心理也是明暗相间的,他既是黑手党首领,干着一些阴暗见不得人的勾当,又是教父,不断地解决小人物的困难。

殡仪馆老板一心想要收买教父替他杀人,而不愿意欠教父的人情,简直是对教父人格的侮辱,但是教父的回答却是冷静的,并且耐心的和他讲道理,第一、我老婆是你独生女的教母,你从没有请我喝一杯咖啡(交往),这不明显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吗;第二、你来请我帮忙,连教父都不叫一声,根本就是瞧不起我;第三、你在美国发了财,根本不愿意和我这种人打交道,生怕欠人情。

教父穿着高贵的西装、戴着鲜红的玫瑰、抚摸着温顺的猫咪,体现了教父虽然是黑手党首领,但却很有气质、有涵养、有风度。讲的字字金句,让殡仪馆老板无地自容,一句“这不是公道、你女儿并没有死”表明了教父的性格和公道,应该怎么做教父的心里有一本账,而不是你要求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此时的殡仪馆老板还是执迷不悟,一心要用钱来收买教父,教父此时是愤怒的,虽然面不改色,但他把猫咪放在了桌子上,起身再讲道理,此时的称呼不在是你,而是他的名字,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那么我会帮助你解决那些欺负你女儿的杂碎,其他人知道后也不会再有人找你麻烦。

现在的殡仪馆老板也明白了要么失去教父的帮助自己去承受美国人带来的一切苦难,要么承认教父的权威,成为教父的朋友,没有第三种选项。而显然他选择了后者,亲吻教父手背的那一刻,既是尊重、也是服从。

我们从教父说理的角度来看,他从殡仪馆老板开口的时候便抓住了他的心理,并没有问过他心中所想,却了如指掌,先是淡定金钱的侮辱、后是直截了当的拒绝,慢慢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利,直接把殡仪馆老板的心理玩弄于股掌之间,既做到恰到好处,又能够游刃有余。

接着讲明我自己可能会有什么事情要你帮忙,可能不会,挑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不是施恩不图回报的人,就像上海皇帝杜月笙讲的一样“别人存钱,我存交情,金山银山也有用完的时候,交情却是越用越多”,他得到了尊重和人情,体现了自己的公平处事的原则。

教父送走殡仪馆老板的时候,直接吩咐Tom指派一个人去办这件事,并说明了自己的底线,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办这件事,可以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什么时候都是成竹在胸,深不可测,令人敬畏。

低头闻玫瑰花的时候,一边是血腥的行动、一边是典雅的行为,在教父身上体现的毫不矛盾,衔接的也很恰当,让人感受到教父既是魔鬼也是耶稣,都只是一念之间。

照相的时候,教父在麦克还没有来的时候选择不照相,一是体现了教父对于小儿子的钟爱,即便麦克不是很赞成家族的生意和行为;二是体现教父是一个顾家的男人,作为一家之主必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三是体现麦克此时在家人中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明知道还没有来,就是要提前照全家福。

对手巴西尼上场,这是唯一一个教父和儿子们一起迎接的贵宾,虽然他们都是黑手党首领,而且会有争斗,甚至是教父最大的敌人之一,但是教父能做到无论是自己的朋友或是敌人都以礼相待,体现的不仅是绅士风度更是一种隐忍风范。礼仪结束后,教父介绍了sunny给巴西尼,既是一种礼节,又体现了sunny在教父心中的地位。

一个长镜头,sunny挑逗了一个性感女孩,又督促妻子好好照顾孩子,而妻子的回答却是让sunny自己管好自己,体现了sunny的放浪不羁,而且也不像教父那样顾家,只是个在乎儿子的好父亲,明显家庭是有矛盾的。

保利在看到教父女儿收红包的时候表现的贪婪与其它的宾客格格不入,那一脸的爱财和那渴望的眼神其实已经表明了他是一个视财如命、贪得无厌的人,也为后来他的出卖埋下伏笔。

巴西尼把教父家摄影师的胶卷扔掉表明刚刚的恭敬与和气不过是貌合神离,黑帮之间还是存在着隔阂,巴西尼不愿太与教父有瓜葛,这与教父的行为形成反差,一个讨厌自己的对手、一个尊重自己的对手,也表明巴西尼根本不是教父的对手。

