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观后感 > 观后感400字 >

卒迹有感范文400字

2020-08-05 14:37:27
|醒婷

《卒迹》电影反映了一个农村最底层农民的奋斗历程。相信很多人都被感动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卒迹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卒迹观后感1

无意中又一次观看了电影《卒迹》,影片将主人公李二卒定位为一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国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讲述了他虽出生贫寒、境遇窘迫,但不屈服命运摆布,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一起走向富裕道路的奋斗历程。看似平常的一个励志故事投放在当下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反“四风”的时代背景下,又折射出一番新的寓意。

李二卒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冤种”村支书,成长为群众拥护、成绩斐然的学习典型,靠的就是一句至理名言:“当干部就应该吃亏”。在当选村支书之初他就立下约定:“绝不吃村里一口饭,不拿村里一分钱”。他请曾经反对他的村民监督村里财务,还对家人“丑话”在先,不谋私利,不搞兄弟特权。他无偿贡献自己的技术和蔬菜大棚带领村民搞种植、搞企业、搞新村规划,不惜被家人误解,和亲人反目。正是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吃亏”精神,才使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当干部就要有“吃亏”的觉悟。“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的利益要敢于吃亏、勇于吃亏,这是党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党员干部背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嘱托和希望,担负起了比常人更大的责任,也是群众学习的“表率”,唯有时刻以忘我的事业心、责任感去履职尽责,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才能得民心、解民忧。

当干部就要有“吃亏”的决心。党员干部要想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人民群众,就要勇于做他人不想做的困难事、棘手事,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创业路、创新路。面对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冲突,能够果断舍弃个人利益,面对选择和诱惑能够不计名利得失、甘于奉献牺牲。勇于吃亏就必然要忍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扛得住不解和误解。

作为党员干部,甘于吃亏,不是窝囊妥协,而是一种胸怀家国天下的大我情怀和奉献精神。吃苦在先、享乐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利益就让。只有这样,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才能有威信,讲话才能让群众信服,群众才会一心一意跟党走。

卒迹观后感2

影片主人公李二卒是个具有天生商业敏感的人。就像有些人天生对音调、颜色、味道的敏感性比别人高一样,李二卒的商业敏感就是比其同时代同环境里的农民朋友要高出一截。他不仅没有学习过任何的经商知识,却总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商机。没有什么是对他有指引的,唯独结果在印证着他的“正确”。可以说,李二卒是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先富者。他是天生的先富者。这就像好莱坞传记片里常常钟爱的主角一样,冒冒失失地闯入了原本自己不属于的领域,并凭借自己圈外人的别样精神,反成为了圈内的成功者。

《卒迹》中最令人动容的,当属李二卒每次凭借先天敏感而获取先富之资后,都会因为自己村支书的身份,而将其扩散至村内的乡亲们,是他们成为后富者。在大部分先富者只贯彻了邓小平理论前半句话的时候,李二卒自发地贯彻了后半句。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罕见的真正的“先富者”,而非“富者”。这部“先富者传奇”因此而完满。

个人认为,《卒迹》在影像化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便是主创从主人公原型----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一生中,提炼出了“拱卒精神”,并将其融入到了电影中,从而避免了《卒迹》变成一个纪录片。这个精神够形象、够深刻、也够直白,令每一个看到影片的人都能够深有触动。毕竟天生的商业敏感我们普通观众不一定有,拓荒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唯独精神是可以传承和发扬并从中受益的。具备片中“拱卒精神”的人,奋战在任何领域都是理所应当取得成就的,如此才会有更多更多的先富者传奇涌现。

卒迹观后感3

一觉醒来,一块反映农村致富的电影映入眼帘:李二卒八十年代初外出打工,骑着电动三轮车回家,饿了买块油饼吃,困了躺在自家的三轮摩托车上香睡。据幕后独白讲,他--一年书没念的李二卒在九年时间内竟然挣钱三十万。他回家盖起了西庄村第一座二层小楼,买上第一台电视机。全村人正窃窃私语着看着电视,里面唱着李谷一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李二卒正与他四爷交流,四爷让他入党,想让他当“老一”--西庄村的村支书。

我就是一个卒,只要不死,我就要拼尽全力向前拱……这是李二卒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当干部就要吃亏。”这是他刻在村牌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座佑铭。

“如今向哪里拱?”村里人如是问。“我还要拱一步,要建设西村市,全国第一个农村市。”这是片尾他的新志向。

李二卒就是这样一个人,点子多,肯吃亏,肯干,肯领着大伙致富。他干村支书,一干二十年,老支书临去逝时与他拉话说:“你一干二十年,不花村里一分钱,我服了。你这个小蟞孙卒,还想往哪儿拱,告诉,到那边我好告诉你爹娘。”  

爱显摆,肯吃亏,点子多……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他与世无争,但又处处争强,他爱闯新路,更爱分股份,用他的话说,“我是全村人的支书。”所以,他宁愿白送出自己的大棚,宁愿白送自己的股份……这样的好支书不当典型,谁当典型?  想想生活中的人,因为行事前利益当头,怕失利益,怕吃亏,所以不敢干。在这一点上,李二卒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只有心中装着大家的利益,装着事业,装着责任,才能无所畏惧地做事,做好事。敢闯敢干,又有大家的鼎力支持,还有啥事情不能成功?

我就是一个卒,只要生命还在,就会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到底。我要像李二卒学习!

