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范文 >

鹬蚌相争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2020-08-10 11:28:17
|醒婷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做事要互相谦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鹬蚌相争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鹬蚌相争观后感1

近日,我们学习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出自战国策,意义非常的深。本文通过对鹬鸟和河蚌争打,而让渔翁轻而易举地抓住了他们。鹬鸟与蚌互相争执,结果两败俱伤,让渔夫得到了好处。竞争不是坏事,但是拼个你死我活,互不相让,机会就可能会被别人窃取了。如果鹬鸟和河蚌都退一步,渔翁就不会捉住他们两个,可是他们两个都不想退一步,鹬鸟这样想:如果我不是劲儿摆脱儿,它一定会把我的嘴弄掉。河蚌这样想:如果我松开嘴,它一定还啄我的肉。它们这样想可就麻烦了,谁也不让步,只好被渔翁给捉走了,如果都松口,鹬鸟飞回自己的巢穴;河蚌跳入水中,渔翁会得利吗?如果河蚌和鹬鸟都宽容一点,原谅对方,做个好朋友,它俩早就会回到自己的巢中。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碰到同桌的胳膊一下,他又碰了我一下。我可火了:“我不小心碰到你一下,你又还我?"他故意说:“有借有还嘛。”我们都跑到老师办公室去告状。

老师开导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一些嘛。”如果我们都相互关爱,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会有这样的后果吗?所以我们遇事要冷静些,忍让一点,让大自然充满和谐。这样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篇课文并不是让我们去计较河蚌和鹬的立场,而是通过文章来告诉人们大道理的。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立场,再做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互相竞争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盲目。我要是遇上这种事情,一定会让一步。

鹬蚌相争观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个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都是弱小的国家,秦国很想攻打赵国和燕国。可是,赵国国君却又想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战乱,苏代来到赵国,替燕国游说惠文王,希望燕赵两国和好,对抗秦国。苏代见了惠文王,就说:“您先别出兵,先听我讲个故事!”

“有一天,一只河蚌在河岸上晒太阳,正当晒得舒舒服服的时候,鹬鸟偷偷地靠近蚌。用尖尖的嘴去咬蚌的肉。蚌急忙合上嘴。鹬鸟说:‘我今天不让你下水,明天不让你下水,你就会变成一个死蚌。’蚌不甘示弱地说:‘我一天不松开,明天也不松开,你就会饿死成一只死鹬了。’一个渔农来了,轻轻松松的就把他俩抓走了。”惠文王听了就不出兵了,和燕国一起抵抗秦国。

读完这个故事后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自相残杀,他们的共同敌人就会有机可乘。如果两方和手攻打共同的敌人,敌人也就攻不破我们了,就可以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鹬蚌相争观后感3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陈金龙老师的这节《鹬蚌相争》,故事的一切起源于“争”,可是终结于“不争”,争与不争在课堂上剖析的很到位!

陈老师,一个俯下身和孩子交流的老师,这点让我很是感动,高高的个子,胖胖的体型,可是整节课他弯腰附身,似乎每一分钟都在和孩子亲切的交流,大多时候孩子都是坐着的,他像一个小记者跑来跑去,为的就是更多的孩子能回答问题,为的就是孩子能放松的去回答问题,真的很敬佩他这种心里一直装着学生的精神!

陈老师,一个幽默的老师,他特别会调动气氛,特别会引起学生共鸣,他的语言紧跟时代的步伐,大量的网络新词被他带入课堂,及时鼓励,及时表扬,孩子们很是兴奋。

陈老师,一个智慧的老师,他的朗诵水平特别高明,善于抓住关键词,抓住提示语,让学生揣摩人物形象,分角色演讲,指导很是及时,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他的板书也是精彩,虽然字数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是书法,每一个字都是艺术,对孩子的写字是潜移默化的!另外环节的设计也很智慧,鹬的威胁,蚌的毫不示弱,设计情境,让孩子去体会角色,体会两者的心态,在得出一切源于争的'结论之后,再引导学生去体会寓意,感受不争的好处,最后把整个故事放入到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回到战国相争的年代,老师扮演赵王,学生去扮演燕国的苏代,在人物对话中复述故事,学会生动的讲故事,理解深刻的寓意,再迁移到课本外,让学生对不争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会做水一样的人!

来到旅游的城市,真的做了比旅游更有价值的事情,很精彩,收获很多!

鹬蚌相争观后感4

前几天,我读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我深受感触,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一天,有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近壳里啄肉。河蚌不知所措,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巴不放下来。

鹬废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河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明天的明天还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方争吵的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上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受利。所以,我在生活中应该学会主动调节矛盾,如果双方争执不下的话,就会两败俱伤,因小失大。从而使第三者获得最终的利益。

鹬蚌相争观后感5

最近,我重读了《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再次深思鹬和蚌的悲剧,正应了孟子的那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蚌优哉游哉爬到河滩晒太阳,悠然自得,哪里意识到鹬的到来;鹬看到又肥又嫩的蚌,垂涎三尺,哪里会料到蚌的反击;它们僵持不下,互不退让的时候,哪里想得到渔翁的得利?如果它们在享乐时,能多想想潜在的危机,也不会成为渔夫的战利品。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班就有很多同学一心想着玩电脑游戏,模仿娱乐节目中的游戏……课间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课上想入非非,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考试晕头转向,一塌糊涂。他们玩的时候是开心的,享乐的,和鹬蚌没有区别,忘记了作为学生的责任,对学习缺少忧患意识,烦恼也就接踵而来:在学校怕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回家怕被父母骂,邻居问。以至于忧心忡忡,甚至厌学。这不正是典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

如果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早些意识到浪费时间的后果,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今天,我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物质丰裕的时代,更应该多些忧患意识。切记:勿学鹬蚌,死于安乐;多点远虑,生于忧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95
c
id
180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