联邦探员在教父家门口抄车牌(调查黑帮、刺探军情)、记者在门口拍照(找一些花边新闻),对于sunny的暴躁性格这是无法忍受的,但无论是在联邦探员的证件旁吐痰还是摔了记者的相机赔钱,都表明了sunny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即便脾气暴躁,但是不会做的太不近人情。

刚刚Tom已经说过了,帮人办事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西西里人不能在女儿结婚的那一天拒绝别人的请求。

于是第二个求帮忙办事的上场了,他要为自己的未来女婿办理移民,这次在蛋糕店老板没有说完的时候教父就已经知道了来意,并且酝酿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什么身份的人、哪个籍贯的人,再次表明了教父睿智的大脑以及处事的原则。当然我们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了教父得到的回报,一个制作优美、口感极佳的蛋糕。

教父的的老部下路卡布拉西得知自己被邀请参加教父女儿婚礼即便没有请求也希望见教父一下,像傻瓜一样反复的排练自己见教父时的话,最后在真正说的时候还说错了。一是表现这位老部下不善言辞,只是一个杀手;二是表现教父的威信,无论怎么和蔼可亲,都是很值得尊重的;三是折射了柯里昂家族的行当越来越合法化,杀手使用并不频繁。

教父观后感2

花费了三周的时间,反反复复,我终于以我所能理解的标准将《教父》欣赏完毕。

震撼,这是我的深切感受。可是要写点什么的话,实在是千头万绪,不是我能写的出来的但是,还是不得不写一点点自己的体会,希望不要出丑

"开卷"有益,每次看都会有新发现、新感受,《教父》不愧为大片,里面讲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而我看到的却很少很少,在这很少很少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是我能够了解但无法理解的东西。毫无疑问,我和教父的人生观截然不同,他的眼中只有生意、钱财,"人为财死"在他所处的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那里不存在道义,时时处处充满了尔虞我诈、阴谋、背叛……让人防不胜防。

我这里就来简单说说我看到的一些东西,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男人的创业史的经典影片;它给人揭示了深不见底的社会的黑暗,残酷的现实唬的人喘不过气,一个一个的意外使我不禁想到那句歌词: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为了钱财穷其一生,超现实的他们的确在人生舞台上风光了一把,他们的人生信条无疑值得回味:1、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2、谋杀而不是仇杀,没有报复的必要,因为这和生意无关(永远都是冰冷冷的"生意"两个字);3、不要仇恨你的敌人,这样会影响你判断力;4、冲动会抵消你的智慧。

这里有很多东西我只能试着去了解,而无法去理解,并希望永远也不用去理解。太残忍、太累。我只想过简单、快乐的生活。过简单、快乐的生活,这也是麦克的初衷,他永远没想过要缠和到家族事业里,从不得不维护父亲,到抱着为民除害的想法杀掉毒枭索龙索和收受巨贿赂的警察局长后,他终于不得已"落草".俗话说的好"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既然不小心"选择"了这条路,他只能随波逐流,一切美好的愿望只能是天真的空想,麦克的为之努力一辈子的美好设想最终都被似乎更加黑暗的现实重新拉回原位。命运掌管了一切,他在人生的路上被动地颠簸着。在经历了人生的腥风血雨后,一切都归于宿命,最终他惨淡收场,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他只能在痛苦的回忆的中老去、死去。

好像成了规律,每部经典电影都会配有几首耐人寻味的歌曲。意大利 版的《speak softly love》,配上麦克的回忆(记得他戴上眼镜遮盖着自己的眼泪回忆道:She is so wonderful,beautiful,and I love her,then she died.),听上去真是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麦克并不值得人们同情,跟他的父亲维托一样,他为了家族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完全失去人性,已经成了一台机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被无形的东西牵扯着的木偶。但是,我还是地同情他了,贯穿了整个电影,我跟他一起愤怒、呐喊、伤心甚至流泪。尤其感动他的对妻子的爱,对儿女的爱。