卒迹观后感4

传记片一般是以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故事片,主人公往往是使用真名或者谐音,剧情与其个人经历基本符合,但也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加工或润色,而一部优秀的传记片不仅仅是史实的图解,更重要的是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入其内心世界,还原人物原型的风格神韵,如丁荫楠的《孙中山》、黄蜀芹的《画魂》等。而在多元化的创作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接近于传记片的剧情片,可以称为“仿传记片”,既有现实基础但也为了艺术性、商业性等而进行了较多的加工,如陈凯歌的《梅兰芳》、胡玫的《孔子》等,而由鲁坚执导、杨海波编剧的《卒迹》,便是一部仿传记片,它抓住了人物身上的“卒子”精神,而细腻的描写了这个村官的成长过程,并带出了农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变迁,同时又不拘泥于要还原人物的真实历史。

影片《卒迹》的人物原型是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不过创作者为了更加的便利于改编而将人物的名字改为“李二卒”,他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即使长大成人后依然受到了村里人的欺负,但有眼光有想法也有干劲的李二卒外出打拼,赚钱回家建新房,并在童年好友土生的提拔下当上了村里的二把手,他也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帮助村里人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影片并不拘泥于传统国产传记片的宣教方式,而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和平民化的特点,并借鉴了一些好莱坞的剧本创作的模式,如李二卒在影片里的所作所为便带有好莱坞英雄人物的特质——英雄必须要主动(影片中很多时刻李二卒都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物,而主动地要改善村民生活等),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问题(也即带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要遭遇到挫折甚至是不公平(如老村长因为保守的行为思想而对新村长李二卒抱有成见,也就无形中影响到他的工作),且必须自己解决他的问题(他几乎每次遇到困难时都是很主动地、积极地解决问题,如种地膜西瓜、种大棚蔬菜等,但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等。这样的创作模式打破了国产传记片的一些限制,使得故事性、娱乐性更强。

影片也采用了较为平实的手法缓缓地展开李二卒这个人物的半辈子人生,在镜头运动等方面则采取了较为稳重平和的镜头语言,如影片常常以村口大树作为段落的开始,先是升降镜头(既包括了垂直升降,也有不规则升降,而让观众感到镜头错落有致),然后匀速变动,再到水平横移描述观棋的人们,才到那棋盘,或者是“卒”的特写,这样的镜头语言有条不紊的缓缓铺展开各色人物,并给人一种很平实的感觉。当然,影片还采取了各种艺术手法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性,既有画外音,还通过了周围环境的声音,如开场不久时李二卒去赶集时,便传来了豫剧的场次:“老爹爹诬告相公,黑心血口,把李郎当强盗,送往苏州,苦打成招问成罪,下在南监,听说上司公文到,明日法场要斩头……”这段来自于《大祭桩·路遇》的唱词,既是呼应了李二卒父子偷偷赶集买花生时的遭遇,也渲染出李二卒的心情。

整体来看,鲁坚的《卒迹》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传记片的模式化的歌功颂德,而是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法,紧抓住人物身上所释放出来的“拱卒”精神,刻画出这个平凡小人物的成长过程,并由此带出了中国乡村从五六十年代到当下的变迁,折射出当代乡村社会的执着与坚守,甚至还夹杂了一些难以言及的历史深处的伤痛与无奈。

卒迹观后感5

我喜欢影片《卒迹》的slogan——中国乡村的路径。作为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30多年的农民,我对这块土地始终有属于自己的热爱和看法,这句slogan给我最初的感觉是内心微微的颤动了一下,这小小的心理变化快速将我拉回到那遥远而又贴近的乡村。

时至今日,中国绝大多数的乡村仍出于严重的贫瘠状态,文化的落后和意识的麻木还有性格的懦弱是普遍的乡村性格。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新农村减少和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而言,更多的是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其中的破坏远远大过了建设,跟随这一个书面和理论都讲得很香美可口的大饼而来的,是新一轮的掠夺和更多对于环境的毁坏,从连连来各地乡村发生的暴力强拆到强行征地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嗅到更多恐惧,更多危险的信号。

早在十年前,陈桂棣、吴春桃伉俪所着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国农民调查》比较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屈辱佝偻着的身影缓慢前行的历程。该书出版不久后一度被禁,既讽刺而幸运的是,这部良知之作却是因为更多的盗版而如星火燎原般传播开来。《中国农民调查》里的农民和农村,才真正是广袤大地上中国农民和农村的缩影,尽管作者主要写作的是安徽农村的事,我在云南乡村与长辈的交谈中,相同的命运也得到了完整的验证,这些年的奔走之中,我在更多省份的农村亦得到了同样的验证。

与更多乡村命运迥异的便是,《卒迹》一片的主角李二卒的原型——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算得上是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进化史里的有限的侥幸者,而另外的比较着名的侥幸者则有华西村的吴仁宝等。依据2013年的公开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的行政村全国一共有69万个,村官(村支书和村主任)500万名,在这个庞大数字之中,吴仁宝李连成们就显得少之又少,故而特别的耀眼了。

选择象棋这一古老的中国文明作为影片创意切入点,这着实是《卒迹》编剧的高明之处,象棋棋盘的楚河汉界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被富裕多重寓意的分水岭和切割线,无论是意思形态的还是城市乡村,又或者是主旋律与独立精神,都可以用楚河汉界来分割或者跨越。影片拍摄的故事行进线索和过程基本一路阳春白雪,我并不怀疑这些故事均摘取自原型的亲身经历的真实性,看得出在这样一部影片的主创在有限的资金下所作出的努力,但必须要强调的是,这是中国乡村里绝无仅有的侥幸者,这些侥幸者既是一个时代的偶然,亦是一个时代树立典型的必然,但这少之又少的少数人,与真实的绝大多数乡村和农民的命运彻底相异。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175669
|