很多东西都很难写,避重就轻,我以女性视角写一下片中的几位有特色的女性吧。)再者,我也很想知道在大家的心目中什么样子的女性才是理想的女性,我也好有个榜样来好好学习一下。

1、维托的妈妈。这是一位勇敢的母亲,失败的妻子。她为了维托,深入虎穴与杀害自己丈夫和大儿子的恶霸讲道理以保护自己的小儿子,不惜牺牲自己保护了维托。母亲就是这样伟大,不论她的性格、身份、地位,只要自己的孩子有危险,她总能有惊人的举动,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来我小学时受气她去给我出气的事情,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的惊呼:"她可是一个稳重的人哪!今天怎么…"前两天我刚好给她买了一件羽绒服,这是我第一次给她买衣服,希望合她身。至于她是位失败的妻子是我推断来的,如果她是位贤妻,她就能避免这场灾难的发生,就能在她丈夫干傻事之前及时开导处理好。可以断定,在生活中,她是百依百顺的,是衬托她丈夫这朵红花的绿叶。有些事的确是很不好处理的,尤其遇见他丈夫那样的人,他不是那种"识时务者为俊杰也"的人,强硬固执,不撞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

2、维托太太。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她陪着维托一路走来,耐的贫寒,也享尽了富贵,安详的面对一切。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太太,并且一点也不越权,这是她和凯(麦克的太太)的最大的区别。总而言之,她是个快乐的天使。

3、麦克太太--凯。这是一个漂亮、痴情、善良、聪颖的女人,她本来可以好好做一个贤妻良母的,可惜她爱错了人并且还嫁给了他。她做不到婆婆那样,她不能忍受身边发生的一切,并且尽力的阻止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她选择了忍痛带着爱、带着儿女离开麦克。

4、麦克的第一任太太--那个漂亮的西西里女人。她是一个天生的尤物,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女人。见了这样的女人,是个女人就会妒嫉的不得了!她可能除了美貌之外,不会想着体贴别人,有的只是小孩子的天真,小女人般的任性,甚至手脚都很粗大,但这些丝毫不妨碍大群男人对她的爱慕。真的很让人气不过,可是我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女人,我高中一位女同学就是这个类型的,她的丈夫对他呵护有加,真让我嫉妒的要死。呵呵,好希望等我结婚后我丈夫也能这样对我。

5、康尼。康尼单纯、易怒、任性……她具备一切富家女应该具备的一切秉性。她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恶梦,这完全不由她自己控制,全取决于她爱的人。可惜她嫁的大错特错了,她深深爱的人一点也不爱她,自始至终她只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他利用她这枚棋子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从而成功卧底到克里昂家族,康尼大哥--桑尼的死就是他的杰作。

6、玛利。不得不说说麦克的宝贝女儿,小玛利美女。电影很早就暗示了小玛利的结局,她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她从小就暗恋并深深的爱上了自己的堂哥,临死前还对其念念不忘,一辈子也来不及再次寻找自己的真爱。她短短的日子里只留给片里片外人一声叹息:自古红颜多薄命!

以上涉及到的这些女性都是我注意到的女性,不知道写的是不是到位,如果您看的还算明白,能不能告诉我,你喜欢哪类呢?

教父观后感3

说起《教父》主角迈克尔的一生,很多人评价是一个由纯良转而走向无边的堕落,进而一步步蜕去人性的外壳的过程。人们似乎总是对老教父津津乐道,说他尽管手段非凡,但依然有温 情脉脉的人性,而迈克尔几乎成为凶残,冷血,丧心病狂的代名词。其实,纵观《教父》,迈克尔的命运是我所了解的人物中最具悲剧性的,他一如鲁迅笔下孤独的斗士,在黑暗中踽踽独行。

《教父》三部是以迈克尔的命运为主线贯穿始终的,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历来为人所称道,就其本质作用而言还是展现迈克尔的心路历程的载体。我们且除去迈克尔头上教父的光环,从人的本质角度来分析其命运的悲剧性,他悲剧的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孤独。

父亲的意外

可以说,父亲一直都是迈克尔心目中的一座高峰。迈克尔不像第三代教父文森,本性中并没有狂热的权力欲,他对父亲的爱完全是出于亲情。他曾经说我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爱他。这种爱之纯粹,使他听说父亲出事以后,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自己爱的人。在他赶到医院发现父亲面临再次被槍杀的生命危险时,镜头展现了最动人的一幕:他伏在父亲床 头,轻轻抚摸着父亲苍老的脸,说没事的,爸爸,我来保护你,我和你在一起。接着吻着父亲的额头,不能动弹的父亲留下了一行热泪。在整个家族最危难的关头,在父亲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时刻,他可以不考虑自己作出全部的牺牲,毅然担当起除去毒枭和警察局长的重任。请注意,在此之前他从未直接插手家族事务。我们看到,在第二部结束时闪回中迈克尔坚定的弃学参军,对自己的前途已有了规划,可是现在所有曾经积极参与家族事务的人都站到了一边,而由迈克尔以毁掉一生前途为代价来挽回父亲的性命。影片在塑造迈克尔的形象时非常注意眼神的运用,这也是帕西诺这位演员的伟大之处。迈克尔的目光一直都是非常坚定的注视着同一方向的,很多人评价说,你看着他空洞洞的目光,就会有不寒而栗的感觉,但在迈克尔要槍杀毒枭和警察局长时,他的目光是唯一一次散乱的时候。他并没有注视对方,而是低垂着头,像是不断的寻找什么东西,随着窗外火车声的临近,气氛越来越紧张,而迈克尔的眼神也越来越游离,最后,他毅然抬手射出了决定他命运的子弹。这一场的重点渲染主要是为了展现迈克尔在命运最大的转折点时的心理状态,从他眼神的暂时迷茫可以看出他正在进行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他要付出的,是他的一生。至此之后,一如他冷峻的眼神,迈克尔走上了一条无可复加的道路。

父亲一直极力反对他卷入家庭事务,在其伤愈后听说是迈克尔除掉了仇敌时,镜头中出现的是父亲的逐渐暗淡的表情,摇头叹息之余闭上了双眼,作为父亲尚且对迈克尔前途已毁痛心疾首,迈克尔本人要承担多大的痛苦?但是迈克尔从来没有表现出这一点。在老教父与迈克尔花园谈话那一幕中,镜头处理的很巧妙,父子俩人一前一后,预示着两代人最后的交 接,在镜头靠前的父亲说:我一直不希望你插手,希望你能出人头地,希望你成为可里昂州长。而处于靠后位置的迈克尔此时思考的问题已经不再单纯,他已经独自担当起了家族的事务。一方面,他要劝慰父亲对家族放心,一方面还要努力实现父亲一直以来希望他出任头地成为合法世界上层人物的希望,那句我告诉你我能支持的住,我就能需要多大的毅力在背后支撑啊!在父亲逝世以后,迈克尔可以说更加孤独,他在心灵上再也没有与之契合的人,唯一能够理解身处教父位置处境的父亲也离他远去,这种感觉在第二部中迈克尔一次与母亲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房间的色调处理得很暗,唯一的亮光是壁炉的火焰照亮了迈克尔半边脸,预示着他极度矛盾的心理。他问母亲:告诉我爸爸的想法,他是很坚强吗,为这家族坚强,为家族他失败过吗?......这不是我的失去,而是整个家族的失去。母亲说:你不能让整个家族失去啊。可以说,整个家族的重任都由迈克尔一人来承担,他一直努力让自己坚强,为了家族的不失去而坚强,但这种坚强背后隐藏的却是令人心酸的孤独。

关于婚姻

婚姻是一种将两个人放在一起共同抵御孤独的形式,但迈克尔的婚姻却让他更加孤独。第一次婚姻是形式上的孤独,在被贴身保镖出卖后迈克尔亲眼看着美丽单纯的姑娘被炸身亡。

而第二次与凯的婚姻是本质上的孤独。首先,影片设计凯这个形象是为了说明从普通人眼中看到迈克尔的感觉,因为她是唯一游离于这个家族以外的一个人,从凯的角度是理解不了迈克尔的,也就是说,迈克尔是不能被普通人理解的。但更深层的意义是,作为更重要的妻子的身份,凯同样不能理解迈克尔,妻子形同虚设。其实最开始她和迈克尔能走到一起说明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凯身上的很多优点迈克尔也有,可是事情是在变化的,凯却用一贯的要求来要求迈克尔。可以说在迈克尔为家族事业苦苦挣扎时,凯没有任何支持,却简单的将迈克尔理解为一个越来越丧心病狂的人,以至于这种看法到了极致凯将小孩人工流产了。

最痛苦的是,妻子是迈克尔尽力保护的对象,他越是尽力的保护,妻子就离他越远。这种痛苦是巨大的,但是迈克尔一如既往地自己承受,抱着从来在历史中,这些人遇到可怕的事情,可怕的不义,但他们仍然预期着时来运转,厄运会过去的希望,维系着他们名存实亡的婚姻。只有到了第三部时,迈克尔才第一次向妻子坦言:我要你原谅我,一切,我需要某种更亲近的东西,你不能理解那段日子,我爱我的父亲,我发誓我永远不会和他一样,但我爱他,他有危险,我该怎么办?后来,你有了危险,我们的孩子有了危险,我该怎么办,你们是我在世上最珍爱的人,现在我正在失去你们,我已经失去你了,你走了,这一切都是枉然,因此......你得了解我,我对命运做过完全不同的计划,我并非你认定那种人,我在西西里的每一夜 ,我梦到我的妻儿,以及我是如何失去他们的。但此时,迈克尔已经独自度过了大半生。

教父观后感4

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邪恶,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这是男人的价值。而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则是一窝混蛋。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应该被宽恕的混蛋。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自杀者。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欲望号街车》,名声鹊起。“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结婚离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情妇总在自杀,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情妇吉尔上床(吉尔后来在汽车上自杀)。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毒品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当警察赶到时,戴格已经死了,颧颊处射进一颗子弹。切娜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个打火机,面前摆着一杯酸奶。 人们至今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据白兰度家的人讲,是一场殴斗;据辩护律师讲,是一场意外;据切娜讲,“是我父亲安排了一切。”后来,切娜自杀。马龙没有参加女儿的葬礼。

记者问马龙是否感到应为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承担责任,他说:“当一只海鸥从2000人头上飞过,谁知道它掉下的羽毛会落在哪里?” 然而,马龙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过当成轻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诅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说过的台词:“你一直是孤单的,你无法逃脱寂寞的感觉,直到你死去。”——隐然就是他一生写照。

我曾经想过,这个双性恋男人到底爱过谁?也许,只是他那个没出息的杀人犯儿子。我永难忘记《教父》中的情节:儿子桑尼被乱枪打死。他对殡仪馆的化妆师说:“你看,他们是这样对待我儿子的。”昏暗的灯光打在他额头上,脸的下半部隐没在阴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伤的皱纹——我的心抽紧了,紧得发痛。我也有个可爱的儿子。我能够感受一个父亲遭遇这最大的不幸时,那种汹涌的痛苦与复仇的狂怒。现实中,为了给儿子克里斯蒂安脱罪,马龙耗尽家财,穷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狱十年。受此打击,马龙暴饮暴食,体重惊人,昔日的“性感野兽”变成一头肥猪。如果想要呕吐,你大可以去看马龙在大烂片《人魔岛》中的扮相,脸上涂的粉厚过日本艺妓,如同一吨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来,他终于死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愣怔了一会儿。在记忆中,马龙早就死了,永远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问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园里颓然倒下。丧钟鸣响,经典诞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这次,他是彻底地死掉了。马龙的身后,遗留下一长串数字:1个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经典的影片——《欲望号街车》、《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码头风云》、《教父》;6个自杀的情妇;17个律师;大约25个不幸的子女;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尽管你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你的扮演角色教导无数男孩成长为男人。仅为这一个理由,我将永远尊敬你。

教父观后感5

三部曲式电影的收官之作往往最危险,如果整体故事情节没有预先设置(如《指环王》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则非常容易万劫不复甚至胎死腹中,而《教父》系列以剧情和人物刻画为重头的电影更是压力倍增。因此,平心而论,第三部是电影史上一部成功的黑帮电影,科波拉也成功的完成了三部曲,但不得不遗憾地说,第三部是一部完全失败的《教父》电影。

消失的意大利人

片头旁白的出现,已经说明了剧情与前两代出现了断裂,只能通过主人公的交代进行过渡,这种非常美国式的电影语言(参见《美国丽人 American Beauty(1999)》)为全片的基调打上了烙印,而独白之中也以“子女”替代了“家族”,将独立简单的美式亲情观覆盖在传统复杂的意式亲情观之上。

在二代教父的书房里,第一次赤裸裸的出现了暴力和鲜血。血亲(侄子)与远亲(家族成员)的争斗在迈克眼前肆无忌惮的展开,在本片中如此设置是为了凸显文森继承了其父的帅气外表和暴虐性格以及与扎萨的激烈矛盾,但也完全毁灭了前两部所重视的尊重和敬爱,由此,教父的家族与普通的美国黑帮或美国化的外族黑帮已无分别。

枪口对向何方

第三部中,主要的敌人由美国本土的黑帮和政客扩展为梵蒂冈教会和欧洲黑金企业,似乎意味更为深远,气势更为强大。但作为前两部的续作,美国由敌手变为后盾,意大利由主场变为客场。二代教父不再以冷静的坐姿来面对敌人,而是像80年代的毒贩蒙大拿(参见《疤面煞星 Scarface(1983)》同为阿尔·帕西诺扮演)一样蛮横的站立着,用威胁回应威胁,以戾气回应戾气。

“They pull me back in”——厨房独白堪称阿尔·帕西诺的的经典表演之一,也是本片中亮点。只是,二代教父在遭遇到直升飞机刺杀(纯美国式)之后的瞬间暴怒,发点在于个人对江湖生活的厌恶,落点在于报复。这与初代教父遇刺后,发点在于家族大局利益,落点在于妥协的做法(参见第一部)大相径庭,也与二代教父先前遭遇卧室刺杀后,发点在于家人安全,落点在于以退为进的做法(参见第二部)南辕北辙。一句话,这已经不是同一个迈克。

屈从信仰之殇

二代教父从弑神、弑兄的路上走来,将家族作为自己唯一的信仰,甘心接受宿命的悲剧,这是《教父》系列的最核心价值观。但在第三部中,二代教父为了在与教廷势力的博弈中取胜,选择向一名红衣主教忏悔。且不说这样的忏悔到底是真诚还是虚伪,单单以在红衣主教面前泣不成声一处的情节设置,已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因为所有人都清晰的记得迈克在上帝面前那张冷漠和鄙夷的脸。(参见第二部)

传位的瞬间,接棒者显得过于情急,交棒者显得过于疲惫,没有交代、没有铺陈、没有情绪。如其他黑帮电影一样,BOSS的交替中,危险和不安是主体,因为双方往往没有血亲关系。但,这不应该是《教父》。

后记:影片将二代教父的去世处理的粗糙且杂乱,与之前抱女嚎哭的情节(此情节对全系列基调和人物性格塑造破坏过大,故未截图)一样。影片将美国梦破碎的时代悲剧降低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果报悲惨,用黄昏+瓦砾+野狗代替了正午+番茄+儿孙(参见第一部初代教父去世),宣扬的似乎是相当符合天朝和谐社会“坏人没有好下场”如此幼稚的价值观。

至此,《教父3》成功地给本系列做出一个失败的结尾。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81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